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爱(孝经的密码)
内容
试读章节

曾经有位年轻的家长在一个讲座上问我,想找几本国学经典让孩子读读,有没有推荐的书目?另外,如果一个像她这样对国学很有兴趣但又总感觉深奥的人,有哪些书是适合她入门读的?

我问她,你和你的小孩已读过哪些国学书?她告诉我,只是一起在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之类古代的蒙学读物。我说,《弟子规》《三字经》等作为儿童读经的启蒙读物是可以的。但谈到国学入门,特别是亲子一起读的话,可以先从十三经中最薄的这本《孝经》开始。《三字经》里讲,“《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说的就是只有把《孝经》读通了,把“四书”念熟了,才能够去读像“六经”这样的儒家经典。其中“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六经”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因为《乐经》没有流传下来,后人也就把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所以说,读国学,特别是国学入门,不可不读《孝经》。讲国学,特别是讲幸福国学,《孝经》不能不讲。这也是我写这本《大爱:〈孝经〉的密码》的一个初衷。

2009年广州南国书香节,我曾有一个演讲。演讲结束后,广州的一个婚姻家庭协会组织的负责人,等我给读者签完名后上台找我,说我的演讲内容很适合给他们的会员机构、企业去做“和谐家庭·和谐企业”的巡讲。邀请我加入他们的专家学者宣讲团。因为那次的主题是从《老子》讲国学与人生,我跟她们说,要去企业、机构讲,那就得讲《孝经》。孝之小者,赡养父母,尊老爱幼;孝之大者,爱岗爱企,为国为民。既讲家庭美德更讲社会责任,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孝。可惜现代不少人对孝的理解都太狭隘,脑子里的糨糊太多,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孝是个很大的概念,曾子说,甚哉,孝之大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孝就是大爱……

其实,那天的演讲现场还有一段小插曲。在提问的环节,有个听众站了起来质疑我在演讲中对国学的定义。我在演讲中说到,所谓国学,就是“中国人的安心立命之学”。它是中国人的生命之根,处世之宝。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年代,它也是中国人自己的“焦虑抗体”、“抑郁解药”。这位听众是位大姐。她很激动地表示,她就是一个来踢馆的,“你给的国学的定义,根本不是定义,而是国学的一种功能。请搞清定义的范畴、‘内延’和‘外涵’。”我笑着解释说,我这是给大众讲国学,我想大家想听的也是我对国学的理解对国学的定义。我想你想要的国学定义在教科书、学术专著里,大家都能查到、看到,也就不需要我来重复了。没想到这位大姐更来劲了,说我听了你的讲座,你讲的东西跟国学都没有什么关系。“我看你比于丹还年轻,比于丹还能信口开河,年轻人,你要好好读书,要有自己的积淀……”结果,她话还没说完,就被在场的听众给嘘了。

事后有读者给我抱不平说,王老师你对她太客气了。瞧她那副“三娘教子”的样,我们是来听你的讲座,又不是来听她的,连“外延”、“内涵”都能说成“内延”和“外涵”……我说她年纪比我大,我得尊重她呀。如果我直接反击她说,我对国学的定义其实和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毛佩琦教授的讲法是一样的,毛佩琦先生认为,“国学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然后,我再用我演讲中讲过的一句话来反驳她所说的“和国学无关论”,民国的梁漱溟先生曾说过,“吾志不在学问,只不过好用心思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而已”。那多伤她呀。

我之所以写一段插曲,不是想在这里自我标榜读过多少书,修养有多好。我只是想说明《孝经》告诉我们,“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夫孝,德之本也”。有孝心,行孝道,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德行。秉持这样的态度去做,才不至于让自己言行有失,被人取笑。

说到“三娘教子”,近年来不少电视剧都是以婆媳关系为题材,如《双面胶》《婆婆来了》《娘家婆家》等,据说那都是相当的火。电视剧往往是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当下中国社会婆媳之间的矛盾真的已经到了电视剧中所描述的那种“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吗?其实核心问题还是一个“孝”字。我曾经读过一篇《新三娘教女》的小品文,上个世纪90年代的《女友》杂志刊发的,全文如下:

出嫁的女儿回来对三娘说:“我对婆婆已够好了,但她对我不好。”

三娘说:“婆婆对你不好是她的事,但是你对婆婆好是你的本分事。要知道你的一举一动,晚辈都在看着、学着。既然你对婆婆已经好到九十九分,只差那一分,那就给她满分吧!”

那公婆应该如何看待媳妇呢?

