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时光的盛宴(经典电影新发现)(精)/大观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情欲的美与罪

首先,我得承认,同所有人一样,我也被意大利名模莫妮卡颠倒众生的美灼伤了,以致看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个人关在书房,几个小时都不想出来见人,一股不可言说的脆弱在胸腔漫漶,一层似烟似雾的泪花在眼眶浮泛。是的是的,我猝不及防就爱上了这个女神般圣洁的妖精。

我知道非得这么开头,才能被观众引为知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莫妮卡超凡脱俗的美才是这部影片中顶顶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开始不夸她的美,那这篇文章就白写了。

说完莫妮卡的美,我要借这部电影说说情欲的罪与美。影评家毛尖有一本书叫《非常美,非常罪》,如果用这个书名来概括《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简直天衣无缝。

按说情欲是一个中性词,任何人的情欲都一样,都是荷尔蒙分泌下的产物,不存在主观情感上的美与罪。可在世俗生活中,我们分明又能感受到它的美与罪,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A爱B,B的情欲对A来说,就是美丽的?而又因为A恨C,C的情欲对A来说,就是罪恶的?如果没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估计我就会这么判断。

情欲的美与罪,靠情欲的本质是彰显不出来的。美或罪,是人们由情欲的表现形式得出的判断。王子和庶民的情欲本质上一样,但表现形式却千差万别。大千世界,应该没有雷同的情欲表现形式,双胞胎也不例外。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欲表现也不会相同。正是这互不相同的表现形式,才是情欲美丽与罪恶的分水岭。

那么,什么样的情欲表达是美丽的?什么样的又是罪恶的?看完电影的观众会说,十三岁少年雷纳托的情欲表达是美丽,西西里其他人的情欲表达则是罪恶的。这是对的。正因为不同人的情欲表达在影片中如此的迥异,才让我们在感到凄美动人的同时,又有一种彻及肺腑的痛!

我是这么想的:美丽的情欲表达应该以人伦道德为前提,以取悦于性爱对象为准则,性爱对象越渴求的情欲表达就越美丽。反之,罪恶的情欲表达则是以自我满足为目的,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为行动指南。性爱对象越痛恨的情欲表达就越充满罪恶。

举例来说,一个人用送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欲,如果事先双方没有过节,第一次或者都可以称之为美丽。哪怕是八十二岁的老头给二十八岁的佳人送花,虽然在人伦道德上有些僭越,但也不失为一种美丽。可在知道受花者不欢迎或拒绝的态度后,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送,干扰受花人的正常生活,就一点点接近罪和恶了。至于最后一脚踹开对方大门,用暴力的手段将玫瑰呈献,就构成了绝对的恶。反之,一个喜欢虐恋的人,狂欢时肉体上的受虐伤痕,如果不会留下反噬社会的后遗症,那同样可以称之为美。

我的这个定义有些混淆主观与客观的界线,说不上科学,也说不上严谨。但有了这个定义,《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人物的种种表现,大抵就可以分门别类了。这部电影不需要我们扣上“闭塞导致愚昧”这种地缘社会学的大帽,也不需要以“战争导致人性裂变”作为解剖方向,西西里人针对美女玛莲娜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是荷尔蒙作用下的情欲表演而已。而海岛和战争只是导演为加重悲剧感的两颗催泪弹而已。

很显然,少年雷纳托是西西里岛海滨小镇受情欲困扰最深的一个,因情欲的无处疏导,以致最后晕厥,但雷纳托的情欲表达却是那个小镇最纯洁最美丽的。从伦理上看,偷窥虽然犯忌,但始终都没有伤害到他的暗恋对象。像众人一样,雷纳托也渴望拥有玛莲娜的肉体,但他的渴望不完全是为了占有,更像是飞蛾扑火般地将自己奉献出去!

只可惜彼此隔着一段无法逾越的年轮,雷纳托情欲的烈焰在岁月的泥炉中空焚,他的暗恋对象却不能从中获得半分暖意。在女主人公玛莲娜受辱的很多时候,我多希望雷纳托能挺身而出。但一次也没有。把石头投向侮辱玛莲娜的男人的玻璃店门,然后仓皇逃跑,已是这个少年最勇敢的行为了。他毕竟太懦弱、太渺小了,而西西里海滨小镇的世俗力量又是多么强大,就算他想奋力一拼,也会是以卵击石,碎如粉齑。最后他能做的,就是在玛莲娜的断臂丈夫归来后,捎给他一封信。这也是情欲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且是唯一对玛莲娜具有实际意义的一种表达方式。

