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著的《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是“述而批评丛书”系列之一。先锋或先锋性书写可能已经成为一百余年以来华语文学的一种基因,不断与平庸和俗常相搏斗或对峙,不断影响甚至纠正着文学的发展。它对面潜在的“他者”,不仅仅是传统,还是时代,甚至是自身。
这份关于先锋文学的备忘不仅承载着作家们鲜活的性情与趣味,也在述说先锋文学如何由极盛而流散波转。今天,我们不妄谈先锋文学的重振或复兴,只从宝贵的可能性谈起,探寻:先锋何为?文学何为?
| 图书 | 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述而批评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木叶著的《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是“述而批评丛书”系列之一。先锋或先锋性书写可能已经成为一百余年以来华语文学的一种基因,不断与平庸和俗常相搏斗或对峙,不断影响甚至纠正着文学的发展。它对面潜在的“他者”,不仅仅是传统,还是时代,甚至是自身。 这份关于先锋文学的备忘不仅承载着作家们鲜活的性情与趣味,也在述说先锋文学如何由极盛而流散波转。今天,我们不妄谈先锋文学的重振或复兴,只从宝贵的可能性谈起,探寻:先锋何为?文学何为? 作者简介 木叶,原名刘江涛,生于北京,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居上海。2006年,获《中国时报》文学奖之诗歌评审奖。2014年出版随笔集《一星如月看多时》。 目录 辑一 马原:西西弗斯下山时是怎样想的 莫言:沿着鲁迅的发明再往前走一点 残雪:零与零度 余华:我又成了文坛新人 附录:谁为死去的见证者作见证——余华《第七天》 苏童:一个漫长而简洁的仪式 附录:被缚的宿命——苏童《黄雀记》 格非:衰世之书 叶兆言:好小说一定是“有问题的” 辑二 吴亮:先锋就是历史上的一座座墓碑 程永新:那些被高估和低估的中国作家 韩东:仅仅先锋还不够 辑三 李浩:先锋的灾难性魅力 阿乙:拿命来经历这个世界 新世纪先锋何为 ——十二青年作家问卷 导语 《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述而批评丛书》是由文学先锋性这一主题延伸出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形式是作者木叶与八十年代以来的重要作家、批评家的对话,夹杂两篇作者个人的书评。第一辑是与八十年代的先锋派,如莫言、余华等作家的对话;第二辑是与吴亮等批评家、诗人的对话;第三辑是与多位青年作家的对话,讨论新世纪先锋文学的方向与价值。书中包含了许多当代重要作家的文学观点、创作观点和文学趣味,是研究当代文学的一手资料,也是普通读者了解当代文学的好窗口。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先锋之刃(一份新世纪文学备忘)/述而批评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木叶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5313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8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8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38 |
| CIP核字 | 2018152714 |
| 中图分类号 | I20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03 |
| 宽 | 141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