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丘逢甲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孔令彬,河南开封人。四川大学文学博士,现为韩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广东省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兼任韩山书院副山长。曾在《学术研究》《宗教学研究》《红楼梦学刊》《图书馆杂志》等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主编一部。个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及俗文化,近年转向岭南、岭东等区域文化研究。 目录 代序:近代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 丘逢甲与维新人士的诗学交谊及中国诗学之现代转型 吴芳吉对丘逢甲的怀念 论丘逢甲英雄情结与其诗文创作之关系——社会心理学角度的探究 丘逢甲诗美学特质浅析 于右任和丘逢甲的交谊(史海钩沉) 丘逢甲生平事迹小考 丘逢甲佚诗辑存 丘逢甲佚文辑存 丘逢甲对潮汕文化教育的贡献 民国报刊视域下丘逢甲形象的多重建构 匠逢甲《穷经致用赋》及其致用爱国之思想 论丘逢甲诗中的英雄意象——重温丘逢甲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理想 丘逢甲南洋诗歌“南道院”考 从八景与八咏诗看丘逢甲早年眼中的台湾景象 论丘逢甲新派诗人与新学先驱双重身份成就的生命新境界 丘逢甲潮汕诗歌地图之潮阳 浅论丘逢甲抒情诗歌的盛唐之音 郑撰《民国丘仓海先生逢甲年谱》(1902-1903)校补——以《岭东日报》为中心 丘逢甲、梁启超《台湾竹枝词》比较论 如今不作登坛梦,渔鼓声中号散仙——试论丘逢甲惠州诗 丘逢甲岭东时期诗与教的互动探究 诗学记忆:近代台湾诗学的梦蝶园书写 丘逢甲之巴蜀观——清末台湾士民的大陆理念之一瞥 丘逢甲潮州金山玻璃厅联考析 后记 内容推荐 孔令彬主编的《丘逢甲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2016年11月韩山书院主办的“丘逢甲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会中,来自大陆和港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共提交论文40余篇,按照文学、史学、教育等研究方向展开学术交流。剔除一些学术含量不高或不规范的文章,本书共收文20余篇,其中孔令彬教授发表的《丘逢甲佚诗佚文辑存》,被中山大学原中文系主任吴锦润教授称为“近二十年来丘逢甲诗文的最重要发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丘逢甲与中国近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孔令彬 |
| 译者 | |
| 编者 | 孔令彬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4000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5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 印刷时间 | 2019-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468 |
| CIP核字 | 2019022359 |
| 中图分类号 | K825.6=5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8 |
| 宽 | 168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