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散文中国(我们内在的声音)
内容
编辑推荐

杨献平和高鹏程和钟法权主编的《散文中国》内容包括:昂贵的证据;逃离与遇见;Secret garden:神秘园;未曾见你,就已喜欢;一塘闪亮的日子;芍药居四记;我们相亲,也相爱;仰望与匍匐(外一篇);我一直在陌生的世界里潜行;凌晨三点;光中微尘——鲁院札记;密码;一根虫草(外一篇);文学梦的翅膀;坐在;倒是白露看得穿;2013:从秋到冬的记忆;在国家大剧院;奇异之“场”;一个新疆人在北京;长停短驻皆是情——关于鲁院21届两次;社会实践等。

内容推荐

鲁迅文学院是中宣部委托中国作协组织举办的常设性文学培训机构,学员大都是当年或在某些时期有一定影响的新作家,莫言、余华、阎连科、王安忆等一线作家均在此有过学习经历。杨献平和高鹏程和钟法权主编的《散文中国》主要收录第21届49名学员的作品。其中不乏在当下文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实力派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网络作家和报告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从个人生活和文学体验出发,以生动的笔法记录了个人在北京的深切记忆,并对当下时代、思想、艺术、生活乃至喧嚣时代种种物事进行了深切体验与艺术发现,既是一本记录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的现实档案,又深刻自由地展示了时代深处另一种多彩风景。

目录

第壹辑 自我的默诵

昂贵的证据/李蚌

逃离与遇见/程静

Secret garden:神秘园/贺颖

未曾见你,就已喜欢/赵殷

一塘闪亮的日子/岩溶

芍药居四记/桫椤

我们相亲,也相爱/霍君

仰望与匍匐(外一篇)/杜怀超

第贰辑 内在的舞蹈

我一直在陌生的世界里潜行/聂勒

凌晨三点/高鹏程

光中微尘——鲁院札记/项丽敏

密码/王海雪

一根虫草(外一篇)/薛喜君

文学梦的翅膀/郭岩君

第叁辑 检视的高度

坐在/孙大顺

倒是白露看得穿/任海青

2013:从秋到冬的记忆/蓝天

在国家大剧院/姜东霞

奇异之“场”/黎民泰

一个新疆人在北京/黄闻声

长停短驻皆是情——关于鲁院21届两次

社会实践/张冠仁

第肆辑 向上的美誉

带花絮的第四季/牛红旗

期待一场雪/向娟

写作治愈一切——在鲁院开学典礼上的发

言/晓航

当我们接近星辰/吕天琳

无关风月/林汉筠

一个人的札记(四则)/李舍

恰同学北京/蔡伟璇

第伍辑 盛放的痕迹

身体内的闪电与玫瑰/杨献平

“鲁21”阅读记/张乐朋

清空,也充满/李云

芳草碧连天/余红

曾经的盛放/刘雯

就这样与你相遇/清扬

我的老师盛允双/王彦山

三季三色/钟法权

跋/杨献平

试读章节

我住在408房,这是一栋回形的建筑,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都会听到路过的朗朗声音。因为北京比较热闹比较拥挤,大家没有太多运动的场所,在院子里散步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楼下,经过篮球场、拴马桩,经过现代文学馆A、B座,从C座的外围绕一圈,会恰好走到我的楼下来。女同学们散步轻声细语地,男同学有时出于运动的目的,走得比较快,脚步生风,虎虎生威地,谈笑声经常会翻滚到四楼的窗户上来.带着阳刚与活力。

原本听着这声音,安静的房间不甚寂寥,但也有那么几次,鬼使神差地,使我回想起一些不快乐的事情。

初中毕业我跟随父亲去了他所在的职业技术学校,十五岁如花的年纪,却放弃了学业的正途,因为实在不想在一个不和睦的家中待下去。那种空气料峭如冰,把少女的心思冻僵。显然,像许多书里描绘的那样,父母离异给了孩子一定的影响,我形单影只、敏感忧郁、不善于交往。

父亲的宿舍当时在一个凋零的山头,需要从男生楼的外围绕过。整片男生区呈四合院,我经过的不过是四分之一的拐角处,很巧,正住着我们班的男生。我从来没有涉足过男生院内,也许这正是问题,虽然女生楼隔得较远,但入学伊始,同学们已经热切地互动起来了,会在休息日相邀爬山、溯溪、去榕树下的小店吃一顿饺子。由于在这个校园长大,我不觉新鲜,没有参与活动,也不隶属于某一个团体。

