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科举/启真文史中国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宫崎市定著的《科举》讲述了科举的创制源于隋朝皇权制衡贵族权力的需要,由此使得中国逐步由贵族政治向文官政治转型。与权力结构的调整相平行,科举的内容与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在科举制度延续的一千三百年间,它无疑对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但是,科举开放和公平的理想与现实的实践之间始终存在差距。更为重要的是,宫崎市定指出,科举导致国家将教育的责任转嫁给民间,这一做法严重阻碍了中国教育的进步。当西方的新式科学于清朝传入之时,民问教育的模式已无力应付这一变局,最终科举只能和旧制度一样寿终正寝。 作者简介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史学集大成者。1922年进入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学习,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骘藏等人专攻东洋史,1936年赴法留学。1944年任京大教授,先后任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等客座教授。曾荣获有“汉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儒莲奖、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在日本和国际汉学界,他的著述被广为阅读和引用,司马辽太郎、松本清张等都是他的书迷。代表作有《中国史》《科举》《九品官人法研究》《亚洲史概说》等。 目录 序论 备考学习 县试——学校考试之一 府试——学校考试之二 院试——学校考试之三 岁试——学校考试之四 科试——科举考试之一 乡试——科举考试之二 举人覆试——科举考试之三 会试——科举考试之四 会试覆试——科举考试之五 殿试——科举考试之六 朝考——科举考试的后续 武科举——科举的别科 制科——比科举标准更高的考试制度 对于科举的评价 后记 参考文献 科举年表 导语 宫崎市定著的《科举》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流变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科举/启真文史中国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日)宫崎市定 |
| 译者 | 译者:宋宇航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8187930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5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2 |
| 出版时间 | 2018-12-01 |
| 首版时间 | 2018-12-01 |
| 印刷时间 | 2018-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06 |
| CIP核字 | 2018278499 |
| 中图分类号 | D691.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5.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10 |
| 宽 | 148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1-2018-517号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