三娘说,“子女结婚,不是出嫁一个女儿,而是多了一个儿子;不是进来一位媳妇,而是多了一个女儿。”

老话说,孝心留根。孝心孝心,首先得有那颗心。孝敬孝敬,敬本身就是一种孝。用心来爱人,用敬来待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家孝敬父母、长辈,在外尊敬领导、前辈。亲亲而爱人,立身而行道,这就是大爱,就是孝道。

古代有首长篇的《劝孝歌》,写得很通俗很好懂。我特别喜欢它开头和结尾的几句诗行。

“孝为百行首,诗书不胜录。富贵与贫贱,俱可追芳躅。若不尽孝道,何以分人畜。我今述俚言,为汝效忠告。……勿以不孝身,枉着人间服。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万善孝为先,信奉添福禄。”

如果说,在这样一个变动的年代,静下来读国学经典能让人身心安顿、精神清明,那这本国学经典中的薄薄的《孝经》就是中国人的家传良方、幸福甘泉。

幸福读经从《孝》始。P3-5

书评(媒体评论)

举凡大事,皆从小处开始,“大爱”亦然。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孝”即修身齐家之根本。与国学才子王扉一起读《孝经》,随他跳脱的文笔甩去千年来御用文人们加诸孝行的“愚”之枷锁、带我们领悟至纯至孝原本该有的模样。

——赵曼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主持人,现居纽约)

大爱才是可靠的爱。一个女生曾说过:只在乎“只要他对我好”是危险的,因他随时可以不再对我好。但如果他对父母孝顺,对工作热爱,对朋友忠诚,对环境友?,对小生命有爱心,乃至对陌生人对友善相待,那他的好才是让人踏实的。她的话我深以为然。王扉先生的这本《大爱:孝经的密码》,是学习、领悟传统孝道美德的悦读良品。老子云:修之以身,其德乃真。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专家、知名作家,著有《话语权》等)

王扉兄提出“幸福读经从孝始”,可是怎样会幸福?什么是孝?一场与父母的畅快淋漓的谈话,一顿亲手烹制与父母共享的早餐,一通嘘寒问暖的电话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一份飘洋过海的礼物一次牵手并肩的出游,这些都可以带来幸福感,都可以算作孝。如果这些都没有,那起码让父母看到你的“笑”,不要将你的忧愁痛苦带给父母不要让父母为你担心,就是孝的基本了。而至于《孝经》,会不会觉得那不是你的“阅读范儿”?没关系,王扉为你找到了一个中西合璧穿越古今的密钥,用古人甚少提及的“大爱”字开启孝道的奥义。

——王蕃(山东齐鲁电视台“四小花旦”之一,《新聊斋》节目主持人)

在港台媒体的驻京名记中,王扉是一个了不得的才子。他写起文章来纵横捭阖,才情横溢,儒雅幽默,又不乏狡黠。凤凰卫视名嘴杨锦麟先生没少在《有报天天读》里褒奖他。但几乎就是在转眼间,他的华丽转身让我们这?老友们大吃一惊。他从传媒折回到了书房,硬是走出了一条出乎所有人想象的新路。他是一个真心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他也是一个心中有大爱,腹内有热肠的人。

——蒋兆勇(香港大公报前助理总编辑、知名时事评论员)

电影演员张涵予曾经说过,中国的传统文化细细品读,其实也是很时尚的。作为一个电影人,国学一直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和内在滋补。算起来,我和王扉结识已经有八年了。认识一个人是一种缘分的偶然,喜欢一本书、一部电影往往也是一种缘分的偶然。投缘了,就会有深入品味的意愿,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分享。认识一个人,看一部佳片,打开一本好书,就似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王扉的《犬爱:(孝经)的密码》对我而言,就是一场心灵与尘世的对话剧情,感性与理性的人性之旅。

——郭真(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青年讲师、演员)

后记

经书藏大爱,人子须勤读

王扉

《大爱:(孝经)的密码》最后一遍修改即将完成之际,刚好是2011年的春节。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除夕夜的直播中,出了一个对联的上联,面向全球的华人征集下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结果,很快就有人在网上贴出了带有恶搞嫌疑的工整下联:“万恶淫为首,多下床歇歇。”有好友知道我正闭关在家修改《大爱:(孝经)的密码》书稿,于是打来电话问我对这个对得“很好”的下联的看法。我说,这个尴尬应该是出题的人早该预见到的。古人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家贫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出题的人如果知道这个名联,还拿“孝为百善先”出来广征,当然就要面对人家拿“淫为万恶首”来应对,这不就是等同放开把人家往那条路上引嘛。

