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侠道到王道(刘邦传修订典藏本)
内容
内容推荐
史杰鹏著的《从侠道到王道(刘邦传修订典藏本)》借助传世经典和出土文献,还原刘邦所处的历史情境,剖析历史成因,为您讲述刘邦从一介草民到一代帝王的传奇一生。
作者简介
史杰鹏,1971年生于江西南昌。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导师李家浩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北师大国学所工作。
2001年考入北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训诂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王宁教授。
200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训诂学以及先秦两汉文献学。
出版的文艺作品有
长篇历史小说《婴齐传》《赌徒陈汤》《赤壁》《鹄奔亭》
长篇历史随笔
《文景之治》
目录
第一章 四十七岁之前的刘邦
一、游侠生活
二、秦朝小吏
第二章 秦王朝的危机
一、秦始皇之死
二、赵高与李斯
三、巨大的阴谋
四、蒙氏兄弟之死
五、自屠宗族
第三章 诸侯并起
一、陈胜和吴广
二、大泽乡起义
三、张楚政权
第四章 张楚帝国的发展、覆灭及其他
一、咸阳的反应
二、周文军的惨败
三、赵王武臣
四、燕王韩广
五、武臣之死
六、章邯的非凡战绩
七、陈胜殒命
八、无耻的李斯
第五章 沛公刘邦
一、伏窜山林
二、沛县起义
三、雍齿投魏
四、初遇张良
第六章 秦军主力的覆亡
一、项氏叔侄
二、初破章邯
三、项梁败亡
四、腰斩李斯
五、项羽斩宋义
六、巨鹿之战
第七章 刘邦入关中
一、彭越和郦食其
二、下南阳
三、赵高弑杀二世
四、子婴投降
五、还军霸上
六、鸿门宴
七、项羽分封
第八章 烽烟再起
一、韩信出场
二、齐赵联兵抗项羽
三、阴谋家陈平
四、彭城大败
五、荥阳拒楚
第九章 韩信的丰功伟绩及其他
一、擒魏
二、破赵
三、策反英布
四、陈平的反间计
五、仓皇逃窜的刘邦
六、郦食其说齐
七、广武对话
八、韩信平齐
第十章 刘邦灭楚
一、陈县大战
二、决战垓下
三、乌江自刎
第十一章 巩固江山
一、登基称帝
二、除灭楚燕
三、肃清残敌
四、大封功臣
五、韩信被杀
六、逼死韩王信
七、废黜赵王张敖
八、族诛彭越
九、戡英布
十、再除燕国
十一、刘邦的其他工作
序言
这本书,原是五六年前我应中华书局的约稿写的
,对方当时主要是想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刘邦
就是政治人物的杰出代表。但后来我写完的稿子,令
我不甚满意。这次再版我对内文重新做了一些删改修
订,希望它能以更好的面目示人。
读过我历史小说的人都知道,我所有的文学作品
,都在反复阐述一个主题:关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
心灵状况。像刘邦这样的帝王,本来我是缺乏写作兴
趣的。但好在他有点儿特殊性,他大半辈子的身份,
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包括他身边那些王侯将相,
也都是普通人出身,这比较契合我的写作理念,于是
就欣然动笔。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但可以了解秦汉时
代普通人的生命历程,而且可以分析普通人的生活状
态,对照后来两千年的现实,很难不油然而生叹息:
原来两千多年间,中国某些方面没有什么变化。
战国末年,当秦国对东方六国逐渐蚕食之际,楚
人南公曾经悲愤地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结
果秦朝果然被两个楚国人项羽和刘邦给推翻了,不可
一世的嬴姓家族几乎被起义军屠戮了个干净。但楚国
人的胜利,只是表面上的胜利,最终的胜利者其实还
是秦人。因为是全面效法秦国政治传统的刘邦,战胜
了楚国贵族项羽。刘邦的军队中,起先也一直采用故
楚国的职官名,到关中再次起兵反项羽后,则全改为
秦国职官名,说明他已经全盘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
他披着楚国的外衣,操着楚国的口音,实际上却是代
表秦人出关,第二次重新并吞天下。刘邦的胜利,昭
示着中国人似乎更适合秦朝这种大国小民的统治方式
,昭示着项羽恢复贵族分封制的理想完全破产。中国
从此不再摇摆,彻底抛弃了贵族传统,进入长达两千
年之久的专制时代。
