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温柔
内容
内容推荐
肖伊绯著的《百年温柔》呈现了梁启超、徐志摩、胡适、郁达夫、张爱玲、林徽因、潘玉良等十多位民国才子和才女的私人生活史,细笔勾勒了他们丰富跌宕的情感世界。在时代交替的门槛上,他们打破传统,创造新文明。在盛产传奇爱情的时光区间,他们以独有的风情、风骨与风流,书写了滚滚红尘里的浪漫篇章。
作者简介
肖伊绯,四川成都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曾游学法国、印度等地,长期从事人文领域多学科互动研究,特别关注民国思想史、宗教图像学、园林美学等多个专题。已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民国达人录》《风景的标记》《虚构的风景》《十城记》《孤云独去闲》《革命样板戏》《民国表情》《民国温度》《中国哲学史大纲》《听园》《民国笑忘书》《胡适的鳞爪》《民国斯文》《1939最后的乡愁》《苦雨斋鳞爪》《左右手》《胡适的背影》等著作。
目录
第一辑
张爱玲:豹纹打底春风里
林徽因:从香闺走向客厅
陆小曼:最是一年春好处
孟小冬:女夜奔与男思凡
萧 红:清华园里的“黄金时代”
潘玉良:妓妾化身“野兽派”
张充和:桃之夭夭·桃花鱼
张兆和:沉没在沈从文的编年史里
第二辑
严 复:药膏成瘾与妻妾成灾
刘世珩:红袖纪年谱添香
吴 梅:暖香楼中折子戏
梁启超:在革新与旧俗之间
徐志摩:带一本《浮士德》去春游
胡 适:新郎爱上伴娘
郁达夫:风雨茅庐之外
顾佛影:忍顾鹊桥归路
导语
在时代交替的门槛上,他们打破旧传统,创造新文明。在盛产传奇爱情的时光区间,他们的聚与散、爱与恨、毁与誉,都因蓬勃张扬的生命力而显得绚丽多姿……
肖伊绯著的《百年温柔》不浮夸,不戏说,以大量的史料为依据,以细腻的笔触深入每一位人物的内心深处,在同情之理解中细说那个时代的爱欲与哀矜。
精彩页
林徽因:从香闺走向客厅(节选)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因与上海作家林微音(1899—1982)姓名相仿,易被误认,后改名“徽因”。她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1901—1972)的妻子,夫妻二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取得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在文学创作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均有作品存世,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1925年9月20日,上海。《图画时报》第268号出刊,头版的封面女郎,是20岁左右的林徽因。头版组照,一张是她的家居照片,一张是其戏装照片,正青春年华,光彩照人。
照片加有附注:“林徽音女士为林长民先生之女公子,明慧妙丽,誉满京国。精通中英文,富美术思想。平居无事,辄喜讲求家庭布置之方。小至一花一木之微,亦复使之点缀有致。前在北京,曾就培华女校习英文音乐各科。民九远航间,留学英京,入圣瑁丽学院。逾年内渡,转学北美,专习建筑图案,尤注意于戏台构置。首往纽约省之漪瑟城,入康宾山大学,继往飞飞城,入宾省大学。诚以欧美诸邦专才辈出,剧场建筑不独以工程坚固,陈设华丽见称。举凡美术兴趣、历史观感,随处流露,无往不足引人入胜,以视我国剧场,洵有天渊之别,不可同日语也。将来女士学成归来,必可以贡献于国人者。”
显然,这并不是即时拍摄的新闻照片,而应是一年前的旧照了。因为早在1924年6月,林徽因就与梁启超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直到1928年8月,二人完婚并在欧洲度完蜜月之后,方才回国。《图画时报》第268号的出刊时间,恰在林出国后一年多的时间段里,此时,是不可能拍摄得到她的家居照片的。刊载的家居照片,应为林1924年6月赴美留学之前所摄。那么,另外一张戏装照片又摄于何时呢?
这张戏装照片的拍摄时间,应当比较明确,时为1924年5月8日。据所附图注称,“女士于戏曲一门,亦有研究。每饰曲中人物,惟妙惟肖。描摹适当,具有天才。左图为女士饰印度文豪所著戏曲中之一角色……”实际上,林徽因所扮演的剧中角色应为齐德拉公主,而剧本正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著《齐德拉》。
原来,1924年5月8日,是泰戈尔的64岁寿辰,正值其访华期间,北京文化圈遂筹备为他举办祝寿会。祝寿会的压轴戏,是观看新月社同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作《齐德拉》。
该剧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讲述了一段古印度的爱情故事。剧中,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张歆海饰王子阿顺那,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林长民饰春神伐森塔,梁思成担任舞台布景设计。《图画时报》上刊布的照片,应为此时所摄。
一份上海的时尚画报,将关注焦点放在北平,且将一位北平女性作为封面女郎,实为不易。一般而言,报社就坐守摩登上海,本就是时尚前沿,有的是名媛淑女,封面女郎的人选,又何须舍近求远,向北搜寻?毕竟南北间隔千里,采访编辑的难度与成本也会相应增加。但林徽因是个例外,《图画时报》愿意为之破例,即便未能采用到最新的即时拍摄的新闻照片,也不妨将一年前的存照给印上了封面头版。显然,这与林的“誉满京国”有关,也与这份画报的宗旨有关。
纵观1920年代的报纸附刊,摄影图片使用普遍,读图时代已俨然揭幕。《图画时报》原本是《时报》的一个周刊,也是我国第一个报纸摄影附刊,由上海时报社出版印制;至1924年2月17日的186期,更名为《图画时报》。初为周刊,自358期改为三日刊,至1935年10月13日停刊,共出刊1072期。主编戈公振在画报创刊号的《导言》称:“世界愈进步,事愈繁琐;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必藉图画以明之。夫象有鼎,由风有图。彰善阐恶,由来已久。今国民敝锢,政教未及清明,本刊将继文学之未逮,一一揭而出之,尽画穷形,俾举世有所观感,此其本旨也。若夫提倡美术,增进阅者之兴趣,又其余事耳。”这就清楚地阐明了戈公振创办摄影附刊的目的,他强调摄影图片应起到“彰善阐恶”的作用——进步的即是善,当然要大力表彰;落后的即是恶,也要充分阐明。
林徽因的聪慧才智,以及在学业上的进取追求,在《图画时报》看来,是理应作为“进步典范”予以表彰出来的,但又并不是将其如流行明星一样来追捧的。《图画时报》每期必有一位或多位“进步典范”的人物照片刊发出来,林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只是因为这第一次登报,又上了封面,才让人颇觉“惊艳”。事实上,林并不是《图画时报》的“常客”;她的照片再次登上《图画时报》已在近三年之后。这是在其与梁思成完婚之后,作为已婚妇女“进步典范”才再次出现的。同时,这也是她的照片最后一次出现在《图画时报》之上,时为1928年5月30日,该画报的第460期。
这是一张林徽因于1928年3月所摄的签名照片,可能是应报社之请求,特意从欧洲寄回国内的。照片刊发于《图画时报》时,加有中英文图注称:
思成夫人林徽音女士,文思焕发,富有天才。早年试演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温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伊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16766
开本 32开
页数 3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58
CIP核字 2018045673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0
145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