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园游记(精)》收录孙伏园先生1920年至1925年间写作的《南行杂记》《从北京到北京》《长安道上》和《朝山记记琐》4篇游记,采取与众不同的视角和笔法,不看重自然风景,不流连于山水名胜,着重记述各地的社会习俗与人事往来,留心于民生世态的考察;不以写景抒情见长,而以纪实述感、夹叙夹议、随笔漫谈、朴素无华称胜。
| 图书 | 伏园游记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伏园游记(精)》收录孙伏园先生1920年至1925年间写作的《南行杂记》《从北京到北京》《长安道上》和《朝山记记琐》4篇游记,采取与众不同的视角和笔法,不看重自然风景,不流连于山水名胜,着重记述各地的社会习俗与人事往来,留心于民生世态的考察;不以写景抒情见长,而以纪实述感、夹叙夹议、随笔漫谈、朴素无华称胜。 作者简介 孙伏园(1894-1966),现代散文作家,著名副刊编辑,被新闻史学界称为“副刊大王”。1912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任北京《晨报》副刊编辑,1921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首次连续发表。1928年赴法国留学。抗战胜利后,出任四川华西大学和四川大学教授,主编《新民报》副刊。1966年于北京病逝。其作品由:《伏园游记》《鲁迅二三事》等。 目录 南行杂行 从北京到北京——两星期旅行中的小杂感 长安道上 朝山记琐 孙伏园生平 编者的话 精彩页 1. 导语 《伏园游记(精)》是孙伏园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上本书采用1927年的版本(繁体),还原作品的原汁原味。本书原版封面书名由蔡元培题签,并盖有小印。后有“伏园像”一幅,由其胞弟孙福熙所做。 本书本着忠实原著、整旧如旧的编辑原则,对当时使用的专有名词、民国时期的语言和特色予以保留,对于经典作品不再进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处理,仅对部分生僻、晦涩的字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采用脚注的形式加以注释。 序言 如果不是李小峰先生替我收集起来,这四篇游 伏园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伏园游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孙伏园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51740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53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00 |
| 出版时间 | 2018-11-01 |
| 首版时间 | 2018-11-01 |
| 印刷时间 | 2018-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56 |
| CIP核字 | 2018217459 |
| 中图分类号 | I26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176 |
| 宽 | 120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