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谁?儿童又是谁?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方法又是什么?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家庭中的儿童》和《人格塑造》中为儿童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和整个社会给出了她的见解和答案。《家庭中的儿童与人格塑造》收录的就是这两部作品。
其中,《家庭中的儿童》收集整理了1923年蒙台梭利在布鲁塞尔一系列报告会上的文稿。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向孩子们的父母提出了教育建议,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指南,其目的是避免在父母和子女关系问题上出现互不理解的隐患。
| 图书 | 家庭中的儿童与人格塑造(精)/世界教育名著译丛 |
| 内容 | 内容推荐 人是谁?儿童又是谁?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方法又是什么?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家庭中的儿童》和《人格塑造》中为儿童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和整个社会给出了她的见解和答案。《家庭中的儿童与人格塑造》收录的就是这两部作品。 其中,《家庭中的儿童》收集整理了1923年蒙台梭利在布鲁塞尔一系列报告会上的文稿。在这本书中,蒙台梭利向孩子们的父母提出了教育建议,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关心理健康的指南,其目的是避免在父母和子女关系问题上出现互不理解的隐患。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1870年,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基亚拉瓦莱小镇。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是著名的科学家、女权主义者,现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她是儿童的拥护者。她关于儿童成长与发展方面的发现,以及后来依据这些发现而发展起来的科学教育体系极具革命性。即使到今天,距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第一个儿童之家的成立已经一百多年了,她有关教育方面的理念仍具有独特的价值,鼓励着很多人去关注儿童,积极地为社会改革提供意见、方向和机会。 1952年,玛丽亚蒙台梭利于荷兰逝世,但是通过其一手创建的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她的事业得以延续。无数孩子从蒙台梭利教育中受益,而蒙台梭利方法也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教学法。 目录 家庭中的儿童 历史的空白 新生儿 灵魂胚胎 爱的老师 新型的教育 我的教育法概述 儿童的个性特征 儿童的环境 家庭中的儿童 全新的教师 成人与儿童 人格塑造 偏见与星云 序篇 第一章 发现儿童的自然秩序及其障碍 第二章 科学和教育对儿童的偏见 第三章 “星云” 世界性的文盲问题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家庭中的儿童与人格塑造(精)/世界教育名著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意)玛丽亚·蒙台梭利 |
| 译者 | 译者:梁海涛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52137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95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126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8 |
| CIP核字 | 2018107909 |
| 中图分类号 | B84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18 |
| 宽 | 155 |
| 高 | 14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