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
内容
编辑推荐

刘蟾编著的《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是一部对《诗经》全新视角的解读,呈现被遮蔽的真实历史场景,看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从先民开始,了解中国人的自由基因:抗暴、逍遥、性自由、朝野同乐……《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通过这些诗作回顾那些历史,展现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诗经》。

内容推荐

刘蟾编著的《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讲述了:郑庄公僭越君臣;州吁弑君篡位;卫宣公淫母通媳;齐襄公乱伦亲妹妹,情杀妹夫鲁桓公;卫懿公爱鹤亡国;曹共公不爱江山不爱美人,专爱窥人洗澡;君臣同乐,乐的是淫乱婶母;美女夏姬“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二卿”……

《诗经》中作品所表达的,不仅有愤懑的情感,也有赞美的言辞;不仅有风俗民情的反映,也有历史事件的记录;不仅是文学作品集,也承担着史书的功能。用这样的观点来认识《诗经》,或许更加客观。

《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则以《毛诗序》为基础,对其内容加以扬弃,将《诗经》中和历史事实相对应的诗作找出来,通过这些诗作回顾那些历史,展现一个与以往不一样的《诗经》。

目录

第一章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颂》

 《诗经》中的《颂》,共分三部分,分别是《商颂》《周颂》和《鲁颂》。其中的《商颂》,就是殷商贵族祭祀祖先的辞章,其中记载着殷人先祖大量的英雄事迹。今天看来,这些诗作简直就是民族史诗,殷商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尽在其中。

 在那人神混居的上古时期,从天而降的一只玄鸟,带来了上天的旨意……

 商朝的古老传说

第二章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雅》

  《诗经》中的《雅》,收录的是周天子所在的都城一带的作品,共一百零五首,其中有大量的民族史诗,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几乎是以诗歌的形式,把西周的主要历史讲了一遍。《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从反映历史这个角度看,《大雅》更多讲述的是周民族早期的历史,《小雅》记述的更多是周朝中晚期的事迹。

 岐山下的来客

 现实版的“封神演义”

 西周王朝的兴衰

第三章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王风》

 东周以来,周王室的地位越来越低,其影响力越来越小。虽然名义上还是天子,实际上已经沦落为一个实力弱小的诸侯国了。所以,《诗经》编者把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所在的洛邑一带的诗歌,归为《王风》,以示其地位降低,和其他诸侯国没什么差别。《王风》共收录了十首作品。

 东周是怎样诞生的

 黄泉见母

 天子和诸侯的战争

第四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齐风》

 齐国领土广阔,主要在山东一带,大致包括今山东的昌潍、临沂、惠民、德州、泰安等地区以及河北沧州地区的南部。《齐风》就是这一带的诗歌,共收录十一首作品。其中反映历史事件的作品,大多数和齐襄公淫乱亲妹妹文姜有关。

 齐襄公的恋妹情结

 一匡天下齐桓公

第五章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邶风》《卫风》《鄘风》

 其实,《邶风》《卫风》《鄘风》所收录的,都是卫国地区的作品,共三十九首。至于为什么要把这些作品分成三个部分,目前尚无定论。卫国大约在今天河南鹤壁、新乡一带,史称“郑卫多淫声”,从作品反映的历史来看,卫国公室也确实够淫乱的,淫母通媳成为常态。这也导致卫国公室里的人物关系,也是最复杂的。

 中国第一位女诗人:庄姜

 州吁之乱

 淫母通媳的卫宣公

 淫母成风:那个荒唐的时代

 卫国重生记

第六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郑风》

 郑国是西周末年才被分封、东周初年才逐渐兴起的周朝同姓宗族国,其春秋初年的领土主要在郑州、荥阳、登封、新郑一带。《郑风》就是这一带的诗歌,共收录二十一首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大量的历史事件。郑国崛起,率先公然对抗周朝王室,打破了周王室的权威形象,拉开了春秋纷乱的序幕,所以孔子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理想主义的代价

 不着调的郑文公

第七章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唐风》

 《唐风》收录的是晋国地区的诗作。晋国的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山西省南部汾水流域一带。春秋初年,晋国国内有一段长达六十多年的内乱,内乱的结果,是小宗代替了大宗,成为晋国统治者——《唐风》中有大量的诗作反映这个历史事件。为了防止再发生这样的事,晋献公大量屠杀公族,导致政权逐渐落入外姓大夫手中。春秋末年,三大家族韩、赵、魏瓜分晋国,晋国不复存在,这也成为春秋时代结束的标志之一。

 六十七年“成大事”

 齿牙为祸

第八章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

 秦人的历史相当古老,但是直到春秋初年才成为诸侯国。秦人长期远离中原,和戎狄打交道较多,所以兼有少数民族和中原封建的文明。而中原各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体制问题暴露比较明显,相比起来,反倒秦国制度更有活力。所以,秦灭六国,确实有它的必然性。但是,秦国施行暴政,甚至有焚书坑儒的举动,除了法家思想的因素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就是文明体系的不相融。

