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斯里兰卡(中国国家地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斯里兰卡,它是马可·波罗笔下“世界最美的岛屿”。在这座不足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8处世界遗产, 热带雨林、茶园、大象、宝石、古城、佛教文化……

“除了雪,这里拥有一切。”

由单琳、张茵编著的这本《中国国家地理:斯里兰卡》将以旅游随笔的形式,带领你去游览这座美丽的岛屿。

内容推荐

单琳、张茵编著的《中国国家地理:斯里兰卡》这本书向读者完美地展现了斯里兰卡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野生动物和自然美景等。

《中国国家地理:斯里兰卡》这本书将成为中国人了解斯里兰卡的一个重要窗口。相信它的出版也会对斯里兰卡的旅游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目录

良位天注定

斯里兰卡岛:芬芳的乳

季风、洋流携手打造的文明

1.大洋上下,风流与海流的协奏

2.乘风而行:东方的十字路口

3.航海大都会:科伦坡

我心永恒——打开印度洋上的“珠宝匣”

1.Serendipity:这里遍地是宝石

2.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奇石出宝岛

3.辘轳、井和矿工:生命之石

4.拉特纳普拉集市:像白菜一样被买卖

5.技术化增值:给宝石带上皇冠

海风吹拂的锡兰山国

1.神山圣途亚当峰

2.霍顿: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3.河流与水库:动静两相宜

4.海的女儿

印度洋上的绿色天堂

1.生灵伊甸

2.慈悲喜乐的大象孤儿院

3.雅拉:生命的探戈

4.辛哈拉加:雨林图腾

千年积淀的文明——小国大奇迹

1.兰卡:文明古国历史悠悠

2.西古城:菩提树枝建起来的王朝

3.东古城:僧伽罗版的“都江堰”

4.康提:艺术圣城

5.狮子岩:空中的“蒙娜丽莎”

6.丹布拉金寺:我心向佛

7.加勒古堡:混血的天堂

淌着油和蜜的“迦南圣地”

1.红茶飘香

2.肉桂:香料中的黄金

3.椰子:生命之树

4.橡胶:从锡兰走向世界

微笑,斯里兰卡

试读章节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班随朝圣者们一起,登上神圣的峰巅,完成了朝圣的夙愿。15世纪的波斯诗人阿什拉甫(Ashraft)在其鸿篇巨制的史诗中,声称古罗马大帝亚历山大曾于公元前4世纪来此。听起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不过有确切记载表明,到15世纪时,亚当峰已成为一处国内外知名的朝圣地。

最常使用的朝圣路径有两条。从黛尔侯赛(Dalhotasie)开始的朝圣路程有7千米长,这也是人最多的一条。刚开始的山路还算平缓,从一片片可爱的茶园中穿梭而过。缩着身子的一丛丛茶树,紧团团、矮墩墩,满树碧绿的茶芽儿,像进出的点点翠玉,阳光照射下剔透盈亮。然而这一段温柔的“序曲”很快结束,在穿过刻着石狮的高大山门之后,不多久,就会看到一道清澈的河流。它绕着亚当峰的山脚,犹如护城河一般,将这位“山之王者”与周围的山峦分隔开来。风尘仆仆的朝圣者们要先在这条河里把自己清洗干净,换上干净的衣衫,然后才能跨过桥去,真正踏上觐见神迹的圣途。

然而这圣途又是多么艰辛啊!从这里到山顶,是连绵不绝、不断攀升的5200多个台阶!而且从亚当峰的山形你也猜得出,愈接近顶部,那山路就愈陡峭。快到峰顶的时候,几乎直上直下,人仿佛挂在岩壁上,要用两边粗大的铁索把自己拉上去。如此之险阻,难道是要考验朝圣者信念之坚贞?

