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
内容
编辑推荐

20多年来,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大漠、长江源头、藏北高原、云南雪山,都留下了汪永晨的足迹。本书通过数百幅精选的彩色照片和简洁质朴的文字,展示了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记录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与希冀。

内容推荐

用照片和叙事,娓娓讲述自然和人类的故事。触目惊心的照片,记录环境恶化的痛心事实;沉静朴质的文字,告知人们环保的生活方式。

记者出身的汪永晨和朋友们一起组织的环保社团——绿家园志愿者,在一无经费,二无固定挂靠单位和活动地点的条件下,坚持一次次的环保公益活动。她用手中的相机、话筒和笔,将这一次次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警示人们不要再坚持昨天的错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去善待大自然。

目录

自述

序言 为了大自然的明天

1、走进长江源头

2、啼血的高山杜鹃

3、仙鹤的诉说

4、桫椤,曾与恐龙同生共荣

5、阿尔金山的野骆驼

6、可怜的“淇淇”

7、冰川的魅力

8、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

9、沙地云杉

10、沙漠荒山种树去

11、武夷山,中国人的骄傲

12、童话世界——九寨沟

13、人间瑶池——黄龙彩池

14、充满生机的珠穆朗玛锋

15、被鸡追着跑的华南虎

16、高黎贡山上的遇险

17、芬兰的树中湖,湖中树

18、科罗拉多大峡谷

19、黄石公园里,狼与我们同行

20、指南针与北极

后记 请留下最后的生态河

试读章节

1993年杨欣到长江源时,一家牧民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们。临走时这家的老阿爸问杨欣:有没有药,治眼睛的。老阿爸说,家中6岁的小儿子眼睛看不见了。杨欣马上找来随队医生,检查结果发现孩子患的是白内障,这种病在高原上发病率很高。本来白内障在我们国家任何一家县级医院通过手术都可以治疗,然而,这位阿爸却把小儿子眼睛能重见光明的希望,寄托在杨欣他们能不能给他一点眼药上。

希望这双充满了好奇的大眼睛,不会被白内障所困扰,可谁又敢保证呢,在臭氧层空洞越来越大的今天。

青藏高原上现在是不是也有了臭氧空洞,还有待科学家们的确认,而江源紫外线的厉害,是我们在长江源亲身感受到的。我们此行中年轻的女队员们开始还天天洗脸,化妆。洗脸时虽冻得够呛,但还可以忍受,可随后脸上出现的一道道裂痕,就不得不让爱美的姑娘们放弃了这套程序。据说,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层油脂,是保护皮肤的,如果老洗,就给洗掉了,那皮肤皴裂就成了必然。我曾在许多美丽的高原上感叹那里的风光,遗憾那里孩子们的脸脏。原来这里的人们不洗脸,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臭氧层被破坏了,对我们人类,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已有科学家作出这样的判断:紫外线会损伤角膜和眼球晶体,引起白内障、眼球晶体变形等病患。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减少1%,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个百分点,全世界由于白内障而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0000到15000人。

另外,动物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会减少人体对皮肤癌、传染病及其他抗原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导致对重复的外界刺激丧失免疫反应。人体研究结果也表明,暴露于紫外线中会抑制免疫反应。

这位16岁的姑娘叫尕木措,她的家就住在长江源边上。那天我们到她家时,全家人热情地出来迎接我们,非让我们在她家吃,在她家住。我想住在江源的他们也难免寂寞吧。

她从来没有见过照相机,甚至没见过汉人。无论我们怎么给她拍照,她的姿势都是纯天然,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大自然造就了她的风韵。我们中的一位女记者给了她一管口红,第二天早上发现,口红被涂在了两边的脸蛋上,这倒显得有那么点不自然了。

回到北京,朋友们除了赞叹这种纯天然的美外,也感叹住在长江中下游的人喝的江水里难免会有姑娘的尿。和姑娘纯天然的美一样,今天的长江源头还具有天然的美。只是不知道姑娘会不会有一天也向往都市生活,江源的这种天然美,还能美多久。