 在春秋年间,秦国的领土主要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秦风》收录的就是这一带的诗作。

 艰难的崛起

 西戎霸主秦穆公

 无奈的秦康公

第九章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曹风》

 曹国,是周王室的同姓宗族国。西周建国,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姬振铎于曹邑,建立曹国,其统治区域大约位于山东菏泽一带。曹国比较弱小,史书上所记载的关于曹国的事迹也不多。《曹风》共收录四首诗歌,其中《候人》和《下泉》反映了曹共公时期,君主无道、国家衰弱、政治混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事迹。

 窥人洗澡的国君

第十章 胡为乎株林:《陈风》

 《陈风》,收录的是陈国地区的诗歌作品。陈国是舜帝的后裔所建的国家,其领土大约包括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陈风》共有十首作品,反映具体历史事件的主要有《株林》和《泽陂》。明代情色小说《株林野史》,就是以这段历史为主要素材而创作的。

 史上最强悍的君臣同乐

 史上最克夫的美女

后记 从“诗言志”说开去

本书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武丁即位之后,他更是大力改革、发展农耕,并且四处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在武丁执政的五十九年里,国力达到鼎盛。

武丁在历史上十分有名,他出名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个原因,武丁有个能征善战且又美丽的王后,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女英雄——妇好。

假如朋友们去过河南安阳,或者对考古学有一定的兴趣,那么一定听说过妇好这个名字。

据记载,妇好不仅是武丁的妻子,还是当时主要的祭司,更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

有一年夏天,商朝北方边境遭到强悍的游牧民族土方的侵扰。妇好率兵前往,结果大胜。

和丈夫武丁打配合,攻伐南边的巴方,是妇好打得最精彩的一次战役。战前,夫妇二人商量好计策,武丁带领精锐部队在东南方正面痛击巴方,而妇好则埋伏在西南方。等到巴方的部队吃了败仗退守西南的时候,又遭到妇好的伏兵攻击。巴方前后受敌,阵脚大乱,于是商朝一举攻下巴方国。这大概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伏击战了吧。

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或几千人,按现在的眼光来看差不多是大规模的群架。但是妇好在攻打西羌的时候居然带兵一万三千多人,可见妇好在当时有多么凶悍!

妇好帮助武丁平乱西方、南方、北方,功莫大焉,可真应了豫剧《花木兰》中的一句唱词——谁说女子不如男!

可惜妇好英年早逝,武丁为此大为悲恸,把她葬在了自己的王宫旁边。

1976年,郑振香、陈志达两位学者,主持挖掘了安阳地区一个商代大墓,在墓中惊人地发现了大量的青铜礼器、酒器、玉器、兵器等国宝级的陪葬品。根据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人们确认这个大墓的主人,就是甲骨文上经常出现的——妇好。

这是当年十大考古事件之一,轰动一时。妇好因此成为我们所熟知的人物,武丁也因为妇好的原因,被人们经常提及。

第二个原因,和武丁重用的一个贤臣有关,这个人名叫傅说。

我们大约都还记得一篇课文,是节选自《孟子》的。其中有几句话经常被人们拿来引用: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太有名了,这里就不翻译了。我想说的,也和这段话没关系。

我想说的是,孟子在得出这段结论之前,举了一堆上古名人先苦后甜的例子,不知道朋友们还有印象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是说,舜发迹前是个农夫,傅说发迹前是个泥水匠,胶鬲发迹前是一个贩卖鱼盐的,管仲是一般的士人,孙叔敖从海边被举荐,百里奚是从奴隶市场买回来的。

这里面提及的,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其中的傅说,就和武丁有关。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有天晚上做梦,梦见有一个叫作“说”的牛人,是个旷世奇才。第二天他遍观群臣,发现都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于是他就在全国找这个名叫“说”的牛人。后来果然在傅险这个地方发现了一个泥水匠,名叫“说”。武丁招来一看,嘿!果然就是梦中见到的那个人,于是破格提拔,委以重任。由于是在“傅险”这个地方找到的,就把他称作“傅说”。

傅说果然非常有才能,把商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傅说的经历,连同伊尹,还有后来的姜子牙的经历等,都是那么传奇而有趣,并且他们受到的待遇和知遇,也是后代出身低微的儒生十分渴望的——希望有朝一日,天子任人唯贤,重用自己,成就一段历史佳话!所以,傅说就被孟子当成励志故事讲给大家,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成为后世儒……

P10-11

序言

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据学者考证,《诗经》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问的诗歌三百零五篇。由于相传为孔子编纂删定,所以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风》《雅》(《大雅》《小雅》)《颂》。

