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知行(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系列丛书《国学百家讲坛·儒学分卷》对中华儒家文化的思想精髓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筛选,汲取儒学的完整性、科学性和精华性,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以直观和形象的阅读形式,便于广大读者阅读,也为展示中华博大精深的儒学打开一扇窗口。由宋一夫主编的这本《国学百家讲坛(彩版):知行》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该书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中的核心命题“知行”。

内容推荐

儒学,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建构和影响中国人精神人格的文化要素;而在当今,它们仍然是每位中国人必须承传发扬的文化要素。《国学百家讲坛》集萃历史文化典籍,透过影响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思想家的视角,以古鉴今,深入浅出,全方位为您讲解儒学十二大核心命题“仁、义、礼、智、信、诚、孝、恕、忠、廉、中庸、知行”。本册《国学百家讲坛(彩版):知行》的核心命题是知行。

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知,是指认识、知识、道德意识等;行,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行动、行为、践履之义。在中国古代,知行问题涉及认识论,也涉及伦理道德等其他哲学范畴。知行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出现较早的一对哲学范畴,是古人争论久远且又激烈的问题,乃至今日也是认识论中时常讨论的重要课题。历代的哲学家,在探索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的过程中提出了诸种看法。这些思想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具有积极意义。

《国学百家讲坛(彩版):知行》由宋一夫主编。

目录

国学漫谈

孔子·说知行(一)

孔子·说知行(二)

孟子·说知行

荀子·说知行

张载·说知行

二程·说知行

朱熹·说知行

许衡·说知行

王守仁·说知行

王廷相·说知行

陈确·说知行

黄宗羲·说知行

王夫之·说知行

唐甄·说知行

颜元·说知行

试读章节

伯牙学琴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名叫伯牙。他酷爱弹琴,但技艺不高。于是,伯牙便拜著名琴师成连为老师,跟他学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伯牙逐渐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弹琴时常伴有杂念,不能进入忘我的状态,技艺水平很难达到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伯牙虽感到十分焦虑,但始终无法提高自己的技艺。成连也在考虑用什么办法才能尽快提高伯牙的琴技。

有一天,成连对伯牙说:“我有一位老师,名叫房子春。他家住东海之滨,很有谋略和见识,善于陶冶人的情趣。我送你去他那吧。也许他能帮你改变目前的状态。”正不知如何是好的伯牙听老师这么一说,顿时喜上眉梢,很高兴地接受了建议。

于是,师徒二人立即启程,赶赴蓬莱山。一路上,伯牙与老师谈笑风生,好不舒心。他们顺利到达蓬莱山,放下行装,安置好住处。成连见伯牙兴致很高,就对他说:“我先去拜见老师。你不要离开这里,感到烦闷就弹弹琴。我很快就回来。”说完便撑船远去。

伯牙送走老师,稍作休息,便开始边弹琴边等着老师回来。他想到自己马上就可以得到名家指点,不禁心花怒放。于是,他取出琴来想抒发一下此时的心情。可是他弹了几曲,总觉心境慌乱,曲子也平淡无奇,便停了下来。一个时辰过去了,又一个时辰过去了,老师还是没有回来。伯牙心里有些着急,于是站起来,四面张望,希望能看到老师的身影。面对大海,放眼望去一片寂寥,没有一个人,海天一色,空旷渺远;海浪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地拍打着崖岸,飞溅出无数美丽的浪花,像精灵一样转瞬即逝;身后林木深幽郁郁苍苍,衬着深蓝色的海水更显得雄浑、古朴、凝重;空中海鸥飞来飞去,不时鸣唱,划破了寂静。好一幅辽阔、壮丽的美景跃然眼前。