当我放下课本去父亲那儿吃饭,这些兔崽子会跑得飞快地把饭端到宿舍里去。因为食堂只是一个大厅,没有桌椅板凳,所以大家都是打了饭回宿舍吃。在我悄无声息踏上男生楼外那条杂草丛生的小径时,已经有一个男生吃完饭了——我相信,第一次正好是这个节点,不然,他应该不会无缘无故地侵犯。可能他刚好吃完了,还剩下一些,正在后窗前探头探脑,打算把残渣处理掉——你知道,男生都是很懒的,很脏的。他发现了我,吹了声口哨,见没有回应,便把碗里的饭菜泼出。树冠下影影绰绰的污物袭来,我跳开,尖叫声惹起了更大的动静,更多张脸凑过来。更多的口哨晌起,更多手臂伸出窗外,更多饭盆在眼前招摇,更多脏物在空中飘荡……当然,这并不只是发生于当时的时间纬度,它扩散开来。绵延长达一个学期的记忆。

事实正演变成这样:当我每次走过这条令人胆颤心惊的小径时,会成为男生的狂欢,他们一旦发现了我,便在一瞬间吹响战斗的号角,发出暴动的喧嚣,纷纷把手里的饭菜统统泼向我。我怀疑有的是专门留着剩汤等我路过,而有的兴许只吃了一半——他宁肯不吃了,也不愿错过对一名女同学的群起而攻之。迅速地,邻班的男生参与进来,他们的宿舍也在隔壁。喜悦是传染的,属于群众,属于年轻的心,属于飞扬的青春,至于这一场恣意妄为中扬起的漫漫尘沙是否让一名女生窒息,不是他们关心的范围。

那时的我正处于家庭裂变的隐痛中,埋头走路,不期天上砸下来一场厄运,顿时蒙了。本来,我这样温吞慢热的女子,孤寂的心灵也许会在集体的温暖里复苏,但泼饭行为的发生,直接砍断了我和男生的联系。你知道,真实的断裂,并不是像壁虎的尾巴会很快生出一条来。而是像一只蝴蝶,你拔去它的翅膀,再嘲笑它像其他昆虫一样丑陋地蠕动着.它就再也不能飞过湖泊,像一首儿歌里唱的那样,去山的那边海的那边做美丽的蓝精灵。此后一生,我没能和异性建立起正常、有效的沟通渠道,交往障碍贯穿着整个青春期,影响婚恋,干扰事业,时至如今。

时至如今,我难以解释男同学的行为,也许旁听者会善意劝解,说是由于叛逆期的侵犯性,男生就爱欺负女生。似乎一言蔽之,大地春回。伤痛不复存在。但是困难赤裸裸地横亘在面前,竖在每一天去父亲那儿吃饭的路途上,像树下一只凶猛的野狼,青面獠牙,专门等着我这个穿越林间的小红帽。我当然想过一些办法,比如调整时间,不在吃饭时经过,但是烂苹果和破鞋垫依然飞过来,一条大裤衩挂在树梢,露出廉耻的破洞。也曾经尽量在食堂就餐,实在需要去父亲那儿时.开辟一条上山的小径。我狼狈不堪地提着裙子出现在水泥台阶上时,父亲。一个清高、古板的知识分子,正在楼道的煤气炉前伺弄一份肉泥土豆丝,他把对女儿的爱护都拌进了锅里,而对我裙裾上带刺的苍耳一无所知。他是老师,可是有什么用呢?我在校园里出生、成长——还不是受尽欺凌?我也有心存侥幸的时候,以为他们淡忘了,或者下过一场雨,没法去走那条湿漉漉的泥巴路,于是轻手蹑脚试图溜过拐角,但是一次一次招来更猛烈的袭击,在那些垃圾的枪林弹雨下,我像一只慌不择路、四处逃窜、灰溜溜的老鼠,心力交瘁、惴惴不安、寡不敌众、束手无策。即便这样我也没想过求助于父亲,一个破碎的家庭无力遮蔽任何一名成员,何苦因为没出息的女儿,让父母承受更多的指指点点。P3-5

