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是国家一级作家王宏甲,应中宣部《党建》杂志社邀约,为配合中央今年7月1日开始的“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而撰写的、供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的一本具有历史阅读价值的作品。王宏甲从《尚书》里的人民观谈起,详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民观,直至梁启超《新民说》,到人民观的集大成者毛泽东以人民观为最高宗旨,缔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品还结合中国共产党90年的建党史,写出了“一个政党的人民观”,并把新中国建设以来涌现的优秀人物和优秀干部,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做出了积极而正面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政党为造就一代新民所作出的伟大的历史功绩。

内容推荐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是一部风格独具的文史著作。作者以国史、党史、军史三线交织结撰全书,将中国历史文明和现实政治融为一体。

上起《尚书》,下至当今。这是一次在岁月之河中不寻常的跋涉。哪怕是从远古的坍塌中发见一个碎片,作者也以敬畏之忱小心拂去尘封,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废墟里埋藏着诸多英魂。即使断简残篇留下的残破音节,也能让我们看到殷切的梦想、壮烈的呼号。

作者王宏甲于四千年有史可稽的殷殷相继中发掘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从未中断地发展至今,盖因中国先民在历史的黎明中就有巍巍耸立的人民观,虽历战乱暴政洗劫,仍颠扑不破地传承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品质。

在本书中,作者秉持“文章千古事”的一切努力都指向:人民观,是治国理政的基石。建立一支胸有人民、勤政廉明的干部队伍,是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根本。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闪烁的历史新论启人思索。诸多历史叙述如诉如泣,如歌如弦。《卷末三论》用语平和却振聋发聩。

满纸铮铮言,力透纸背;一册谏劝书,情感奔涌。

目录

第1章/毛泽东:人民观的集大成者

1 怀想毛主席

2 慈母的哺育

3 走出韶山冲

4 看见人民的力量

5 民众的大联合

6 接受马克思主义

7 发现农民,1925年

第2章/从《尚书》说起

1 聪明的含义

2 不朽的诞生

3 无失误即可得民

4 李树下听讼

5 为官九德

6 为政四项要务

第3章/尧都的世界:平章百姓,协和万邦

1 用铲子写出来的历史

2 先民共有的符号

3 先夏文明

4 龙盘里的图腾

5 墓壁上的政治观

6 伟大的治水方舟

7 植根于庄稼的民族智慧

8 四千年前的英雄史诗

第4章/革命的本义:顺乎天而应乎人

1 甲骨文里藏着的帝国

2 透过废墟

3 发明商业的民族

4 三千年前世界最发达国家

5 三千六百年前的革命思想

第5章/殷亡的教训:追逐富而欺贫弱

1 伊尹的意义

2 制《官刑》儆戒百官

3 伊尹改造帝王

4 盘庚的拯救

5 重建一支官员队伍

6 何谓殷鉴不远

7 殷不止败于纣残暴

第6章/周兴的根本:民心高于天命

1 《易》的启示

2 商代文明的继承者

3 王道意识

4 民心高于天命

5 德的社会意义

第7章/试图从人心内部建出一个社会

1 一个与庶民相接的阶层

2 教育是范天下的重器

3 比长城更有保障力的文化平台

4 孔子与上古文献

第8章/试图用刑罚苛政管住人民

1 焚书对秦政治的伤害

2 辅佐秦始皇的李斯

3 抨击秦始皇的侯生

第9章/西汉与隋的文化抢救工程

1 西汉政府下诏求天下书

2 汉武帝把孔子请回来

3 曹操的唯才是举

4 隋政府下诏求书劝学

第10章/梁启超的《新民说》

1 去留肝胆两昆仑

2 梁启超的转折

3 新民说的重大启蒙作用

第11章/人民观: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

1 在落后中看见新社会

2 毛泽东与蒋介石,1927年

3 建人民军队

4 建苏区人民政权

5 人民感情

第12章/中国梦:人民的梦

1 雷锋从哪里来

2 重温时传祥

3 人民医生

4 中关村之梦

5 人民教师

6 民办教育

7 人民来访

8 千万个男女生下了你

9 人民观与中国梦

卷末三论

试读章节

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尚书》,已不是先秦时的规模,所见只是秦焚书后找回的残存篇章,其中还不免有断简破句。因年代久远,《尚书》在汉代已很考验读书人的读解能力。然而它的宝贵是无可取代的。

《尚书》之宝贵,还因它称得上恢宏。从洪荒初辟到筑城建国,从文字初见到有册有典,从胼手胝足拓土开疆,到土风歌谣人曲传唱,春秋运转中创造出青铜世界的鼎盛家乡,忽又战车隆隆,烽火烛天,血可漂橹……从尧舜禹到夏商周,生生灭灭多少迁变,一书在手尽成俯仰。