P11-12

序言

早在4年前,永晨就和我探讨筹划出版一部反映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摄影集,以《绿镜头》为名,一是开宗明义,体现环保主题;二是继《红镜头》、《黑镜头》、《白镜头》之后形成中国新闻摄影作品的“镜头系列”。永晨嘱托我先动起笔来。无奈我整日忙于对各类生态型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甄别和审查,用朋友和同事的戏言,称之为:为保存相对完整和健全的生态环境“站岗、放哨、查路条,甚至还要‘堵枪眼”’。不觉光阴荏苒、岁月蹉跎,时至今日,竟未能复命。而永晨一以贯之、日积月累,独立完成了这项工作。可谓“有志者事竟成”。这4年,她足迹遍及中国,镜头伸向世界,在数十万公里的环保考察中,精心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她从中遴选,配上富于知识性和伤感动人的故事,汇集成册,形成了今天展现在你我眼前的这本《绿镜头》,了却了我等未曾了却的一桩心事,也实现了我等环保志愿者未曾实现的一个愿望。当永晨电话里嘱我为《绿镜头》写序时,我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权作对未竟使命的一种弥补,也是对永晨多年孜孜不倦所获成功的祝贺吧。

要说摄影,永晨并非科班,她是半路出家。但凭借3次获得亚太广播联盟新闻节目大奖的资深记者的丰富经验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永晨能准确生动地捕捉住大千世界中那永恒的瞬间。还有那些对比强烈的作品,为我们记录了大自然的昨天和今天。从这些作品中,看到长江源冰川的壮丽,听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地区风沙的喧嚣和江河的呜咽。我们看到,丧失了栖息地的野生动物为了生存被迫迁徙的无奈,体会偏远地区、深山荒漠里为生态灾害所累的弱势群体深深的无助与企盼。

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维系生态,是永晨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对环境保护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使她成为一个真正的环保志愿者,一个以维护环境公益为己任的社会活动家,一个试图从理性高度奉劝人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宣传鼓动家,一个敢于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深恶痛绝并冲锋陷阵的坚强战士。同时,她又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对社会弱势群体充满了关爱。

永晨和朋友们一起组织的环保社团——“绿家园”,在一无经费,二无固定挂靠单位和活动地点的条件下,坚持一次次的环保公益活动。“绿家园”的志愿者自费去内蒙古赤峰、锡林浩特、鄂尔多斯种草;到北京八达岭、亮马河边捡垃圾;去山东荣城、河北秦皇岛观鸟;去山西壶口、河北衡水种树;去湖北武汉捐助白鳍豚、黑龙江扎龙救助丹顶鹤、福建梅花山帮助华南虎……而如今永晨参与创办的“绿色记者沙龙”更是为记者们建立了获取知识、信息交流、观点碰撞的平台。在这个志愿者群体中,有工人、农民、机关干部、解放军战士、公司职员、大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记者、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还有外国友人、自由职业者和学龄前儿童。  永晨用手中的相机、话筒和笔,将这一次次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在她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难以忘怀的画面。其中最动人心魄给人以震撼的有这么两幅照片:一幅是一望无垠的沙漠里,一丛枯干的沙棘枝上,一顶“绿家园”志愿者的小红帽,在凛冽的寒风中摇曳招展,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在没有生机的地方,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在失望乃至绝望中,给人们带来希望。另一幅照片是一个不满7岁的女童,由于缺水和干旱,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水喝。生态危机,生活的重负,压得她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在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童趣,而是愁苦与忧伤。她如泣如诉的眼神,似乎在质问,不善待自然的苦果为什么让我来承受?人们啊,是记取昨天的教训,还是坚持昨天的错误?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去善待大自然吧,为了大自然的明天……

广丰

2003年8月23日于北京

后记

当您,读者朋友,就要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我们中国,乃至世界,现在还有没被人类开发的江河吗?就我所知,世界各地的大江,大河,都很难找出处女江,处女河了。

2003年夏末秋初,中国开发怒江水电站的工程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据我所知,怒江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两条生态河中的一条,另外一条是雅鲁藏布江。怒江,是2003年7月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中的一条大江。那里的高山峡谷可以和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相媲美,完整地保存了生态基因库和印第安民族文化,旅游的经济收入也极为可观。而我们有什么当然的理由开发一条处女江呢?

