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远水(精)
内容
作者简介
张者,本名张波,男,曾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律学硕士学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校园三部曲《桃李》《桃花》《桃夭》,长篇小说《零炮楼》《老风口》,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朝着鲜花去》,散文集《文化自白书》等。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文艺奖,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
后记
创作谈
悲壮决绝和几千年的天真烂漫
张者
作为一个群体或者个体,新疆兵团人都是值得纪
念和永远铭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远水》是为了纪
念的抒写。千百年来,新疆有一代又一代的戍边者,
他们都应该纪念,我们应该为此写出一本又一本的厚
书。新疆历史上叫西域,那里天高地远,朔风呼啸,
充满了一种古老的辽阔的气息。绿洲和城池在大漠深
处和瀚海边缘,渺小而又天真。哪怕只有一座城池,
西域人也神圣地立为国,西域历史上有36个国。于是
,西域总是透露出一种悲壮和天真烂漫,因为小国随
时都会被悲壮地灭亡,小国又总是透露出一种天真烂
漫。这种悲壮和天真烂漫延续了上千年。当然,西域
还流传着很多忧郁,在那里悍妇也会惆怅,莽汉也会
忧伤。
当时间来到1949年后,又有一批人走向了大漠,
而这批人就是我们的父辈。这时候的西域36国早已不
复存在,西域成了中华民族的新疆,成了泱泱大国的
一个省。我们的父辈们和古人没有什么区别,当他们
走进大漠后,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古人一脉相承。不一
样的是他们除了悲壮和天真烂漫之外,还凭空多了一
种信仰的豪迈和决绝。作为新时代的戍边者,他们喊
出了震惊大漠的口号:我为边疆献青春,献了青春献
子孙。
这样,我们就成了被献出去的一代。我们成了新
疆兵团人的第二代,简称“兵二代”,或者“疆二代
”。父辈们在我们还没有生下时就已经宣誓了,这就
是我们的宿命。誓言是严肃的,有雪山和大漠作证。
可是,青春是要自己做主的,如果说青春是一个脱离
宏大历史叙事的个人神话,那么疆二代对于父辈承诺
的一次次撞击,无疑开拓了他们青春的疆界。没有什
么可以阻挡这份白行其是和无法无天以及西域天空下
的天真烂漫。
他们激烈对抗上一代他者的情绪,就像一匹天真
烂漫的小马驹的撒欢和尥蹶子。
疆二代最终兑现了父辈的承诺,他们继承了那种
天真烂漫却没有了父辈们的悲壮感也没有了历史的决
绝。他们已经没有觉得是在戍边了,他们认为西域原
本就是自己的故乡,而父辈们的故乡在哪里呢……那
只是一个传说。
小说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这是一种对比,看
看一个小马驹是怎么成为一个任劳任怨的稳当的能驾
驭马车的好辕马的。这种对比或许本身有些反讽的意
味。过去的断裂已经成了中年后自己讲述给自己的让
人脸红的故事。大多数人在年轻时的“断裂”和“撒
泼”其结果并不能找到更高尚的新秩序。现实告诉我
们,生活最后必须兼容,长大后我们必须担当。只是
,兵团人的身份比较尴尬,说他们是兵团战士,却不
给他们发枪;称他们是农民,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
土地;认定他们为工人,却没人给他们发工资……他
们真成了父辈献出去的子孙。
一代人的诺言已经实现,可是,西域如此辽阔,
那里如此人少。
那里还需要更多的人,那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雪山是我们的,大漠是我们的,新疆的葡萄、哈密瓜
是我们的,我们的新疆还需要新一代。
土生土长的新一代当然是有的,如今疆三代和疆
四代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天真烂漫的青春岁月,也许更
应该抒写他们的现实生活。本书还应该有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每一部分组合在一起那将是一本大书。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的照片有三种来源,有本人
拍摄的,有新疆的朋友提供的,还有一部分是从网络
上下载的,在这里一并感谢了。特别是网络上的照片
无法联系到本人,希望您直接和出版社责编联系,我
们会按规定支付相应的报酬。
2018年5月19日
目录
第一部










十一
十二
十三
第二部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创作谈(代后记)