陶寺古城遗址的发掘,使我们读《尧典》获得立体印象。废墟下,埋藏着同我们今日血脉相系的创造。我们今天很重视科学,先夏时期的祖国,也是有非凡的科学技术的,天文学就是最古老的科学之一。观天象以制历法,我们的先人因之得以大步迈进农业社会。陶瓦的发现,超越了“秦砖汉瓦”。红铜铃的出现,鸣响青铜时代的先声。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是在很早就克服了黩武。汉字“政”,从正从文,“治”是在治水中诞生的文字。所谓政治,最古老的含义就是用光明正大的文化治理社会。一把残破的陶壶送来一个“文”字,其更大的意义似不在于发现它早于殷商甲骨文,它更像是昭示着一种信仰。它告诉我们,崇尚文化而克服黩武,这中华文明的经典价值观,早在尧时代就像旗帜那样,鲜红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若以为证据偶然,不够充分,再看看陶寺大墓中家猪之牙与9把玉钺的组合,分明在讲述着强军不战而能保卫国家的大智慧。龙形象为什么要设计在盘中,它圆圆融融地团在盘中的姿态,就是我们的祖先讲团结、崇尚融合的伟大图腾。蟠龙口衔的一枚松枝,也分明寓意着天下为公。看看《尧典》中尧与四岳之长商议治水的情节,这里就是四千多年前那场大洪水中的抗洪救灾总指挥部。啊!这尧都古城,华夏方舟,真真切切,可不是神话传说。从这里驶向九州的故事,并非只救诺亚一家,而是与九州人民同舟共济。事实上,治那场大洪水,最重要的方法不在于堵还是疏,而是要与各方国各部落人民相沟通,齐心合力,才可能共治洪水。夏,其实是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诸多部族民众联合起来,和衷共济,融合起来的华夏民族。再看看《尧典》里那些“平章百姓”、“协和万邦”的记述,无论作为思想还是实践,都真实珍贵而殷切。再看古老的“堯”字,分明是在“兀”上垒土再垒土,筑造出高高的大城的形象。所谓“堯”,这个不同凡响的符号,就是这片土地的人民建筑起这座巨大古城的不朽的纪念碑。遥想四千多年前,必有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万民站在那高高的城墙上,举行庆祝这座城市建成的盛典。那时刻必有鼓角向着长天齐鸣,必有旌旗迎着长风飘扬,必有万民的欢呼浩荡。就在这里,在《尧典》里,在四千多年前尧时代的城邦建设中,有我们民族的英雄史诗!

我惭愧自己用文字难以描述,我期望有恢宏的影视作品来再现我们民族先夏时期的英雄史涛,让更多人能更容易感受到祖先的智慧对我们的照耀。所谓英雄史诗,并不是这里没有战争、没有黑暗,事实上这都城的后期就毁于残酷的战争,从尸骨的残骸中也能看到惊人的野蛮和黑暗,但废墟下面依然埋藏着曾经轰轰烈烈的崛起,埋藏着对和谐的追求。我也很期望,陶寺遗址上耸立起一座博物馆,让中华儿女永远观瞻。不要犹豫,不要等待。中华海内外儿女都需要它,一个民族接续起伟大的传统需要它!当历史的荒丘变成宛若万代母亲的乳房,万代子孙都能饱享到她的滋养。我期望有一天能走进这座再现祖先四千年前煌煌之创造的殿堂,让自己宛若孩童那样接受哺育……真的,追求平等、美好、自由、幸福,并不是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的。没有哪一种伟大的理想不是很早以前就有先民憧憬过,没有哪一种生活智慧不是很早以前就有先民实践过。岁月走到今天,许多美好的、温暖的、珍贵的记忆,依然总是如微风如细雨如丽日保存在那些边远微末的地方。人类的生活,人生的尊严,精神的欣慰,常常总是被人类自己创造的物质、被金钱权力和欲望,吞噬得百孔千疮支离破碎。我怎能对《尧典》里就那么重视民生民意的殷殷描述无动于衷,怎能对尧都遗址里传递的文化追求无动于衷!

一篇《尧典》里的人民观已博彩灿然。

况乎《尚书》。P76-78

序言

政治,是用光明正大的文化治理社会,是关系全体人民利益的大学问。这是中国历史深处早就巍巍耸立的“人民观”。

自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创造性的释读和深度挖掘中,作者发现,毛泽东是人民观的集大成者。于是从“怀想毛主席”开篇,追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的力量,创建人民军队,缔造人民共和国等一系列基于人民观的伟大创举。

本书叙史自《尚书》开始,述及先夏文明、汤武革命、殷鉴原委、周兴根本、春秋大义、秦政得失等诸多朝代沉浮,史政要略。历史挺进到20世纪,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在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在救亡图存的革命中,在人民新中国的建设中,将人民观发展成为一个政党的世界观。作品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了党性和人民性密不可分的一致性。这种至为宝贵的党群关系,正是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而保持着我们民族内在优势,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

今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这部风格独具的文史著作,以国史、党史、军史三线交织,将中国历史文明和现实政治融为一体。它讲述了四千年的中国故事,传播的正是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的中国声音。

全书史实通透,脉络分明,文采灿然。作者寓个性表达于学理承继再造之中,立论立说相熔相铸。其秉持“文章千古事”的一切努力都指向:人民观,是治国理政的基石。建立一支胸有人民、勤政廉明的干部队伍,是21世纪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因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我们相信,广大读者通过对中国古今文明的再发现和新认识,会亲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先在远古的生息繁衍中就有那么深沉的精神追求,那么敦厚的生活智慧,那么坚强的民族性格。无论先贤往哲还是当代杰出人物,仍然是新一代中华儿女创新生活的源泉,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势资源和强大动力。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二○一三年九月一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宏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81424
开本 16开
页数 3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6
CIP核字 2013225796
中图分类号 C955.2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3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