成群结队的兰卡人,不心焦,不畏惧,一边爬一边唱着献给神的赞歌。许多人都是举家而来,甚至还有襁褓里的婴孩,被妈妈和祖母轮流抱在怀中;垂垂暮年的老者,看起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支撑到艰险的峰顶,也一样在微颤着双腿,一步一步向上攀升。从来不会有人问下山的人“山顶还有多远”,他们只是抬头望望那云霄尽头的神的门槛,然后抓紧800年前帕洛克马巴胡二世国王(Parakramabahu II)安装的铁索,用掌心感受着那千百年来朝圣者心头的力量,向上,再向上……那种坚忍、笃信、使命必达的信念感,让每一张脸庞都散放着异样的神采。每爬过一道山梁,朝圣者就敲响这山梁最高处的小铜钟,也可以坐下来,在路边的小茶摊上喝一杯温暖的红茶。

还有一条朝圣的路径是从南边山脚下的宝石城拉特纳普勒(Ratnapura)出发,一路往上走,大约有20千米,要爬七八个小时才能登顶。因为走的人比较少,路况不佳,但风光绝美。山路在清秀的茶园、蓊郁浓密的森林、深绿的灌木丛中蜿蜒穿梭,有时要爬过巨大的岩石,有时要紧贴陡崖的边缘,有时要跨过潺潺的清溪,险在途,乐也在途。经常能看到欧美背包客沿此路径结伴而行,一些朝圣者也会选择这条路,他们认为更长的艰辛、更多的汗水意味着对神更深沉的敬意。

神的足印

知道么?众多朝圣者都选择在夜里开始爬山,以便在黎明前到达峰顶,好看日出——亚当峰日出的名气,似乎—点不比佛祖的脚印差。

半夜两点,站在黛尔侯赛一边的山下举头凝望,沿路的灯光一直蜿蜒而上,像一条闪亮的长蛇,弯弯曲曲地径自向高处游走而去,直至没人头顶璀璨的星光。在古老的岁月里,没有路灯,人们就点燃火把,火光连缀成火龙,在黑夜里瑰丽绽放。

如果你在月亮旁边看到卜片亮光,不要惊疑,那就是峰顶。闻听此言,很多第一次来的人都会惊呼:天哪,它看起来像是在天上呢!

没错,想要去到神的殿堂,不到天上怎么行!

手脚并用地爬到山顶,每个人的汗水都湿透了衣衫,轻而易举地被冷寒的山风吹透。山顶不大,一座平坦的深灰色巨石上,矗立着鲜花和五色佛旗装饰的素朴小庙,神的足印就在其中——其实,那个据说踩踏在红宝石上的真足印是看不到的,早在800多年前,尼山卡·马拉国王(Nissarlka Malla)就已命人以一颗大石将足印封起,藉以保护神迹。信徒们献上鲜花,并用圣足坑中的水润湿脸庞,祈求福泽。之后,庙里庙外,巨石上下,所有的人都把头转向东方,两手在胸前交握,怀着神圣和崇高的情感,专待朝阳的升起。

刚开始,天还是暗沉沉的,西边天空是一色的铁青,东方天空只些微有缕白意。六点钟前后,西边的铁青渐渐褪了暗沉的颜色,变作青蓝;东方的白意渐渐扩散、变亮,并迅速加进来新的色彩,那色彩的瑰丽荣华,大概只有徐志摩的诗文能描其一二:

“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

一轮圆圆的橘红色朝阳,新鲜得像刚刚剥离的蛋黄,在千百人虔诚等待的目光中,一探再探,终于跃出了地平线。当第一道曙光照上脸颊的一瞬间,朝圣者们一起纵声欢呼: “赛杜,赛杜,萨!”意思是“伟哉!圣哉!”与此同时,庙门外铜钟撞响,宣告人们已来到神的身旁。深沉的钟声久久在山谷间回荡,佛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徒,全都虔诚地垂下头来,尽情沐浴在佛光般慈悲温暖的朝晖中。此时此刻,你不难理解20世纪初英国作家约翰·斯蒂尔(John Still)说过的一句话:“它(亚当峰)是人类最宏大圣洁的圣殿之一!”

