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角色的诞生 |
| 内容 | 内容推荐 郑君里著的《角色的诞生》是中国研究表演理论的最早著作之一,1947年推出初版,后不断再版,已有七八个版本不等,至今在国内表演理论的专著中仍属扛鼎之作。郑君里记录了自己和同时代许多演员朋友的表演经验,努力探索一个演员怎样在表演中清楚地、有力地、美观地、恰到好处地做出应有的反应。书中选择外国古典名著和近代诸名家的不同见解,援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的观点、方法,介绍了表演艺术的不同流派,细致地阐释了演员准备角色的全过程,每个章节的写作时间都超过一年,可谓字字珠玑。 作者简介 郑君里(1911—1969),导演、演员、文艺理论家,中国第三代导演中学养zui深的一位。导演代表作有《一江春水向东流》(与蔡楚生合导)、《乌鸦与麻雀》《我们夫妇之间》《宋景诗》《林则徐》《聂耳》《李善子》等。著作有《现代中国电影史》《角色的诞生》《画外音》等,译著有《演员自我修养》等。 目录 新版再序 1963 年版自序 1947 年初版序 第一章 演员与角色 一 体验与模拟 二 一般化的模仿 三 刻板化的模仿 四 性格化的模拟 五 本色的体验 六 类型的体验 七 性格的体验 八 两种表演流派的比较 第二章 演员如何准备角色 一 角色的胚胎 二 角色的“规定的情境 三 意象与形象 四 爱角色 五 感性的与理性的解释 六 形象的基调 七 心理的线索 第三章 演员如何排演角色 一 强制的与自发的动作 二 整体的与个人的排演 三 形象的资源 四 角色的精神生活 五 角色的形体生活 六 角色的诞生 第四章 演员如何演出角色 一 形体的化妆 二 精神的化妆 三 演员与观众 四 辩证的创造 五 演员的气质、个性、风格 1947 年初版后记 导语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一部作品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中的角色深入人心。一位演员之所以演技精湛,是因为无论演主角还是演配角,都有着触动灵魂的震撼,难以被超越。 这些深入人心的经典角色是怎样塑造出来的?一个演员在拿到剧本的时候,应该怎样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角色呢? 郑君里著的《角色的诞生》给出了答案。本书就演员与角色、演员如何准备角色、演员如何排烟角色、演员如何演出角色进行了讨论,对表演既有手把手的实操讲解,又有理论的提升,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在《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等综艺节目大热的当下,结合《角色的诞生》,我相信,你可以对表演和影视剧有更多的了解和发言权。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角色的诞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郑君里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6330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3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11 |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58 |
| CIP核字 | 2018101166 |
| 中图分类号 | J81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27 |
| 宽 | 15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8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