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狂飙少年(郭沫若)/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郭沫若,四川省乐山客家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刘屏编写的这本《狂飙少年:郭沫若》为“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之一种,截取了郭沫若年轻时代的生活片段,勾勒出其生活与创作的轨迹。对青少年来说,既能增长人文知识,又具有励志作用。

内容推荐

  《狂飙少年:郭沫若》是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之一,介绍的是现代作家郭沫若的人生经历。全书共分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沙湾的故事,在大佛身边,中学的日子,求学锦官城,雏鹰展翅飞。在书的最后还收录了郭沫若主要著译书目。

《狂飙少年:郭沫若》由刘屏编写。

目录

第一章 沙湾的故事

第二章 在大佛身边

第三章 中学的日子

第四章 求学锦官城

第五章 雏鹰展翅飞

郭沫若主要著译书目

试读章节

波涛翻滚的大渡河,好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左奔右突地冲出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奔到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的峨嵋山脚下时,仿佛被峨嵋的秀丽身姿迷住了。于是,它放缓了脚步,在二峨山与三峨山之间的谷底,流连忘返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弯,尔后,又恋恋不舍地向东北方向流去。

古镇沙湾,就舒展地躺在这块山水拥抱着的开阔地上。

顺小镇沿大渡河往下游走上大约六十多华里,便是有名的乐山市(原乐山县),古时叫嘉定府。嘉定城东的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的三江汇流处,有一座海拔不太高的凌云山。山的西面峭崖上,雕凿着一尊顶天立地的大坐佛。远远望去,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千年的大佛使嘉定古城名闻天下。

相比之下,小镇沙湾就显得平淡得多。不过,据老人们讲,早在晋唐朝代,这里就是一个屯粮戍兵的重镇了,名叫南陵镇。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大渡河的上游连天的暴雨造成山洪暴发,铺天盖地的滔滔洪水,冲毁了地处下游的南陵小镇。洪水退去了,人们在镇的南边,靠近二峨山脚的一处高地上,盖起了新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座新的小镇又诞生在二峨山脚的大渡河边。这就是今天的沙湾。

小小的沙湾镇只有两华里长,镇上有一条不太宽的直街,街道是青石板铺成的。这也是大渡河沿岸的小市镇共同的风景。街道两旁的房屋,都有着又高又阔的街檐,翘首伸向街心,连成一道长长的凉亭,为过路的行人遮风挡雨。

也许是镇子太小了,平日里,街市上人不多,很清静,只有到了每个月逢二、四、七、十的赶场日子,四乡八里的乡亲商贩都拥进小镇,街市上才热热闹闹人声鼎沸地红火一阵子。

沙湾的人,不论男女老幼,都非常钟爱自己的家乡,尽管这里找寻不到太古老的名胜古迹。但是,从峨嵋山曲曲弯弯地流下来的那道清洌甘甜的茶溪和明代开山建造的茶土寺,已颇使沙湾的乡亲们引以为豪了。

沙湾的子孙把家乡的山水,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说起沙湾出落的志士名人,少不了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这个文雅的词句来形容。绥山,指的是镇西边的二峨山;沫水,就是镇子东边滚滚流淌的大渡河。

大渡河的俗名又叫铜河,铜河边的沙湾秀美怡人,却偏偏又是远近闻名的土匪窝。嘉定一带的土匪大都出自铜河两岸,而铜河土匪的头领们,又大都是喝沙湾的水长大的。

在众多的土匪中,最有名气的,大概要数沙湾的杨三和尚了。他十几岁上便出了道,在去嘉定府的路上,从官军手中搭救出一个叫徐大汉子的土匪头子,拦路打劫时还杀掉了一个姓陈的把总。事态闹大了,知府大人和知县老爷亲自带了大批官军开进沙湾镇,扬言要踏平沙湾、剿灭匪巢。镇子上男女老幼全都跑出来苦苦哀求,最后总算感动了知府大人,下令抄没了杨三和尚家的全部财产,烧掉了杨家的所有房屋,这才保全了沙湾镇众乡亲的生命。

铜河边的土匪虽然“凶恶骄横”,但却有着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这就是在本乡本土一百华里内绝不惹是生非。这种爱乡爱土的未泯之心,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家乡父老的认可。因为,被土匪打劫的大都是被称为“土老肥”的有钱有势人家。

正是这块有山有水的神奇土地,孕育和培养了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大师——郭沫若。  1892年11月16日,是阴历的九月尾,这一天本来是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了,但对于沙湾镇“呜兴达”的店铺老板郭明达一家来说,却是个极不平常的日子,因为他三儿媳在午时生下了一个男孩,已是第八胎。

前面几个孩子现在存留的有四男两女,按道理,这第八胎虽是个男孩,也算不得什么了,可郭明达还是打心眼里高兴。这除了朝沛是他四个儿子中最聪慧能干的一个,更重要的,朝沛是将来继承和振兴郭家家业的人。如今又添男丁,当然让人高兴。令郭明达得意的还有另一层原因:他记得老三媳妇曾说过这么一件事,就是她受胎时曾做过一个奇妙的梦,梦见一只活蹦乱跳的小豹子跑了过来,在她的左手虎口上突然咬了一口。郭明达当时听罢就认定这是一个吉祥的兆头,他心想:如果是个男孩,还真说不定日后会成为一个名闻天下的“文曲星”呢。