好友一笑,说你能不能对一个正面的下联?我说,这有何难。我就拿《孝经》入联。上联不是“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嘛,请看我的下联:“四部经为首,多顺手翻翻。”古人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排在第一位。所以我说,四部经为首。而且这副联上下联第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孝经”。好友大笑,说你真是写什么就是什么,三旬不离《孝经》。我说,你别急,我还没说完,“多顺手翻翻”一语,脱胎于古人王中书的《劝孝歌》:“劝尔为人子,《孝经》须勤读。”

后来,我才知道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百家讲坛”,2011年春节的特别节目就是找了一位北京的学者讲《孝经》。在《论语》热之后,我就预言过,另一本最值得向大众推荐悦读的儒家经典,就是《孝经》了。我自己也从2007年起开始认真地研读《孝经》以及儒家的孝文化,在2009年彻底从媒体行业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老坐在家里的人)时,就开始了“左手《老子》,右手《孝经》”_的写作。2010年5月《破玄:老子的密码》(德经卷)顺利出版。2010年10月,《破玄:老子的密码》(道经卷)和这本《大爱:(孝经)的密码》初稿完成。我长舒了一口气。可以休息一下,好好地看一阵子书了。这期间,又接了深圳、长沙几家企业的管理咨询顾问,把国学智慧经世致用到企业的管理中,让企业更健康更和谐更有生产力,让做企业的人以及员工更幸福。这也就是我在国内首创的“幸福国学”概念。

什么是孝?什么是《孝经》的智慧?怎样用孝道的思想来指导你的行为,让你内心的幸福感得到提升,让你和身边的人和谐共赢?我想在这本书里已经讲得非常清晰。在这里再叨叨几句。中国古人说“弃老取幼,家之不祥”,如果我们抛弃父母,对他们不孝顺,反而把所有的关爱放在了孩子的身上,这个家庭已经是不吉祥了。这句话也可用在企业、单位里,如果一个领导对于企业、单位的元老、前辈不尊敬,不孝顺,对新进的员工再极尽拉拢、许诺之能事,也是换不来员工的忠诚的。这个企业、单位也是不祥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孝经》告诉人们的就是德教为先,要以身作则。要使自己的儿女来孝顺自己,一定要首先尊敬父母。无论是齐家还是治企,一定要多做换位思考,替对方想想。

最后我想说的是,经过这两个月隐居式的集中修改初稿后,我很乐意得到大家的反馈。希望了解本书哪些部分是你们最喜欢的,对你们真正有益、有用。如果大家能从这本书里获益,并能将《孝经》的智慧运用于大到公司管理、社会事务上,小到家庭生活琐事的处理中,我想我的初衷就达到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尽在薄薄的一卷《孝经》里。孔子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孝经》其实就是儒家的“德道经”。

说着说着又严肃起来了。我们再活泼一下。回到春晚的对联上来。好友问我,如果让你去出一道与孝有关的上联,面向全球华人征集下联,你会怎么出题?我说,肯定要遵循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原则,选用最简单直接好懂的字眼,毕竟受众是大众。更不能上半截文下半截白,不伦不类的。所以,“百善孝为先”和“常回家看看”从这个角度来看属于混搭。要我来出,我可能会用“孝心最温暖,常回家看看”。友人问下联呢?我大笑,不是征集吗,佛云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子弟莫愁愚钝,家传自有良方。先教孝悌后文章,步步青云直上。举动百般粗率,言语一味轻狂,谁家伶俐好儿郎,可惜毫无福相。”这是清人宫南庄的一首《西江月·教子》。圣人规训首孝悌,幸福国学从《孝》始。一个人如果经常读圣贤经典,就自然能够站在古代圣贤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明白经藏大爱,孝之大美,幸福密码。

经书藏大爱,人子须勤读。是为记。

目录

序言:孝之大美,从七仙女下凡讲起

解经闲谭

 幸福读经从《孝》始

 两个版本,一种大爱

 左手《老子》,右手《孝经》

 将大爱进行到底

 《大爱:〈孝经〉的密码》导读

《孝经》心解

 砚池堂本《孝经》全文

 古文《孝经》经文

 开宗明谊章第一

[砚池堂夜话]变态的“二十四孝”,可以休矣!

 天子章第二

[砚池堂夜话]经典的《古文观止?,劝孝第一

 诸侯章第三

[砚池堂夜话]周朝八百年国运从何而来?