雷纳托的美丽和纯洁,其实只是相对镇上其他人来说的,他自己则清楚地知道,对这个女人,他怀有负罪感。他想要做的太多,而最后做出来的太少。凭幻想从她身上获得的太多,而行动上为她付出的又太少。

P100-103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电影思想随笔,作者通过对经典电影的深度解剖,来呈现他独特的世界观。其视角独特、语言犀利、思想深邃,善于借用电影的烛火,来洞察社会和人性的幽冥,是国内其他影评人所不具有的。大多数影评家只能写出电影的A面,而谢宗玉却能越过电影色彩浮奢的A面,直抵令人销魂的B面。在他的火眼金睛下,仿佛昕有的电影都是透明的,他有时甚至比那部电影的导演看得还要远。

这是一部近年来少有的珍贵观影指南,作者写的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继导演、观众之后对世界各国经典影片的“第三度创作”。……本书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只解读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电影让我们清晰而新鲜地重新认知电影背后那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民族、国家和人类自己的缩影。

——王龙(军旅作家)

我觉得谢宗玉不是一个影评家,而是一个告密者。他是电影命中必将遭遇的一位克星。……我甚至觉得他的文字带有神秘电波,当你透过他的文字看电影时,一部电影的命意将出现不可思议的逆转,你看到的可能是另一部电影……

——陈启文(作家)

谢宗玉有着比电影导演更深刻的洞察力、更宽阔的精神世界。他的文字,给我们提供了穿行在电影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可能体验。凭借对电影的拷究,他书写人性、善恶、苦难、宗教、哲学、意识形态、爱与救赎、真相与宽恕,他用凛冽的文字抚慰我们迷障充塞的心灵。

——李颖(散文家)

后记

这是我的第十三部书。我很期待的一部书。但当书真正要出来的时候,我却意兴阑珊。为什么?大概是因为老了,又疾病缠身,突然觉得一切皆空。

前年底,我作了一首打油诗。诗日:霜临天地穷,夜病泣西风:愿将百万字,换取一身轻。这诗将我的心态一展无遗。

书要出来了,原本也没打算写点什么,但编辑觉得,既没序言.也没后记,有点没头没脑的。那我就写点东西,作为后记吧。

现在想来,这本书会不会是我文运的“黎明时分”呢?

几年前,《人民文学》杂志举办一个笔会,让我认识了影评家周黎明先生。从那时起,我正式涉足电影随笔。刚开始也就是写着玩,却没想到会大受欢迎,后来竞有期刊开出了八百元一千字的稿酬。这样写着写着,便有了一本书的字数。等想着要结集时,换了好几家出版社都谈不拢,后来遇上九州出版社的李黎明先生,事情居然就成了。

始于黎明,圆于黎明。好兆头啊。

现在的书腰总可以看到一些著名人士写的推荐语。但有很多书,那些大佬们可能并未看过,也许是作者或出版社先拟好推荐语.只需大佬们点点头,认可一下就行了。在文坛混了这么多年,著名作家、评论家自然也认识一些,如果自己或出版社拟几句表扬的话,再请大佬们认可一下,估计也会点头吧?可我不想这么搞,我只想请几位朋友写几句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这让我感到踏实,同时也算是对读者负责吧。

这些推荐语,你们看了,也许会觉得浮夸。但其实呢,这些朋友初读我影评时,跟我在电话里谈感想,比现在还要火辣热烈得多呢,现在的评语,已是淬火之后的了。呵呵。我真正取巧的,是我找的这些朋友都是我影评的知音。那些对我影评没感觉的人,我自然不敢劳动他们大驾。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朋友、编辑、读者们的鼓励和支持,我才有幸收获了人生中较为重要的一本书。它代表了我精神世界的另一维度。如果不是这些文字,我都不知道,我头脑藤蔓遍布的菜园里,居然还掩藏着这些“瓜果”。这是不是说明,我若再去寻觅,也许还有别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尽管写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深刻的那个人。但现在回头再看,发现文中的毛病还真不少。可由于七七八八的原因,我也不想再逐一推敲修订了。

其中最大的毛病,是我以电影作为依凭,来讨论一个宏大的哲学主题,往往会因为篇幅的限制,对局部观点阐述得不够透彻,让没有相同文化功底和背景的人不能一目了然,或者还要读出些歧义来。

是的,的确有很多人表扬我,特别是在网上。但我并不避讳承认,也有一些人专门著文批评过我。可迄今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打在我“七寸”之处的文字,让我口服心服。那些批评我的人,甚至都没读懂我真正的观点是什么。这让我感到委屈,也有稍稍的不屑。当然,这跟我不尽人意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有关系,我完全可以再通俗、再通透一些。