就这样,伯牙望着美景,心潮澎湃,不时生发出一缕曼妙的情思,不时有一股创作冲动激荡着他的胸膛。景色在他眼里越来越美,似乎有了生命。海水向他涌过来,鸟儿向他飞来。他无法按捺这美妙的情思,不自觉地坐到琴前,和着涛声,伴着鸟鸣,疾速地弹起来。他完全沉浸在这大自然的韵律之中,情感的波涛在他手指下翻转流泻,边弹边唱,边看边弹,似把流水弹成乐曲,把乐曲幻化为流水;似把森林弹成乐章,把乐章叠印成森林;小鸟像跳跃的音符,音符像啁鸣的小鸟……就这样,他弹到不能自持。当琴声戛(jia)然而止的时候,他已泪流满面,大声喊道:“老师,老师,我明白您的一番苦心啦。您带学生到这里来,是为了让我改变意境和情趣呀!”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成连回来了。他见伯牙如痴如醉的样子,知道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他略略点头,含笑不语,在伯牙身边站了一会儿,便把仍沉浸在音乐旋律之中的学生唤醒。伯牙见到老师,感动不已,两人相视,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后来,伯牙成为一位远近闻名的大琴师,他无与伦比的琴艺令人赞叹不已。  伯牙学琴三年,技艺无法再提高的原因是缺少更为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不出新的灵感。来到蓬莱“仙境”后,他触景生情,进发出新的灵感火花,新的琴音在他手下呼之即出,从而使弹琴的技艺突飞猛进。这正是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体现。当然,伯牙的成功,还在于他平时打下的基础,蓬莱之行只是他成功的外力。假如没有那三年的努力,要想在任何“仙境”一蹴而就都是不可能的。

越人造车

从前,越国还没有车,人们不知车是什么东西,什么样子。

有一天,有一个越国人外出旅行,走到晋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突然眼前一亮,见到了一辆车。这辆车已经破损得十分厉害:辐条已经朽烂,车轮也缺了一个;车鞔折断,车辕损坏得也非常严重。经过日晒雨淋,更显得破败不堪。这是一辆被人们丢弃的破车。本来,这辆破车已在这停了多日,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个越国的旅行者听说这就是“车”,心里很高兴。他想:“虽是破车,但家乡人也未曾见过,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是车也好。”想到这,他就雇人雇船,把这辆破车运回越国。一是让家乡人感到新奇,二是夸耀一下自己的见多识广。

经过一路颠簸,这辆车更破了,勉强运到越国,已快散了架子。越国人见有人运回这么一件“怪物”十分惊奇,纷纷前来观看。那个旅行者高声向众人介绍:“这就是车,你们以前从来没见过的车!”围观者都赞叹不已,但没有一个人提出丝毫疑问,都以为这就是车,车就是这个样子。既然面前有了实物,当然不能再让越国继续没有车的历史。一些人感慨万端,决定造车。他们雄心勃勃、埋头苦干,“依样画葫芦”。经过数月的辛苦劳作,越国人终于造出了许多同这辆破车相差无几的车来。他们面对自己造出的车满心欢喜。

此时此刻越国人都陶醉在自己能造车的狂喜之中。有一天,一个晋国人和一个楚国人来到越国。他们见到越国人为之骄傲的车,都啼笑皆非。面对这些破破烂烂、不能使用的破车,他们好心地告诫越国人,说这种车是不能跑的,这样造车是不对的,并想详细告诉越国人该怎样造车。可越国人误解了他们的意思,以为这两个人在欺骗他们。他们显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继而,又表现出瞧不起这两个人的神态。无奈,晋国人和楚国人只得走了。

事也凑巧,不久,敌国进犯越国。越国人听到战斗警报,纷纷披挂上阵,并自以为这回靠自己造的车必胜无疑了。他们登上车,立即驱车前进。但这些车本来是模仿破车造成的,根本不能用。一启动机关,各部件就开始“嘎嘎”作响,纷纷掉落下来。有的车勉强跑到阵地前,就再也不动了。最后这些破车都稀里哗啦散了架:掉轮的掉轮、折辕的折辕,把车上的士兵摔得东倒西歪、七零八落。队伍一片混乱,士兵们纷纷逃命。有几个执迷不悟的人,还想利用这些破车,他们捡起掉下的轮子往车上安,七手八脚安好几辆。有的刚启动几步,就“咣”一声全散了。有的还没启动,就这边修,那边坏;这边往里装,那边往出掉,弄得狼狈不堪。敌方见状感到良机已到,就发起进攻。越国将士早已被破车搞得焦头烂额,见敌人冲过来,慌忙招架,被打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战争结束了,越国人也开始觉得这次失败似乎与车有关系,但他们仍不知道可以使用的车到底是什么模样的。

越人战败,败在他们的无知却强装有知。把知之一点当成知之全部,可悲可叹。真知来自实践,来自全面的认识。偏处一隅,一叶障目,已是愚昧,却当做聪慧,必然深受其害。

P32-3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知行(彩版)/国学百家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一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610752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0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7: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