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精)
内容
内容推荐
从1978年到今天,这是一段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积极参与的历史,一个我们曾经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
这40年,中国的复苏与开放如此充满戏剧性,它在经济上的成就如此充满魅力,它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历代无双。但是,当我们试图对这个伟大的巅峰时代进行总结之际,却发现它面对的并非总是一片讴歌与赞美,还有改革进程中的艰难与困惑。
面对这一前所有未来的变革,经济观察报主编的这本《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选取了不同的亲历者,希望能通过这些人的讲述,深入考察这一段历史,记录盛与衰,权衡利与弊,评议长与短,分析得与失,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变革力量,学习并继承变革者的智慧和勇气。
作者简介
经济观察报,创刊于2001年4月16日,因其内容质高、大胆、丰富、充满生机和设计精美,创刊不久便被列为中国三大经济类新闻出版物之一。
它以中国社会拥有财富、拥有权力、拥有思想、拥有未来的实力阶层为读者对象,追求成为全球商业分析、资讯领域第一的华文媒体集团。
目录
引言
序曲:改变命运的开端
第一篇 一个国家的新生(1978—1985)
1978:我的一九七八
1979:可口可乐,开放的标签
1980:未完成的追问
1981: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1982:“大包干总进军”
1983:破裂的金字塔
1984:袁庚与蛇口
1985:来自南方的“代理市长”
第二篇 暗潮涌动的转轨时分(1986—1995)
1986:那一场诗的急风暴雨
1987:“快餐时代”的滥觞
1988:强国梦
1989:中国美术馆枪击事件里的爱情
1990:上交所开锣
1991:思想交锋的难忘之年
1992:惊心动魄的“证券大集”
1993:庄主禹作敏
1994:我知道的中国足球
1995:“刁民”的发端
第三篇 从未断裂的改革道路(1996—2007)
1996:互联网的张朝阳年份
1997:巨人的终点与史玉柱的起点
1998:《交锋》巨浪
1999:广信破产
2000:一个乡党委书记的千禧年
2001:2001年的银广夏
2002:蓝田神话破灭
2003:孙志刚案开启的公民权利道路
2004:桂希恩
2005:“超女”易慧的出路
2006:一次未完成的并购
2007:马云,跃上巅峰的鲇鱼
第四篇 改革深水区(2008—2017)
2008:李宁的脚步
2009:铁矿石贸易谈判折戟
2010:争夺国美
2011:D301的灾难33秒
2012:“新时代”的端倪
2013:自贸区搅动一池沸水
2014:中国反垄断机构正面交锋国际芯片巨头
2015:“国家牛市”雪崩
2016:宝万之争
2017:风起万达
后记
序言
1978年以来,是一段我们曾经以不同年龄积极参与的
历史,一个我们曾经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
我们曾经驱散阴霾,信心百倍;我们曾经备受挫折,心灰
意冷。但是最终,我们没有迷失方向,勇敢地迈进了一个
新的世纪。
这40年的中国历史,使众多“预言家”的盲目与肤浅
暴露无遗。中国的复苏与开放如此充满戏剧性,它在经济
上的成就如此充满魅力,它所取得的社会进步历代无双。
但是,我们试图对这个伟大的巅峰时代进行总结之际,却
发现它面对的并非总是一片讴歌与赞美,还有改革进程中
的艰难与困惑。
有许多人对40年前的历史所知甚少,不知道为什么要
改革,为什么要开放,更不知道改革开放中的利益关系是
如何发生变化的,以及改革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我们希望能深入考察这一段历史,记录盛与衰,权衡
利与弊,评议长与短,分析得与失。当然,我们并不是专
业的历史研究者,但我们希望做坚定的守望者,透过被风
雨剥蚀的历史,把那些实实在在的知觉与痛觉聚集在一起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讲述的历史,探寻那些隐藏在表象之
下的变革力量,学习并继承变革者的智慧和勇气。
当然,相对于这一持续40年的大变局,40篇巨细混杂
的文章着实难以再现其全貌,甚至配不上这一段空前绝后
的历史。然未有涓涓细流,何来历史长河之奔涌?我们想
,通过还原一部分记忆,有助于我们消除一些不愉快与不
信任,有助于我们摆脱过度的骄傲与过度的沮丧,有助于
重新凝聚改革共识。
如果我们善于从历史的遭遇中汲取力量,那么我们对
当下的许多问题就不至于感到突兀和茫然;我们在通往现
代化的道路上,就不至于因为思想的锋利而丧失了行动的
从容。
导语
经济观察报主编的《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是一本关于改革开放的书,一本亲历者讲述历史的书,一本唤醒记忆并且重新认识所走道路的书。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正经历着的,和曾经发生的,都是我们国家记忆的一个片段。
站在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时点上,回眸过往的人与事,每一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标签。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人们只有借助于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充分理解现在。真正的历史意识,不在于历史素材的占有之多寡,而是在于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正确理解。
这正是时间的魅力之一,让人记住那些真正值得被记住的。
后记
我们做了一件与众不同的事,把1977年确定为改革开
放的序曲。我们这样做,并非只为别出心裁。我们以为,
1977年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从那一年开始,整个国家已
经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重建,中国艰难地复苏了
。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开放之肇始,不仅仅起自1978年。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错过这一段惊喜的旅程。也
因此,当赵力、刘坚、孟雷、黄海川、郭为忠等人为筹划