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觉得刘邦的胜利,还
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就是陈胜所说的“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谁拳头大谁就称王,这也是秦国的传统,
什么贵族、礼仪、廉耻,一切都不重要,能打才是硬
道理。秦国的君主虽然本身就是古老的贵族,但从秦
孝公开始,却用暴力扫荡了一切亲贵,以计算首级的
方式,按数量提拔布衣,让百姓知道,原来贵族是可
以被灭绝的,普通人也是可以封侯拜相的。不只刘邦
,其实作为贵族后裔的秦始皇,本身就像一个草莽英
雄,就像中国布衣皇帝模式的一个测试版。也就是说
,中国的布衣皇帝,并不自刘邦始。但刘邦确实是第
一个彻头彻尾的布衣皇帝,他的成功,开启了后世无
数草莽英雄争夺皇位的梦想大门。
另外,在大多数人的思维里,刘邦和项羽年纪相
仿,秦始皇比他们老很多。经过李开元等学者的历史
普及,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刘邦其实比项羽大二十
多岁,而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通过这个年龄对比
,我立刻产生了两大沉重的感慨:第一,项羽不是才
能不行,而是太年轻。刘邦实在是上天眷顾,简直就
是成功逆袭的典型。第二,一个人的出身是何等重要
,作为几乎同龄的人,秦始皇早早地当了国王,继而
成了皇帝,而刘邦半辈子在市井鬼混,被老爸骂得狗
血淋头……
本书也从刘邦的出身写起,除了年龄之外,他的
祖国楚国强加在他身上的文化烙印,也不可忽视。他
临死前没多久,还创作了一首赋有楚国风韵的诗歌,
也就是名闻天下的《大风歌》。刘邦建立的汉朝,制
度上是秦国的,审美积淀却是楚国的。这大概可以证
明,刘邦的汉朝,除了中间被王莽打断的十几年,之
所以能一直延续四百年之久,远远超过短命的秦王朝
,其原因就是,他没有完全袭用秦国文化的刚暴,而
是吸取了楚国文化的阴柔,做到了刚柔兼济。
书中还涉及很多与刘邦同时代的精英人物,包括
秦始皇、赵高、李斯、蒙恬、章邯、项羽、张良、韩
信、萧何等,我对他们也做了一些评传,希望借此扩
大读者的历史视野,更好地理解那个壮烈多彩的时代

本书的每一字每一句,我都尽量做到客观,不偏
不倚地叙述。其实写作这种人物,只要不仰视,就离
成功不远了。
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谢谢!
史杰鹏
2018年3月16日星期五
导语
看历史小说,读生存智慧——成就大事者,必有大政治智慧!
在那个英雄辈出、诸侯并起的时代,游侠、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纵横家……悉数登场,从秦崩、楚亡到汉兴,史杰鹏著的《从侠道到王道(刘邦传修订典藏本)》重新全景再现一场智慧与权欲的经典博弈。
知名历史作家史杰鹏的重磅之作!用有趣又不乏深度的小说笔法,探究刘邦与那个时代的真实密码!
书评(媒体评论)
古来中国人精神的空白,往往由历史来填补,千
百年来,历史成了中国人的宗教。我们没有《圣经》
而有古典,我们没有神殿而有宗庙,我们没有神的教
谕而有历史的教训……
——李开元
精彩页
一、游侠生活
大人物似乎总是在毫不起眼的小地方诞生的。
丰邑就是这样一块毫不起眼的地方,它归沛县管辖,是沛县的一个附邑,行政级别相当于乡。它和沛县相距十七八公里,按照秦汉的里制,沿途要经过大约四个亭舍,虽然不算太远,但步行的话,起码要走四个小时。
沛县城邑紧靠泗水之滨,东边是汪洋恣肆的沛泽。据《水经注》,丰沛,就是浩瀚的意思,大概沛县和丰邑之得名,也来源于此。
这块土地曾经属于宋国,被宋国统治数百年之久。公元前286年,野心勃勃的齐湣王悍然发动了对宋国的战争,一举将之攻灭,沛县就此落入齐国的囊中。但不幸的是,齐王甚至没有把它在掌心焐热,仅仅在第二年,楚国就来了个“黑吃黑”,使它变成了下辖淮北十五郡的一部分。
于是这里被进行楚国式的管理,居民开始说楚语,唱楚歌,写楚国文字,行楚式历法,使用带有浓厚楚国风味的生活器具,被同化成了地地道道的楚国人。作为一个楚国婴儿的刘邦,就诞生在丰邑中阳里一户普通的楚国农民家中,时值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楚考烈王七年,距楚国占领这块土地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了。
这是当时一户再普通不过的家庭,户主刘太公没什么文化,毕生秉承着勤勉耕种、侍奉君上的人生信条,带着两个孩子刘伯、刘仲,年年风里来、雨里去,却把一块耕地侍弄得“风生水起”,慢慢攒下了一份不大不小的家业,如果我们要给他划一个成分,应该算富农。