其中最古老的,当属《颂》。《颂》中的诗歌,大体四宇一句,偶尔也有五字、六字,用韵不够规范,应该是诗歌语言尚未完善所致。从今天的考古材料可以发现,《颂》中的诗篇和钟鼎文十分相似,有明显的承续关系,可见,《颂》产生的年代确实比较久远。清人阮元认为,“颂”即“容”,“容”是“样子”的意思,“商颂”就是“商之样子”。王国维认为“颂”的旋律比“风”“雅”缓慢。现在一般认为,《颂》中诸诗篇,是在宗庙中用来祭祀先王先公的乐歌,是配有舞蹈的。

关于《雅》,历来争议较大。有一种说法认为,“雅”是天子所在的都城的宫廷正乐,和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国风”相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流行较广的观点。刘师培、王国维、梁启超等人都认为,“雅”就是“夏”的假借字,而“夏”就是古书中所说的“九夏”一类(刘师培《舞法起于祀神考》)。由此得出,《雅》中诸篇,其实就是类似歌舞剧那样的,戴着面具有对唱有表演的乐章。日本学者加藤常贤则直接说“《雅》就是假面舞蹈”,这种说法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关于《颂》和《雅》的异同,历来也是讨论较多的话题。宋代学者王柏认为:

颂有两体:有告于神明之颂,有期愿福祉之颂。告于神明者类在

《颂》中,期愿之颂带在《风》《雅》中。

就是说“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神灵献祭;一种是祈福。那么,献祭类的,收在《颂》中;祈福类的,收在《风》《雅》中。日本很多学者持这个观点。以此观之,《颂》和《雅》有同样的性质,都是祭祀中用的诗歌,只是祭祀的目的不同罢了。这种说法也有道理,聊备一说。

“风”字的含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一样。《诗经》中的《风》共涉及十五个诸侯国,故称之为“十五国风”。一般认为,《风》代表《诗经》的最高文学艺术成就。

2

《诗经》中诸作品的作者,多不可考,能够确认的作者大概只有尹吉甫、庄姜、许穆夫人等。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多由各国贵族所创作。想来现在很少有人还会固执地认为,艺术源于劳动,这些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

同时,作为诗歌集子,《诗经》可能会被当时的盲人乐官加工整理,最终负责编订的也应该是“太师”一类的掌管音乐的官员。

所以说,孔子“删诗说”并不可靠。

3

《诗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后代学者,只要涉及文史研究,几乎没有不读《诗经》的。

后记

一、诗论的纲领

《尚书·尧典》中有一段话:“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一般来说,这段话被翻译为:诗歌是用来抒发志向情感的,是吟咏唱诵的语言,声调长短高低是根据吟诵需要,而律则是为了符合声音的要求制定的。

这段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文学理论。比如朱自清先生就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文学理论有着长久的影响。

由于这段话第一次提出了“诗歌是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这一观点,所以“诗言志”就成为后人理解诗歌的钥匙,经常被拿来引用。似乎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诗歌就是表达志向、志趣、怀抱的文学载体。

但是,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注意到一个小细节。在《尚书·尧典》这段话中,诗和歌是分开说的——“诗言志,歌永言”,但是我们在习惯上,却统称为“诗歌”。注意到这个细节,那么不禁要提出疑问:诗和歌有没有区别?“诗言志”又到底说的什么?

细究这句翻译的问题,对我们理解《诗经》有莫大的帮助。毕竟,我们都认为《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源头。

所以,暂时抛开儒家用《诗经》表达说教的功能不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歌”“诗”和“志”,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辨析。

二、歌

关于“诗”和“歌”的关系,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有了深入研究,闻一多先生是这方面的大家。他对诗、歌起源问题做了详细透彻的分析解释,他有一篇文章,叫作《歌与诗》,在那篇文章中,他详细解释了“歌”和“诗”的区别,有理有据,分析极为透彻。

由于“歌”的问题不是本书主要的讨论对象,故不做过多分析,仅将闻一多先生的观点介绍于此。

闻一多先生认为,人类因情感激荡而发出的声音,如“啊”“噢”“呜呼”等一类声音,就是音乐的起源,也是语言的起源。介乎音乐和语言之间的“啊”,就是歌的起源。  由于写法不同,这类拖有腔调的字,也会写作“兮”“我”“猗”等字。

比如《诗经·伐檀》中的“坎坎伐檀兮”,比如涂山氏的“候人兮猗”等。这两个例子中的“兮”和“猗”都是语气助词,都是拖腔,类似“啊”之类。

所以,严格来说,“只有带这类感叹虚词的句子,及由同样句子组成的篇章,才合乎最原始的歌的性质”(闻一多语)。

再后来发展时期,由于情感表达的需要,一句“歌”中,有具体含义的实词越来越多,这类虚词逐渐处于次要的位置,有的时候甚至省略。但是,虚词以及虚词的特征依旧存在,无论省略还是写出来,虚词总是处在音节口,成为“咏叹”的节奏。

所以,在上古时期,带有咏叹性质的“歌”,才是用来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经密码(中国人的野性与疯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6216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6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2013103864
中图分类号 I207.22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0
165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2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