这几年,中国各条大江差不多都开发利用了。我们的后人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被开发和未开发的大江大河的流量、水里的动植物、两岸的植被会有什么差别。也许有人说,非要对比吗?就像今天某个物种的消亡,至于那么大惊小怪吗?但等到我们认识到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而它已经不存在时,那将会是永远的遗憾。

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第一次去九寨沟,沿岷江而上,被岷江奔腾不息的江水所感动。当时我想,是什么力量使得水有了如此的活力?我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地问自己:当年我们怎么就能提出“人定胜天”?怎么会认为自己可以任意改造自然?

20世纪90年代末,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奔流于贡嘎山之间的大渡河,见到泸定桥时,才体会到小学课文《飞夺泸定桥》中“飞夺”二字的含义。如果大渡河水是江南的小溪、北京的永定河,那就用不着“飞夺”了,可以迈过去,游过去,大渡河可不行。至今牢记在心的是,大渡河江水和岷江一样,也是跳着流着的。而且跳出了那么多数也数不过来的雪白雪白的浪花。那一刻,站在蓝天白云下的大渡河畔,我问自己:大山之间的一条条奔腾咆哮的水,谁能说它不是大山的血脉?不是大山的魂魄?不是大山的性命?。

2005年6月末,为了能阻止在康定的木格错——当地人称它为野人海的神湖蜒上修水电站,我再次到了大渡河,再次到了岷江。我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蓝天白云之下,会跳出雪白雪白浪花的水——奔腾咆哮着的一条条大山的血脉、大山的魂魄、大山的性命——被水闸拦截,无泪地呻吟。

位于四川的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蜀山之王,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最高峰和东亚地区的第一高峰。以贡嘎山为中心的大雪山脉以及东横断山区,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从大渡河河谷至贡嘎山主脊,直线距离不足30公里,而地形高差竟达到6500米以上,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崎岖的地区之一。贡嘎山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有现代冰川74条,是长江上游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山山岭岭的森林都在遭大肆砍伐时,贡嘎山的绿色却保留得相当完好。可是2005年6月,再次赴贡嘎山时,贡嘎山海拔4000多米之上的木格错——神湖即将被人类亲手葬送,贡嗄山上的水脉干涸……

科学考证早已告诉我们,在人类出现前,地球已存在了N亿年。有人做过比喻,如果把地球的生命用一天的24小时来衡量,人类是在23点最后几十分才出现的。遗憾的是,地球已存在了那么久远,水一直都是地球的血脉、魂魄和性命。而人类在短暂时光里,地球血脉的水就被我们割断了。

四川地质学科学家范晓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痛心而焦急地说,“四川的江河上已经修了那么多的水坝了,能不能留下几条生态河,自然河。大江大河是没有了,小江、小河能不能留几个。木格错这样的神湖,被冠之以神,不光有宗教上的意义.也包含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不敬畏自然的人类,是要遭报应的。这样大规模地在大山大江上动工,会造成比砍树还可怕的灾难。树被砍了,不管怎么说还能长,大山要是给凿了,大河要是给截断了,就没命了。”

没想到范晓的话那么快应验了,就在我从贡嘎山回北京不到一个星期——2003年7月14日晚11时,四川甘孜地区丹巴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死伤失踪五十余人。泥石流冲击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堆积物平均厚度3至5米。最大的石块达七八米高.估计有几十吨重。

水是大地、大山之血脉,人的血脉要是被截断了,会是什么后果,大山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永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0338
开本 其他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4-10-01
首版时间 2004-10-01
印刷时间 200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9
20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