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康震品李白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康震对李白的品读,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厘正,又是对诗人生命痕迹的全面修复。不刻意追求趣味,却妙趣横生,不着力拔高境界,而境界自在。

“李白斗酒诗百篇”,对于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康震品李白》不正是这样一斗最醇厚的美酒吗?

内容推荐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个?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副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

目录

说在前头

第一章.李白家世之谜

第二章.李白出仕之谜

第三章.李白待诏翰林之谜

第四章.李白长安受挫之谜

第五章.李白从军之谜

第六章.李白入狱之谜

第七章.李白信仰之谜

第八章.李白交游之谜

第九章.李白收入之谜

第十章.李白流放与死亡之谜

后记

试读章节

有意思的是,李唐王朝的皇帝们的祖先也是李暠,唐高祖李渊就是李暠的七世孙,唐玄宗李隆基是李暠的第十一世孙,如果这么算起来,李白的辈分很高,唐玄宗还得管李白叫族爷爷。可是根据李白跟很多李唐宗室贵族交往的诗文来看,他经常以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称谓来称呼对方,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到,李白自己将辈分也排得很乱。比如说,他有时候称呼一个人为兄,实际上他比这个人还要大两辈;有时候称呼一个人为叔,实际上他比这个人可能还要大四辈。最具有典型性的就是李阳冰了,按辈分排列,李白应与李阳冰同辈,但是他却称李阳冰为“族叔”,自己就把自己降低了一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可能是因为李白的家族在迁徙过程当中,家谱或者是族谱有遗失的现象。

根据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的自述,李暠去世后,他的儿子李歆即位,但是很快被另一个军阀势力沮渠蒙逊击败。李歆的弟弟李恂,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后来也被沮渠蒙逊所杀。李白家族的一支就在这个时候流落到长安渭水一带。到了他的六世祖的时候,又迁徙到了碎叶城,李白就是在碎叶城出生的。随后又跟随他的父亲迁徙到了四川。在经历了如此波折的迁徙之后,族谱遗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所以,即使李白自己清楚他就是凉武昭王的九世孙,但是具体说到他跟谁算辈分大,跟谁算辈分小,由于家谱和族谱没有了,没有文字上的证据,所以就容易发生混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白与唐王室之间始终没能建立起合法的宗亲关系,一直没有能够得到唐朝宗正寺,也就是皇家档案馆的确认,那个档案馆里始终没有他的名籍。

李白其实有机会列入皇家档案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玄宗听从官员李彦允的建议,将李暠之后绛郡、姑臧、敦煌、武阳四公子孙列入宗正寺,换句话说,属于这四公子孙的,就是皇上正式的亲戚。当时李白就在长安,并得到唐玄宗的器重,而他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后,也曾与李彦允一同去北海学道,二人关系很密切。因此,如果他有正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材料或者系统的家谱族谱的话,是肯定能够列入宗正寺的,之所以没有被列入,缺少必要的证明材料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这样看起来,李白的家世无非有两种可能:一,李白这一系家族的确是李暠的后代,但是由于他们往返迁徙,家谱族谱遗失不存,难以自我证明,李白自己也不大说得清楚;二,李白家族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攀附皇亲,假托李暠之后,因为在唐朝有这个风气,大家都喜欢攀龙附凤,姓李,就说我们家是陇西成纪人,是凉武昭王的后代。但我觉得李白假冒攀附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李白在世的时候,与一些李唐皇室宗亲贵族交往比较密切,诗文中常常与他们称兄道弟,论资排辈,但没有任何人、任何证据表明,曾有人质疑、揭露、告发李白的真实身份。在缺乏更进一步的证据之前,我们只能暂且相信李白的自述,认为他是凉武昭王的后代,是李唐皇室的宗亲。

讲完李白的祖先家族谱系,再说说李白的父亲。李白父亲的名字很难确知,身份也不确切。有人说他是个县尉,有人说他是商人,有人说他是侠客,还有人说他是隐士,我们只知道当地人称呼他为“李客”。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说:“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就是说李白的父亲因为避难、避仇逃到四川,担心招惹是非,于是待在绵州昌隆县青莲乡这个小地方隐居起来,不求仕宦。既然是隐居,所以他没有留下自己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叫客,是当地人称呼他的,因为对当地人来讲他就是客人。

李白小的时候,李客曾教他读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李白曾在《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说:“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这样看起来,虽然他们家一度生活在西域地区,受到西域文化、突厥文化的影响很深,但是总的来说,李白的家庭,李白的父亲毕竟是中原人士,对中原文化,尤其是中原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多。这对李白的影响是很大的。

P4-6

序言

走下“仙坛”的李白

一提到李白,我们自然会在脑海里涌现出“诗仙”、“斗酒诗百篇”、“浪漫”、“纵情”、“蔑视权贵”这一类的词汇。每个中国人,多多少少会从初级课本、从《唐诗三百首》、甚至会从连环画中知道这位伟大诗人的传奇故事和佳篇名句。李白诗歌的普及程度,在中国百姓的诗歌阅读史上当推第一。

然而我们试问一下:李白真的被普及了吗?真实的李白究竟距离我们的想象有多远?“普及李白”——还原他的人生故事,还原他的心灵历程,甚至告诉读者李白的相貌、李白的“千金”从哪里来、李白儿女子孙的下落究竟如何……所有这些,是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理解李白诗歌的内在精神呢?