后记

无论是你面容的亲切.光彩如一个节日

无论是你身体的恩宠,仍旧神秘而缄默,一派稚气,

还是你生命的延续,留在词语或宁静里

都比不上如此神秘的一个赐予

用博尔赫斯《爱的预感》一诗开首几句形容2013年9月一群人“在北京”的行迹及其所历、所获似乎恰如其分,尽管有些隐晦,或还有些暖昧成分。但每一个事物都不会只有一个指向,也不会孤单到只有它们自己。人也是如此。群体性的生活不仅可以相互检阅日常行为,还可以洞彻每个人的识见、气度、思想,甚至精神和灵魂层面的更多的隐与现。从这个层面说,四个月的北京生活对于一群来处各不相同的人而言,不仅是一种不约而同的邂逅,还带有一种冥冥之中的神意。原本,一群人,长时间分散在中国各地,遍布在这个时代的诸多位置;原本,大家可能在漫长的以前和以后只是相闻其名,而不谋其人。

可命运如此高贵,她给予了每一个人以优雅而独特的生命轨迹,且还能让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一群人和另一群人相互交集。这种简单的社会性聚会虽然频繁,但对于物质时代与无信仰岁月之中的这些坚守者与创造者来说,则是一场幸会。曹操《短歌行》诗句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一片深海,也都是一枚云朵:是一个人,更是一个丰富、明净、内蕴与持续释放的个体。更多的人在此汇合之后,便是一道妖艳之风景,更是一片苍郁之森林。

人的一生都在生长,向内,也向外,更向上;因此,以文字形式的聚合,从某种意义上就具备了永恒性。这种永恒性更是在乎心.每一个人的。众多的心簇拥一起,就是明月丽日,就是浩瀚宇宙与繁华星空。

需要说明的是,鲁迅文学院是中宣部委托中国作协组织举办的常设性文学培训机构,学员大都是当年或在某些时期有一定影响的新作家,莫言、余华、阎连科、王安忆等一线作家均在此有过学习经历。本书主要收录第21届49名学员的作品。其中不乏在当下文学界有一定影响的实力派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批评家、网络作家和报告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从个人生活和文学体验出发,以生动的笔法记录了个人在北京的深切记忆,并对当下时代、思想、艺术、生活乃至喧嚣时代种种物事进行了深切体验与艺术发现,既是一本记录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的现实档案,又深刻自由地展示了时代深处另一种多彩风景。

他们的名字是:张瑞江、霍君、于忠辉(桫椤)、张乐朋(乐朋)、郭岩君、贺颖、于德北、薛喜君、张冠仁、杜怀超、高鹏程(霜林晚)、项丽敏、蔡伟璇(夏小雨)、王彦山、邢庆杰、孙青瑜、郭晶晶(苏瓷瓷)、余红、林汉筠、潘小楼(楼小楼)、王海雪、杜雅熙、黎民泰、姜东霞、聂勒希顾(聂勒)、尼玛次仁、张芳(清扬)、赵殷、扎西东主(阿宁)、牛宏岐(牛红旗)、程静、黄文生(黄闻声)、刘雯(秋夜荻花)、葛瑞英(李舍)、李云(七月的海)、吕天林(吕天琳)、孙大顺、任海青(一粒豆子、比雅)、李蚌、严荣(岩溶)、杨献平、钟法权(晓钟)、赞歌、孙学军、蔡晓航(晓航)、罗英(文鹰)、李庆和(蓝天)、向娟(天下尘埃)、曹毅(高楼大厦)。

其中,还有一个生命在此间孕育。王海雪是他的准妈妈,也在我们之间。许多天后,他以真正奇迹的方式,在海南诞生。他的名字叫林道晨。他的爸爸叫林森。其他人,理所当然地就是林道晨的舅舅和阿姨了。这样一来,“鲁21”不是49人,而是50人。

还有一些人的名字,已经与这些人粘连在一起,成为可资一生在回味中微笑和感念的灵魂印记。为此,我们有理由在这里一一列出:钱小芊、成曾樾、李一鸣、王璇、温华、郭艳、陈涛、王祥、孙吉民、李蔚超、张俊平、赵俊颖、王冰、司丽平、张帅、齐学忠、冯建国、纪彪、赵兴红、聂梦、谭杰、王妍丁、姬逸舟、赵飞、朱耐东、王德刚、宿风阵、田贵海、王军。

敲下这些名字,无端地想起俄罗斯诗人曼德尔施塔姆的诗作《我用细小黄蜂的视力武装自己》,开首几句,用于此文之后,也颇觉合适。

我用细小黄蜂的视力武装自己,  它们在吮吸着大地之轴。大地之轴,

我预感到一切,我与它们不得不遭遇,

我是那样熟悉,我会无端地想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散文中国(我们内在的声音)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献平//高鹏程//钟法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84619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4288448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5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2: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