精彩页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往往会悔恨过去,这是男人老了的新状态,黄建疆就是这样一个人呀。黄建疆的悔恨一直溯及到婴儿时代的懵懂一望:“小时候为啥那么不懂事?为啥会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地方看……”
让黄建疆悔恨的那一年应该是1963年,他出生在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沿。黄建疆的出生地不可谓不著名,这比他爹黄世云的出生地河南省驻马店一个叫黄庄的小村子著名多了。按理说黄建疆不应该悔恨,可是,未满周岁的黄建疆曾被独自扔在大漠边缘的地窝子里,这事摊上谁都会有恨。如此说来,这就不仅是悔恨了,这还有怨恨和记恨。悔恨是恨自己,怨恨是恨亲人。
所谓地窝子就是在戈壁滩上挖一个坑,某一边开门,平出一条坡道供日常进出。上方用红柳枝盖着,封土。地窝子如地下室,四壁无法开窗,只留天窗一处。未满周岁的小黄建疆躺在地窝子的床上,一睡就是一天。在这漫长的一天里,无论是饿了还是尿了,都不会有人管。爹娘天不亮出工,黑透了才归,披星戴月。黄建疆除了忍受饥饿和滚一身自己的屎尿外,最重要的是寂寞和黑暗。小黄建疆眼巴巴地盯着地窝子的天窗看,目不转睛,在极度恐惧中向往着那唯一的光明。天长日久,黄建疆的眼睛斜视了,成了一个斜眼。当小黄建疆会走了,他能独自走出地窝子之后,那斜视的眼睛再也无法校正过来了。
这样说来就是黄建疆的父母不对了,怎么如此不负责任,把一个孩子扔在地窝子里不管?可是,黄建疆的父母是第一代新疆兵团人,他们当时的任务是开荒,向大漠索粮,没有时间管孩子呀。小黄建疆一个人躺在地窝子里,哭声像荒原的风一样若隐若现。黄建疆和大多数婴儿一样,哭声洪亮而又任性,只是那哭声是在地下的,就像在另外一个世界。哭声完全被大地没收了,真是哭天不应,哭地不灵。
黄建疆的小时代摊上屯垦戍边开发新疆的大时代,他只能孤独地在地窝子里度过,自生自灭。他能坚持着活下来没有夭折就不错了。好在他的哭声还不够洪亮,否则很可能把狼招来。当年兵团人的孩子在地窝子里被狼叼走的事不是没有,黄建疆赖好没被狼叼走,只不过眼睛斜了。
后来,人们给在地窝子里成了斜眼的孩子起了一个共同的绰号:小斜眼。可见,这种斜眼的孩子不只黄建疆一个,有一批呢。只是黄建疆这个斜眼长大后,他干出了不少邪性的事,有人就给他又取了个绰号叫黄老斜。按新疆话说:“小斜眼长大了,走出了地窝子,黄老斜那个哈怂就诞生了。”
黄建疆出生那年对中国来说很特殊,正是百废待兴的一年。从1959年的下半年到1962年的上半年是中国的所谓三年困难时期。黄建疆的爹黄世云从老家驻马店一路流浪到了新疆,没别的,就是听说新疆地多,兵团缺人,去了就饿不死。老家黄庄已经饿死人了,黄世云趁着村口站岗的民兵排长饿昏过去的关键时刻,冲破封锁线,出了村,踏上了西去新疆的慢慢长路。应该说黄世云的运气不错,他到了新疆正赶上国家总理周恩来向新疆兵团发出指示,要求新疆兵团收容进疆“自流求食”人员。所谓自流求食人员说白了就是“盲流”。据史料记载:新疆兵团前后收留了自流求食人员21万多人,从而使新疆兵团人口大幅增长。
黄世云成为兵团人后获得了新生,当年只要进了兵团,不但有饭吃,还有政治待遇,都算自动支边青年。最关键的是黄世云认识了从四川进疆的李幺妹。两个人同样是自流求食人员,志同道合,从而结为夫妻。有饭吃就没理由不好好干,他们除了在荒原上甩开膀子大干外,在地窝子里也没闲着,于是,在1963年黄建疆在地窝子里出生了。(P3-6)
导语
张者著的《远水(精)》是一部很有特色、很有意思的作品。作者叙事明快,富有幽默感,把一个“问题少年”黄老斜的成长经历写得亲切可感,既可读性强,让人忍俊不住,又可以从人物的身上感受到时代的、社会的内涵,令人掩卷深思。人物青春期的性格特点和特殊的时代、地域特色结合得很巧妙,作者的写作功力相当不错。黄老斜的经历始终和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承载着历史的、社会的丰富内容。
内容推荐
张者著的《远水(精)》书写了新疆兵团二代“斜眼人”黄建疆(黄老斜)的英雄传奇,塑造了他有血有肉、仗义血性的性格。作品由两个叙述声音交替发声,一是叙事者的,一是弟弟黄建新的。作品叙事明快,不落窠臼,不少形象塑造得颇为饱满,令人印象深刻。作品带有浓烈的抒情色彩,“我心中时常会想起一碗泉,那地方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精神原乡,成了我心中的远水”一句成为作品深层的旨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远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218013
开本 32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8-08-01
首版时间 2018-08-01
印刷时间 201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46
CIP核字 2018045184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2
138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8: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