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传统民居 |
内容 | 内容推荐 传统民居,不仅是一地建筑风格,更是当地自然环境、历史传承的体现,也是对当地居民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体现。殷力欣著的《中国传统民居》,希望通过对中国的各式传统民居的全面介绍,不限于传统民居建筑特点,更要能从历史、地理、民俗、民风的角度来了解这种建筑特点形成的原因,用语言勾勒出一幅当地人生活的场景图,引领读者在了解民居建筑基本常识的同时,体味中国民居“可观、可赏、可游、可居”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殷力欣,散文作家,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遗产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副总编辑。出版过《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蓟县独乐寺》(获第一届中国建筑图书奖)、《营造法式辞解》《义县奉国寺》、《中山纪念建筑》(获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抗战纪念建筑》、《辛亥革命纪念建筑》(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等建筑学专著;另有学术论文40余篇散见于《美术史论》《美术观察》《新华文摘》《建筑史论文集》《建筑创作》《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艺术评论》等。其散文作品曾二次入选中国作协年度随笔选。 目录 发现传统民居之旅 一 独特的中国传统民居之美 二 发现中国民居之美的传奇历程 漫话传统民居之传统 一 大匠营国——形式多样的传统民居 二 厚生为则——传统民居的发展历程 各地民居面面观 一 克己复礼——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的北方庭院类民居 二 海滨邹鲁——福州三坊七巷的古代里坊制遗踪 三 可观可赏——以园林景观闻名遐迩的苏州民居 四 可游可居——徽派建筑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五 博古通今——岭南民居的建筑装饰与审美趣味 六 因地制宜——云南“一颗印”式民居等庭院类民居特例 七 傲立苍穹——以客家土楼为代表集聚类民居 八 道法自然——黄河中上游两岸的窑洞奇观 九 生生不息——形式多样的独幢类、移居类民居 十 特立独行——边陲地带的干阑式民居以及吊脚楼、彝族木屋 漫谈建筑与人的关系 一 民居中的建筑等级与户主之等级应对 二 传统民居中的西化改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传统民居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殷力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53705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64 |
CIP核字 | 2018142766 |
中图分类号 | TU241.5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