我非常肯定的是,真理并没有掌握在我手中。我所有的观点都被框定在我的学识范围之内。我再怎么自认为深刻,可这份深刻也不可能是从天而降的。我很清醒,我可能只是鹦鹉学舌罢了。如果某些局部真能做到“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那已是非常侥幸了。

可即便这样,我吃的是什么草,挤的是什么奶?里面有没有“毒素”?也很难说得紧。所以,我非常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去伪存真,把我从现有认知的小世界,引领到一个更宽更广的大世界中去。

最后,我要感谢那些鼓励、支持、帮助过我的师长、知己、朋友,以及广大的读者们。尽管我以一种疏离的方式,生活在世界的一隅,但每次想起你们,我自以为冷硬的内心都会柔软得不成。我祝你们吉祥安好。

2016年6月2日

目录

《十二怒汉》:混沌民族的希望之光

《楢山节考》:借神的名义篦梳人类

《杀死一只知更鸟》:民族改造的秘方

《发条橙》:人类只是安装了发条的猩猩

《苦月亮》:灵与肉的博弈

《死囚漫步》:死刑之辩

《楚门的世界》:人生舞台上的自我掌控

《菊次郎的夏天》:借你的童年寻找我的童年

《鬼子来了》:战争是文明的崩盘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情欲的美与罪

《美丽心灵》:纳什的三个隐形人

《芝加哥》:华丽锦袍下的精致匕首

《时时刻刻》:把我们隔在孤旅上的时空

《狗镇》:一部颠覆整个人类价值观的影片

《放牛班的春天》:在音乐中彼此拯救

《锅盖头》:剥离人性后的枪弹

《通天塔》:设想未来的人类世界

《浪潮》:谈虎色变的极权主义

《背马鞍的男孩》:欲望是个有残疾的混蛋

《朗读者》:被文明深度催眠的个体

《姐姐的守护者》:一颗宝塔糖

《刺猬的优雅》:生存空间与心灵空间的比值平衡

《第九区》:他人即地狱

《恐怖游轮》:人生就是一截不断重复的败史

《守法公民》:法律的两张面孔

《战略特勤组》:人文与政治的碰撞

《挪威的森林》:情爱的万花筒

《黑天鹅》:艺术和欲望的相互激撞

《一次别离》:伊朗人的脸面

《超脱》:文明的来路与困局

《天注定》:暴力的来路与去处

暴力美学:文明社会的魅影

后记

序言

博采雅集,文苑英华——《大观丛书》缘起

作为知识的一种载体,延续千年之久的印刷图书正面临挑战,甚至有夕阳之忧,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疏远纸书。然而,我们相信,纸书是不会消亡的,精品总会留下来。当前出版界看似繁荣,却多为低质量重复,好书仍然缺乏,原创的有分量的作品更少。因此,我们逆流而上,披沙拣金,竭诚出版优质图书,为读书人提供一种选择,遂有此《大观丛书》。

这是一套开放式丛书,于作者和作品不拘一格。

作者可以是作家、学者、撰稿人、读书人,可以是名家,也可以是名不见经传者,尤其欢迎跨界写作者。但求文字流畅,无学术腔,拒绝无病呻吟,表达必须精彩。

体裁以随笔为主,不拘泥于题材和内容,包罗文学、历史、思想、艺术……可以观自我,观有情,观世界;只要有内涵,有见地,言之有物,举凡优秀之作,皆文苑英华,即博采雅集。清人周中孚《郑堂札记》云:“博采群书,洋洋乎大观哉!”

冀望这套丛书,能给读者提供新知识、新思想,以及看问题的新角度,惟愿您在愉快的阅读中,得到新的收获。王羲之《兰亭集序》称颂的境界,也是我们的追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亲爱的读者,期待您与这套丛书相遇!

内容推荐

《时光的盛宴(经典电影新发现)(精)》是一部电影思想随笔,作者谢宗玉通过对经典电影的深度解剖,来呈现他独特的世界观。其视角独特、语言犀利、思想深邃,善于借用电影的烛火,来洞察社会和人性的幽冥。

编辑推荐

《时光的盛宴(经典电影新发现)(精)》的作者谢宗玉先生以渊博深广的电影知识、犀利深刻的哲思才情和行云流水的晓畅语言,对一部部内涵深刻的世界经典电影进行抽丝剥茧的深度剖析。

本书不仅仅只解读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电影让我们清晰而新鲜地重新认知电影背后那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民族、国家和人类自己的缩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时光的盛宴(经典电影新发现)(精)/大观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谢宗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44157
开本 32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6-01
首版时间 2016-06-01
印刷时间 201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6113729
中图分类号 J905.2-53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7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6: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