眼下,孩子生下来了,果真是个男孩,虽然这小家伙一反常态是脚先落地的,值得庆幸的是母子二人都平平安安没受多大磨难。

孩子来到世上的第一声啼哭是那么响亮,郭家的人便在这悦耳的“音乐”声中,商量着给男孩起名的大事。既然是“豹子投胎”,乳名就叫了“文豹”,因为是第八胎,也可唤做“八儿”,至于大名,就顺着郭家字辈的排列,取名郭开贞。

从这一天起,郭开贞便在父母亲等人的呵护下和山明水秀的“土匪窝”里,像峨嵋山上的一滴水珠,开始了自己生命长河的旅程。

P1-3

序言

青春剪影出一首首梦的歌

鲁迅《呐喊·自序》的开篇第一句话是:“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紧接着,他回忆起儿时家庭从小康坠入困顿,这样的苦涩经历使他从中得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继而要“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从他睁开眼看世界,他便有了梦,很美满的一个梦——到日本,学医,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直到课堂上放映关于日俄战事的画片,“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个故事本身已具有经典性,不仅如此,相信凡熟悉鲁迅的读者更喜欢咀嚼接下来的这一小段文字,因为它是鲁迅作家梦开始的地方:“学医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这时,他又开始做好梦了。从仙台辍学回到东京,他邀几位朋友一起办杂志,以期迈出文学的第一步。但这本取“新的生命”的意思而叫《新生》的杂志,在策划中便胎死腹中,梦也随之转瞬即逝了。

因梦无法实现而带来的寂寞,一天天地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然后是无端的悲哀和驱除不尽的痛苦,而麻醉的最好办法是“使我沉入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让生命黯然销魂,直销到“再没有了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了”。

就这样,在蚊子多的一个夏夜,已蛰居北京,在绍兴会馆里百无聊赖钞古碑的鲁迅,迎来了一个老朋友。这位“偶或来谈”的金心异,便是正协助陈独秀编辑《新青年》杂志的钱玄同。聊天中,一段石破天惊的对话呱呱坠地,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经典的里程碑式的思想意象: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由此,鲁迅发出来“狂人”的呐喊,《狂人日记》不仅成为小说家鲁迅的起点,更成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源头和丰碑。

可以说,鲁迅是在生命日渐消沉的时候才做起小说来!显然,是“五四”孕育出了鲁迅的新生,而鲁迅又给“五四”注入了别样的新鲜活力和深邃的思想光芒。那本在东京未出世就夭折了的《新生》雪藏起鲁迅的摩罗诗力,而一本在北京崭新的《新青年》却真的赋予鲁迅新的生命——文学的、艺术的、精神的、思想的不朽生命。

简言之,由一篇短短的《呐喊·自序》,已大致可以为鲁迅,同时也可把这样的梦影当参照,为许多现代作家,甚至为读者自己画一幅青春剪影了。

像鲁迅一样,世上所有的人,年轻时候都会做许多梦。醒来一个梦,再做下一个梦,有梦便有希望在,人生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做梦寻梦。当然,悲哀时,又会感觉一如鲁迅所说,“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来无路可走”。如果真的无路可走了,还是要做梦,回忆青春的梦。没有了梦,便只剩下了绝望。

这套书里的作家们,年轻时几乎无不是有着一个又一个的梦。郭沫若像鲁迅一样,早年赴日本留学时,学的是医,后因受到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和美国诗人惠特曼思想的影响,决心弃医从文;与郭沫若等一同发起成立“创造社”的郁达夫,留日之初,考入的是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医学部,后又改学过政治学、经济学;冰心在写她的《繁星》、《春水》以前,就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向往的也是日后成为一名医生。

然而,任何一个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一个人的青春岁月,时常是苦恼与快乐相伴、信心又时常与茫然相随。正是在这个时候,已经长大了的青少年,会突然惊奇地发现,原来世间的事情是如此的复杂,连黑与白都有可能变得不明晰和不确定起来,无法一下子认定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些对于作家来说,却又是不可或缺的人生经历、经验和体验。

无论他们在年轻时做过怎样的梦,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读书、求知。他们大都有过在海外或留学,或进修,甚或流亡的经历;许多人至少懂得一门外语,像巴金、郁达夫、钱钟书、杨绛等,通晓的外语在两门或两门以上。茅盾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时,开始写作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巴金的小说处女作《灭亡》写于巴黎,这之后,写作一发不可收。朱自清在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的前一年,曾在英国进修过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漫游欧洲五国,才有后来写作的《欧游杂记》、《伦敦杂记》。艾青最初读的是艺术学院绘画系,后在赴法国勤工俭学时,边学绘画,边接触欧洲现代派诗人,最终成为诗人,而不是画家。在南开中学就开始参与戏剧活动的曹禺,初入南开大学,读的是政治系,转至清华西洋文学系才真正开始钻研戏剧,从古希腊,到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孕育出了他的《雷雨》、《日出》。

每个作家都有藏在他的文学梦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启迪我们的人生智慧和精神思想,都是难得的知识营养。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知道,徐志摩最早没想过要成为诗人,他留学美国时,学的是经济,转去英国,是为了追随罗素,搞政治。当丁玲陷在生活的困惑之中,她做过画家梦,更做过电影明星梦。各自已有深厚的人生体验的川籍作家艾芜、沙汀,是在他俩相遇后,一起走上文学路的。从湘西走出来的“乡下人”沈从文,学历只到小学,经过人生的许多坎坷沧桑,矢志不渝,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文学梦。

对于今天的读者,已经成为历史的他们,在这个“剪影”里构成了一组混着一个又一个青春生命泪与笑的梦的合唱。如果能够从他们一串串的梦里找到自己,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2012年6月26日于中国现代文学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狂飙少年(郭沫若)/现代作家青春剪影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69270
开本 32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9
13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6: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