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变迁研究--基于鲁南四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
| 内容 | 内容推荐 儿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儿童利益在全世界都应受到保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乡村传统伦理、观念、习俗等逐渐瓦解,大众传播方式和手段发生巨大变化,这些都对儿童的精神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马银华、王彩霞、张成建著的《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变迁研究--基于鲁南四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从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特征、内容、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四个方面,通过田野考察、访谈等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进行深度剖析和研究。 目录 绪言:中国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 第一章 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研究概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内涵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 乡村儿童游戏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第一节 自由与创造:“80后”乡村儿童的民间游戏生活 第二节 多样化:“90后”乡村儿童的游戏生活发展 第三节 现代化:“00后”乡村儿童的游戏生活异化 第四节 乡村儿童游戏生活变迁透视 第三章 乡村儿童民俗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第一节 传统民俗:守护着“80后”乡村儿童的道德底线 第二节 传统民俗淡化:“90后”乡村儿童民俗观念动摇 第三节 传统民俗消逝:“00后”乡村儿童精神生活失根 第四节 乡村儿童民俗生活变迁透视 第四章 乡村儿童文艺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第一节 “80后”乡村儿童的文艺生活 第二节 “90后”乡村儿童的文艺生活 第三节 “00后”乡村儿童的文艺生活 第四节 乡村儿童文艺生活变迁透视 第五章 乡村儿童闲暇生活的三十年变迁 第一节 “80后”乡村儿童闲暇生活不“闲 第二节 “90后”乡村儿童闲暇生活常“闲 第三节 “00后”乡村儿童闲暇生活的透视 第四节 乡村儿童闲暇生活变迁透视 第六章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儿童精神生活变迁透视 第一节 乡土性:“80后”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透视 第二节 由乡土性向现代性过渡:“90后”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透视 第三节 去乡土性:“00后”乡村儿童的精神生活透视 第四节 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三十年变迁透视 第七章 新时代改善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基本路径 第一节 基于本土:焕发泥土芬芳,培育乡村文化 第二节 基于乡村教化:提高乡村村民素质 重视非制度化教育的作用 第三节 基于乡村教育:培养健康的乡村儿童 第四节 基于人文关怀:给予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温度 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儿童精神生活的变迁研究--基于鲁南四村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马银华//王彩霞//张成建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山东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910941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7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50 |
| 出版时间 | 2018-10-01 |
| 首版时间 | 2018-10-01 |
| 印刷时间 | 2018-10-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278 |
| CIP核字 | 2018141741 |
| 中图分类号 | G24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1.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山东 |
| 长 | 240 |
| 宽 | 168 |
| 高 | 9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