亚当峰的日出已经够令人震撼,但那还不是全部。随着太阳升起,东方墨蓝浩瀚的远山和高原一层层展现;而在西方,亚当峰巨大的、三角形的影子,完整清晰地投射到逐渐倾斜下降的山峦和山前开阔的平原上,并且,紧随着朝阳的脚步,你会看到这个形状完美的影子一寸寸朝山体移近,朝自己走来,直至12分钟后,如灵魂一般没入脚下的雄峰。那种感受,难描难画。梅吉尔·斯根奈尔(Major Skinner),英国殖民期间颇有名望的工程师,在其《锡兰50年》一书中,描绘了他1840年在亚当峰顶露营时看到的一幕触动心灵的奇景:

“我在亚当峰圆锥形的峰顶上守候了14天,好等待一个晴天。一天早上,太阳终于升起来了,亚当峰的影子被投射在整个大地和海面上,直达天际。有那么几分钟,出现了两个峰尖,如此清晰,小的那个恰好覆住了佛足,在暗影里更显得鲜明无比。当雾气从下面深邃的山谷里升起、盘旋,像极了海:云涛翻滚着冲向山峰的底部,就像拍击着岸崖的浪花;一个个峰顶从云雾中探出身来,犹如一座座多姿的小岛。”

比影子更神奇的……怎么?还有比影子更神奇的吗?是的,那就是完全要凭运气才能看到的亚当峰“蜃影”,换言之,海市蜃楼。

蜃影一样发生在日出时分,人们看到的一样也是一个投向西方的“影子金字塔”,但不同的是,这个蓝色的影子几乎是透明的,它像一幅稀薄的轻纱,透过它你可以看到背后的一切——山峦、深谷、依稀闪亮的河流……它迅速向山峰移动过来,与此同时迅速竖起,就像一架凌空升起的梯子;而在下一秒钟,它倏忽消失不见,无声无息,如同一个突然破裂的肥皂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如果你能找到一本1887年7月出版的《Nature》,一切就会真相大白。原来,在朝圣者前来的旱季,拂晓时分山顶的温度大约在-1~4℃,而山脚下却是21~26℃,巨大的温差使得上层空气密度大,下层空气密度小。如果天气晴朗无风,二者之间的界面就好比是一个倒悬过来的湖面;当刚刚升起的旭日将几乎水平的光线,经由亚当峰投射过来时,光线会在这个“湖面”处向上折射,同时发生全反射,亚当峰巨大的三角形“蜃影”就会显现。当太阳越升越高,光线从水平变成斜射,蜃影就会越来越竖起;而当光线一旦到达了“临界角”,全反射消失,影子也即刻随之消散。所以,这其实是一场盛大而短促的“光线魔法”。

不过,找不到那本老《Nature》也无妨,你尽可以像身边的兰卡人那样,将这场“魔法”也看做是神迹显现。本来,自然就是神的栖所、神的本源。有人说早在佛教传人斯里兰卡之前,亚当峰就已是一个拜日的场所。古老的人类对那轮带给世界生机和温暖的太阳顶礼膜拜,是感恩,也是一泓血脉相连的温情。

同样的温情在兰卡很容易感受到。在这个悠久的南亚社会里,家庭、亲朋的关系如其他东方国家一样重要、温醇。比如,在亚当峰顶,人们下山之前,会彼此交换当做平安符的槟榔。妻子们用“萨拉姆”(salam,祝安词)表达对丈夫的敬意和深情,孩子们表达对父母的深情,而朋友们则表达彼此之间的情谊。

新鲜阳光普照大地。纯金般的光芒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每一个朝圣归去的人,心头都多了亚当峰顶神灵赐予的力量。看看那一朵朵从容又纯净的微笑,你就知道了。

P96-101

书评(媒体评论)

祝贺中国国家地理图书部出版了《斯里兰卡》一书。这本书向读者完美地展现了斯里兰卡的名胜古迹、历史文化、野生动物和自然美景等。斯里兰卡被赞誉为“印度洋上的明珠”,我真心希望会有更多的读者了解我的国家,将斯里兰卡列为他们的下一个旅行目的地。毋庸置疑,这本书将成为中国人了解斯里兰卡的一个重要窗口。相信它的出版也会对斯里兰卡的旅游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兰杰特·乌杨高达(斯里兰卡驻华大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斯里兰卡(中国国家地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单琳//张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90380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28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9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35.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5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2: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