 卿大夫章第四

[砚池堂夜话]晚年周恩来的一次恸哭

 士章第五

[砚池堂夜话]大师季羡林:国家领导人面前讲真话

 庶人章第六

[砚池堂夜话]“爸爸,让我拉着你的手再聊一会天……”

 三才章第七

[砚池堂夜话]何键:题写“忠孝匾”的民国“湖南王”

 孝治章第八

[砚池堂夜话]“把你当花,养一辈子”

 圣治章第九

[砚池堂夜话]“德孝治县”,河北魏县新政引热议

 纪孝行章第十

[砚池堂夜话]一个小孩要走多远,才能真正长大

 五刑章第十一

[砚池堂夜话]用唐诗围观“醉吏”

 广要道章第十二

[砚池堂夜话]启功细说乾隆假孝“宫心计”

 广至德章第十三

[砚池堂夜话]叶利钦女儿回忆父亲的艰难决策

 感应章第十四

[砚池堂夜话]周敦颐“爱莲堂”风雨飘摇

 广扬名章第十五

[砚池堂夜话]地产大亨潘石屹博客自曝家世

 谏争章第十六

[砚池堂夜话]魏征犯颜死谏唐太宗“十思”

 事君章第十七

[砚池堂夜话]为你朝思暮想,还是退思起园?

 丧亲章第十八

[砚池堂夜话]蒋介石、蒋经国暂厝台湾三十年

 主要参考书目

读经杂拌

 寻找远去的孝道

 万事不如身手好

 为“量中华之物力”一辩

 唐玄宗的御注《孝经》序

 朱熹的《孝经刊误》

 章太炎谈“国学之统宗”

大爱文选

后记:经书藏大爱,人子须勤读

序言

孝之大美,从七仙女下凡讲起

王扉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绽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

相信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会唱这段黄梅戏《天仙配》。因为它太美了。曲调美,戏词也美,故事更美。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动了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七仙女)。七仙女私自下凡助其还债赎身,并在大槐树下与董结为夫妇。当七仙女用巧手金梭织出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后震怒,在“董永遇仙”的百日,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刚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为了保护董永,七仙女被迫升天离去。而《夫妻双双把家还》这一段小调,唱的正是董永与七仙女这对小夫妻奴役期满,牵手回家的布衣幸福:“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2008年春节长假后,我开车从深圳回北京,走京珠高速。在湖北孝感一服务区小憩、转悠时,看到路旁有一个大大的雕塑,正是董永和七仙女。我突然明白我来到的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董永故里。所谓孝感,应该就是得名于“孝感动天”。回到北京住处,上网一查,果然猜得八九不离十。据资料显示,湖北省孝感市,因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

据说在孝感城关北门外,还有一块清代的“汉孝子董永故里”碑。出城关东南五公里有一董永湖。董家湖附近有两座并立的明代古墓,左边墓前碑,高一百零四厘米,上刻有“汉孝子董公永先代墓”,右边墓碑,高二百零八厘米,上刻有“汉孝子董永公墓”,两碑同立于道光十六年十一月。相传这块墓地上春天常有云雾笼罩。“董墓春云”,是古孝感八景之一。而今日孝感市内的董永公园,也确实存活着一棵古槐荫树,古干虬枝,树冠如蓬。当地传说就是它见证了七仙女与董郎的短暂姻缘。相传玉皇大帝的七姑娘思凡,看中孝子董永,于是让槐荫树做媒,嫁配董永。董永说:“哑巴树怎能开口?”七仙女说:“大树不开口,各自两分手;大树若开口,姻缘天配就。”接着,他们双双跪拜,槐荫古树因感动而开口说话。不料,老槐荫激动之余说错一字,将“百年合好”说成“百日合好”,弄得董永和七仙女仅有百日缘分。民间俗语“一日夫妻百日恩”,也是由此而来。

看来,孝感得名自“孝行感天”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孝感是否就是百分百的董永故里呢?各位看官大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献众多,向来在名人故里一事上是一笔糊涂账。而各地争相攀名人之风也是源远流长,于斯更甚。近年来,连个恶徒淫棍的西门庆故里也都冒出来好几个地方政府在抢,何况是形象正面清新的孝子董永?如果笔者在这里言之凿凿地说董永故里就是湖北孝感,那估计全国至少有上十个县市或将对我的说法提出抗议。因为,当年的中国邮政局就遭遇过这么一次。  2002年10月26日中国邮政局发行的一套邮票《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为了竞争申办这套邮票的原地封首发式,江苏省丹阳、金坛、丹徒、东台,湖北省孝感,山东省滨州,安徽省安庆等全国14个市县的集邮协会打了大半年的笔墨官司,个个都拍着胸脯声称自己那里是正宗正派的董永故里。最后,国家邮政局会同有关专家研究决定,批准丹阳、孝感、安庆、滨州四处,于10月26日同时举办《董永与七仙女》纪念邮票的首发式,让四地集体成为这套邮票的原地,丹阳列四个首发地之首。而丹阳获得领跑“董永故里”的一大推手,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黄梅戏《天仙配》。那里面“路遇”的一场戏中有一句唱词:“家住丹阳姓董名永,父母双亡孤单一人。”