刘邦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个男孩。像对待前两个孩子一样,刘太公这个普通的楚国农民,用再朴实不过的排行法,给了这个新生儿一个十分简单的称呼:刘季。至于刘邦这个堂皇的大名,大约是他发迹之后换的。
由于语言的变迁,现在的人可能觉得这名字还有些文雅,但若把它换算成当代中国的俗称,就相当于叫刘老三,等于没有名字。可见除了耕种以及在农闲期间和市井朋友玩玩蹴鞠、斗斗鸡,刘太公根本没有给儿子们取名的兴趣。这并不奇怪,对普通百姓来说,取名没有什么意义,包括刘太公自己,也没有在史书上留下正式的名字,虽然他的儿子后来成了皇帝,以至于我们现在还只能含糊地称他为刘太公。这个名字显得他很老,但我们知道,和所有人一样,他起初并不那么老。
有一点需要提到,由于家境殷实,刘太公还娶了一房小妾,这小妾也生了一个儿子。有趣的是,这个幼子倒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叫刘交,甚至还有表字,叫游。刘太公甚至把他送到大儒浮丘伯身边学习《诗经》。浮丘伯是齐国人,荀子的学生,博学多才。齐鲁是儒学的故乡,战国末年仍旧保持了儒学传统,文化灿如星斗。沛县邻近齐鲁,这些风气无疑影响了刘太公,但对刘邦毫无用处,反而让他看出了儒生的巨大弱点:擅长道德说教,遇见实事则手足无措。这观念影响了他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郦食其、随何、叔孙通等一系列儒生出现在他身边。
我们不知道刘太公是否也给刘邦提供了学习机会,但即使提供了,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刘邦根本就不是能读进书的那种人,打个比方,如果是现在,刘邦顶多念到初二就会退学,或者被学校开除。原因无外乎两个:一、学习成绩很糟;二、喜欢打架。
刘邦很可能一点儿都不喜欢学习,放弃了老爹的栽培,仅仅接受了粗略的教育,能够认得几个字,大约在初二阶段,就被学校开除,开始在丰沛市集上招朋唤友,过起了自由自在的游荡生活。这才符合他的性格。当然,因为家庭的胁迫,他不可能不会农活。我从小在乡村长大,见过许多游手好闲的人,念不进书,好吃懒做,还喜欢斗殴打架。但刘邦囿于乡村伦理,对老爸逼迫干农活的命令又不敢完全置之不理,是以农忙时节也不得不下田干活,手艺即使不精湛,也算专业。多年以后,他的孙子刘章在长乐宫侍候吕太后饮酒,曾经自告奋勇地说:“臣请为太后说说耕田的事。”吕后笑话他:“你父亲(指刘邦,刘章虽为其孙,但吕后把刘章当儿子看待)才擅长耕田,你生而为王子,哪懂这些?”
但刘邦终究无心务农,消极怠工,这让刘太公十分愤怒,曾愤怒地呵斥他:“你这不肖的竖子,也不学学你二哥,看人家是怎么勤劳发家的,啊?!”之所以没提到大哥,可能因为大哥早已去世。在那个年代,医药极不发达,壮年暴卒是毫不奇怪的事。
对父亲的责骂,青年刘邦颇觉痛苦,但其不敢挥拳相向,也只能假装没听见。因为他有更大的理想,要成为一代游侠,在江湖上呼风唤雨。
游侠是对何种人的称谓?竟至于让刘邦如此追慕向往?在此我们要进行有必要的介绍。
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给游侠下过一个定义,说是一种专门急人之难却不求报答的人。战国时代,东方诸侯国有四大贵公子,赫赫有名,他们是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四人都是王族子弟,拥有采邑,有丰厚的税收招徕宾客,普天之下不愿耕种的有技能之士都去投奔他们,无事时白吃白喝,有事时则要挺身而出,甚至献出生命。信陵君大约是四大公子中声名最显赫的一个,他死于公元前243年,那时刘邦才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侠道到王道(刘邦传修订典藏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杰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251065
开本 16开
页数 29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8-07-01
首版时间 2018-07-01
印刷时间 201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76
CIP核字 2018112787
中图分类号 K827=34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70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