康震的回答是:了解这些真相,可以澄清长期流传于民间野史、传说,流传于历代文学爱好者心中那个美好却多多少少被误读的李白形象,有助于我们从“人”的角度而不是从“仙”的角度走向李白的精神世界。

在传统的叙述中,李白是一个如此潇洒的人:他能够超越现实环境而自由飞翔;权贵、小人们对他的排挤、讥讽,不但无损他的形象,反而给他的传奇人生增添了更加神秘、瑰丽的色彩。对那些过于美化的描绘,范文澜先生曾在《中国通史》中发表过独到的见解,破除了这些一相情愿的“谪仙”神话。

而康震则将这理性看历史的工作做得更加彻底。

康震告诉读者——

有人认为,李白在长安的政治失意,是由于杨贵妃、高力士向唐玄宗进谗言,这是不切实际的推论。不管怎么说,天宝初期的长安与大唐王朝,政治环境虽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么理想,但也绝不像后人描写的那么恶劣。

康震精辟解析——

李白凭借浪漫的主观想象、幻想来描绘政治理想,参与政治实践,进而走向长安、走向唐玄宗,而玄宗只不过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来接纳李白,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和遗憾!也许,以李白的个性,永远也不可能在盛唐时代找到并实现他的政治理想,这是他本人,也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决定的。

康震的潜台词——

李白没有如他所愿成为唐朝的姜子牙,这对国家来说未必是憾事;然而政治的不如意,却让他的诗情如泉涌,写出与日月同辉的不朽诗篇,这才是中华民族的大幸。

康震以理性的演绎与感性的解读结构全篇,以鲜活灵动的笔触和严谨科学的推演,还原给广大读者一个真实的李白,描绘出一个走下“仙坛”的诗人李白。

康震先生在CCTV-10《百家讲坛》中讲李白、说杜甫、品苏轼,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大唐的华章名篇在康震的讲述中春华阅尽,大宋的世道人心在康震的解读下秋实历遍。

康震对李白的品读,既是对以往知识的厘正,又是对诗人生命痕迹的全面修复。不刻意追求趣味,却妙趣横生,不着力拔高境界,而境界自在。

“李白斗酒诗百篇”,对于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康震品李白》不正是这样一斗最醇厚的美酒吗?

编者

后记

这本书的写作有一个过程。

2005年6、7月间,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栏目编导孟庆吉先生找到我,约我主讲唐代诗人李白。当时正值学期末,忙得不可开交,但我几乎毫不犹豫答应了孟导的邀请,因为对李白,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十几年前读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就是李白,虽然写得一般,但通篇都浸透着自己对这位大诗人的崇敬与深情。对我来说,李白也许并不只是学位论文的题目,更是问学之初青春时光的一段难忘记忆。现在,有机会将自己喜爱的诗人介绍给更多的观众,自然“毫不犹豫”了。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他的诗妇孺皆知,老少咸宜,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语言清新明畅,情感强烈执著!千百年来,正是这些言浅意深的杰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李白不仅是唐朝、唐诗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即便像李白这样伟大的诗人,一般民众对他的了解还是非常有限,更不用说其他诗人了。因此,以扎实的专业研究为基础,讲解、普及古典文学、文化知识,让大众真正理解、认识古代文学作家及作品的内涵、意义,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不过要讲好李白,诚非易事。每一集讲稿,都要经过反复的修改与调整。力求学术品质与大众品位的有机融合,力求将李白研究的最新成果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讲解,让观众在感受李白神采、风度的同时,进入李白的精神世界,感受伟大诗人丰富多彩的思想与心灵。于是,那个凝固在学术、学位论文、著作中的李白雕像渐渐复苏,挣脱无数文字的束缚,带着盛唐的青春气息神采奕奕地向我走来,而我,也再一次陶醉在“诗仙”飘逸洒脱的风采中,神游盛唐……

从讲稿到书稿,又是一个新的反复修改、反复琢磨的再创作过程。文献资料的征引、核对,相关作品字词句的解读、分析,作家人生轨迹的描述、思考,历史事件的叙述、判断等等。总而言之,作为一部面向大众的学术著作,我力求做到认真科学、实事求是、生动活泼、有声有色。这就是为什么“诗仙李白”讲座早在2006年初就播出,而这部书稿现在方才出版的一个重要原因。整整一年时间,就是一个重新思考、创作的艰苦过程。

在撰写书稿的过程中,作者参考了学术界李白研究的部分成果,书的末尾仅列出部分主要参考文献、书目,其余限于体例、篇幅未能一一列举、注明,在此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没有学术界长期的研究与积累,就没有李白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也不可能有李白讲座的成功,我自己的小小体会与思考则是不足道的。

在这本书面世的时候,要特别感谢《百家讲坛》栏目制片人万卫先生,策划解如光先生,他们高屋建瓴的建议经常使我受益匪浅。感谢总导演高虹先生,他的诙谐幽默令我在录制现场放松自如。感谢编导孟庆吉、郭巧红、张长虹、李伟宏,正是在与他们持续不断的讨论、争论中,李白的形象开始熠熠生辉。李白是我们彼此友情的见证人。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夫人,他们是我每一篇讲稿的第一批忠实听众,也是第一批尖锐的批评者。5岁的儿子“小虎子”常常责备我讲的故事“一点都不好玩儿”,这对我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鞭策之语。

在“诗仙李白”播出前后,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少的观众来电、来函、来信,表达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所有这些都令我感动,衷心地谢谢你们!我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及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的领导、同事对我的工作非常支持,给我提供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薛天纬教授等许多学会的前辈学者给我提供指导性意见,在此表示谢意。

感谢刘文娟同学,协助整理部分资料,付出不少劳动。本书在撰写中,先后有数家出版社希望出版此书,我谨对他们的厚爱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希望这本小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快乐。由于写作时间紧迫,书中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康震

丙戌年仲冬 于北京师范大学丽泽楼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康震品李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康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26987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6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7: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