但孝感当地的文献记载,“董永,青州千乘(今山东省博兴)人,东汉末,避战乱奉父徙湖北荆州丹阳,二百多年后,在南朝刘宋时,丹阳以董永行孝之故,改名‘孝昌’”。何以得名孝昌,传说宋文帝刘义隆被其长子刘劭所弑,其三子刘骏在西阳(黄冈与浠水)地区讨伐,出师不利,退守丹阳。某日,有一老者献策,劝其大张“孝”字旗帜,全军易服戴孝,檄文通告全国,兴兵替父报仇,履孝道,可遂其志。言毕,飘然而去。刘骏纳其言,果然转败为胜,登基后,悬榜寻赏献策老者,不得,却得一藏头诗:孝为百善首,子报君父仇,懂得其中意,永固得千秋。方悟,老者是孝子董永显圣,于是将董永行孝之地改名为孝昌,以谢孝子显灵相助。据史料记载,刘骏称帝后,他的28个儿子都以孝排名,为了使“诸德之本”的孝在社会上肃然成风,所以在孝建元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又过约470年,因避讳改名孝感。

我们暂且放下董永故里之争,接着讲另一个八卦:董永和七仙女生的儿子是谁?在各地民间流传下来的说唱文学作品里,给董永当儿子的还真是个大人物。他的名字叫董仲舒——就是在历史上对汉武帝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那个大儒,也是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积极主张者和推动者。当然,民间说唱文学作品里的这个说法明显属于牵强附会。不过,在汉代,《孝经》已经跻身儒家“七经”之一。

记得2008年的那个春天,我在北京有闲时查找了不少有关董永和七仙女的资料。其中有个山西媒体对一位名叫董大中的老先生的访谈很有意思。当然,董大中也是言之凿凿地认定,董永的真正故里就是山西万荣县上孝村。但他也客观地谈到,董永故里说法不一,归根结底是中华民族的特定文化使然。因为,孝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核心构成,为了广泛推行和强化孝义,我们的文化中便很自然地生长出这样一位典型,并让他卖身葬父的事迹“孝感动天”,最终感动天下人。所以,各地百姓把董永故里“搬”到本乡本土,也就不足为怪了。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董先生还说,“董永”两个字,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名,已成为孝的化身,矗立在中国人的心中。每当我们看到这两个字时,眼前就会清晰地出现一个人影,诚实、勤苦的他,对父母是那样孝顺;我们眼前还会出现另一个身影,一位妙龄女子因倾慕董永的为人,执意嫁他为妻,与他同患难共生死……更有无数个在董永影响、带动下成为孝子的男男女女。

在《孝经》里,孔子的门生曾子曾感慨:“甚哉,孝之大也。”什么是孝之大?其实,从董永和七仙女这个中国人最喜爱的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孝是大爱,亦有大美。而在《大爱:<孝经>的密码》里,我解说的是孔子与曾子十八章的“孝谈录”,分享的却是自己的解读、观念和感悟。孝是一种古老的美德,常谈常新。写这样的一本书,当然一是为了自勉,二是为了分享,希望可以让更多的入能了解孝道的智慧,希望人间温暖、岁月静好,希望不让古人专美,在新的时空里能涌现新的传奇。是为序。

内容推荐

孔子认为,以孝治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道,其实就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基。但坊间流传甚广的今文《孝经》,被历代统治者刷上了层层的油漆,要读懂孔门“孝”谈录的真义,得直接源头读古文《孝经》。孔子所讲的孝,绝不是愚忠愚孝,而是大德大爱。

近百年来的战乱与纷争,我们对西方文明的困知学步,以致忘却了我们的古人以及我们是在怎样的一种文化环境下熏陶出来的。读一读这本《大爱:〈孝经〉的密码》,可以让我们在感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的同时,也能记得常回家看看,大爱有温情。

《大爱:〈孝经〉的密码》由王扉编著。

编辑推荐

王扉编著的《大爱:〈孝经〉的密码》为国学才子王扉“幸福国学”密码系列又一力作,探秘对象《孝经》为中国两千年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熟读躬行的儒家经典,被国学大师章太炎称为国学入门第一书,文字平易,人人可通。全书由18章孔门“孝”谈录,22篇大爱诗文构成,时尚解经与美文品读融合,重新发现中华孝道的信仰力量和大爱温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爱(孝经的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04848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5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