这一专题跑到郊外彻夜长谈的时候,无不感同身受,兴奋
难抑。当往事与现实纠结在一起,那些历史本身的人物与
事件、情境与细节,才更加丰富、生动,对曾经的云谲波
诡、风雷激荡,我们才真正有所体悟。
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明白英国历史学家卡尔所说的: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人们只有借
助于现在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才能充分理解
现在。真正的历史意识,不在于历史素材的占有之多寡,
而是在于对现实生活本质的正确理解。
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尚做不到“总体史观”,
无法远距离观察这段我们曾经亲自参与了的历史,我们甚
至无法彻底抹去蒙在那些人物与事件上面的油彩,但我们
相信,对于历史的解读不会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我们只求
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对于我们而言,这段历史不仅
是陈年旧账的积累,它更是一种经久不息的情感力量。我
们奉献的文本难免粗糙,但是我们非常真诚。
感谢中信出版社和“蓝狮子”。感谢马立诚、吴晓波
、凌志军等人对这一专题的支持。马立诚先生还曾为这一
专题亲自约稿。他不仅是这一专题的作者,还是策划者,
在持续8个月的策划、制作过程中,他给予了我们诸多有益
的提示和启发。
感谢所有的读者。
仲伟志
精彩页
肯德基在中国开店
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开业。时隔多年,时任肯德基远东区总裁的美籍华人王大东清楚地记得,当时天气很冷,飘着雪花。由于等待用餐的人太多,肯德基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门口排队的人绕了一圈,排队近一个小时才能买到一块原味鸡,可是人们都兴致盎然。
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愿望,是从百事可乐前总裁简道尔时代开始的。1983年,百事可乐收购肯德基,1997年百事可乐剥离餐饮业务成立百胜集团之前,肯德基隶属于百事可乐。
1975年,百事可乐前总裁简道尔第一次到北京来的时候,北京人的交通工具基本就是自行车。简道尔与时任美国驻北京代表处代表(当时中美两国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在中国没有大使)的乔治·布什喜欢一块儿骑着自行车在北京城闲逛。简道尔仍然记得人们突然看到一个美国人在他们之间骑自行车时那种意外的神情。
“那时候路面没有这么多汽车。”简道尔2006年再次到北京的时候,一路上的车流让他惊讶不已。
中国当时也没有布什夫妇喜欢的奶酪。简道尔回忆道:“在来中国之前,我特意在美国订购了一大块奶酪,准备给他们带过来。但是在那之前,在商会的一次会议上我见到了另外一个人,我告诉他乔治夫妇在中国遇到的困难。等我从格林尼治到了旧金山搭飞机飞到中国的时候,我的行李里已不是一块奶酪,而是两大块,除了我自己买的一块,还有另外一个人给他们买的。所以到海关的时候,海关以为我是卖奶酪的。”
对于一个85岁的老人而言,回忆是很有趣的事情。“我们把肯德基带到了中国,还在天安门广场旁边开了一家店。”20年后,简道尔回忆起当年仍按捺不住激动。
在此之前,为了开发中国市场,肯德基在香港成立了肯德基远东地区总部,1980年进入香港市场,也只开了3家,不成气候。香港市场都尚未成功,更别说内地市场了。
肯德基进中国的愿望,在美籍华人王大东的努力下成为现实。
1979年,王大东被美国肯德基总部派往南加州担任区域经理。1982年,王大东参加天津市政府访问团在旧金山举办的茶话会时,已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快餐连锁经营专家。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向王大东发出邀请,希望借鉴王大东在快餐领域的经验。于是,王大东辞去在美国肯德基公司的职务回到中国,在天津劝业场开了第一家西式快餐店“傲奇快餐”。傲奇快餐与天津市青年实业公司、天津轻工业进出口公司两家合资,经营的内容只是汉堡包、三明治,还是最简单不过的西式快餐。但出乎王大东和所有人的预料,快餐店开得十分成功,可以说是远近闻名。
傲奇快餐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快餐界之后引起了轰动。1986年,肯德基邀请王大东回到肯德基,出任肯德基远东地区总裁,主要目标是开发中国市场。
王大东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肯德基远东地区总部由香港移到新加坡,第二件事是把新加坡的肯德基股权买回50%(当时新加坡的肯德基是授权别人经营的),出发点是开发中国市场。
有人忍不住发问,开发中国市场,总部反而离内地更远了,是不是有点南辕北辙?王大东当然有最充分的理由:第一,肯德基曾在1970年、1971年到过香港发展,但是失败了,1980年又进入,也只开了3家,不成气候;第二,香港人当时不会说普通话,所以没有人力资源,而新加坡人说普通话。表面上是搬得远了,实际是“远水楼台先得月”。王大东说:“如果没有这两个举措,肯德基也不会有今天。”在对中国市场的考察中,王大东上书肯德基总部,认为肯德基进入中国的时机成熟了。
此时,肯德基当时的母公司百事可乐在中国的灌装厂已经获得初步成功,简道尔甚至还结识了邓小平,并参与了美中商会的建立。
1986年,简道尔率领百事可乐全体董事到访中国,这在当时的外资企业中前所未有。
王大东很快得到授权,在中国开店。
P106-10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放中国(改革的40年记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经济观察报
译者
编者 经济观察报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98533
开本 32开
页数 4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65
出版时间 2019-01-01
首版时间 2019-01-01
印刷时间 201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624
CIP核字 2018267622
中图分类号 D61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5
2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