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浮生似水
内容
作者简介
张映勤,1962年7月生于天津,大学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编审,《天津文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国作协会员、天津作协主席团成员,并担任一些文学奖项评委。
出版有《寺院·宫观·神佛》、《中国社会问题透视》、《世纪忏悔》、《死亡调查》、《话剧讲稿》、《佛道文化通览》、《那年那事那物件——100个渐行渐远的城市记忆》、《故人·故居·故事》、《鲁迅新观察》等十余种。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学术文章等数百篇500余万字散见于内地及香港百十家报刊。获过一些文学奖项,文章多次入选各种选本及集子,部分作品被转载。
编辑出版《新竹文丛》、《笔耕文丛》、《高等学校文科阅读教材文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丛》、《今晚丛书》、《中学生作文大赛作品选》、《小学生作文大赛作品选》、《天津文学面面观》、《天津作家论》等各类文学图书百部以上。
目录
记忆中的姥姥
母亲的病
难忘大舅
我的二舅
小谷的风流韵事
作家老秦
编辑老吴
书商小汪
伯 母
师 兄
胖 子
周大夫
神秘马丽雅
校花唐婉莹
恶邻老崔
恶邻老崔
玩伴小凤
于家小杰
发小柱子
强 哥
二 宝
瘸 三
郭大头
江小勇
房客田老蔫
算盘王
眼镜张
大毛笔
陈老师
铁匠刘
剃头匠老肖
锔盆匠老林
姜 婶
柳 姑
傻 子
保姆小侯
精彩页
记忆中的姥姥
早就想动笔写一写姥姥,我生命中感情最深的亲人,思忖再三,却不知从何下笔。姥姥很平凡,她只是中国北方一个极普通的家庭妇女,为儿孙操劳了一生,没有起伏跌宕感人肺腑的故事,似乎乏善可陈。然而在我心里,姥姥却是异常伟大。年逾不惑,我越来越感到,一生之中对我无论是感情之深,还是影响之大,没有人能超过姥姥。她虽然已经过世多年,却还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似乎还在冥冥之中关注着我们。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十几年前一个严冬的下午,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说是姥姥有点不舒服。我知道,老人当时虽已九十三岁高龄,但身体一向很好,一般的感冒发烧,母亲是不会特意打电话通知我的。放下电话,我急忙赶往姥姥住的二舅家,见老人躺在床上,脸色涨红,微闭着眼,任凭人们怎么呼唤也不见反应。听二舅讲,医生来看过,老人刚吃过药睡下。到了晚上,老人仍未苏醒,我们将她送往医院,经诊断,老人得了脑出血。
那次发病的经过很简单,当天上午,老人梳着头,忽然感到有些头昏,对身边的舅母说:“扶我一下,我要躺一会儿。”这是老人清醒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便永远躺下了,再也没有爬起来。据医生讲,像这样高龄的老人得了这种病,多则能活十天半个月,少则也就是三天五日的活头,尽快准备后事吧。老人在医院整日昏迷,水米未进,完全靠输液和氧气维持着生命,她苦苦挣扎了五十二天,最终没有违过天命,到7天堂或净土.
五十二天里,我们全家轮流日夜守护在老人身边,精心侍奉,想尽了一切办法进行抢救。看着老人的身体逐渐衰弱,在慢慢地与生命告别,我感到了生命的无情,真正体会到了“风烛残年,气奄一息”的确切含义。对死神的一步步降临,我们无能为力,只能残忍地看着老人撒手人寰。
五十二天里,我夜夜守在姥姥的病床前。有一天在病房,我问老人:“姥姥,还认识我吗?”昏迷中的姥姥有气无力地说:“连你也认不出来,还能活成个人!”这是病中她对我说的最完整的一句话。昏迷中的她仍然坚信能闯过这一关,她以顽强的求生意志与死神搏斗着。弥留之际,她用微弱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反复叨念着:“不想死,不想死!”让我们听了心碎,让我们听了掉泪,老人实在是不愿离我们而去,这世间让她留恋的太多,让她牵挂的太多。我们不孝,无法挽留老人的生命;我们无能,无法满足老人这最后的要求。
无可奈何,对于一个九十三岁的老人,一个为我们付出毕生心血的老人,我们束手无策,只能听天由命,正所谓“帝力之大,正如吾人之微”。
人生苦短,中国的老人活到一定的年纪,都有一段惊人的经历,这种经历如同中国的历史,遍体鳞伤,满目疮痍! 姥姥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山西农村,在家里行大,下面有两个弟弟。她的父亲是村里的穷秀才,靠教私塾维持生活,勉强糊口。姥姥十五岁那年,父亲病故,家里无以为生。转年,她许配给了我的姥爷,姥爷那时已经三十多岁,刚刚死了夫人,带着一个年幼的儿子和五十多岁的老娘生活。
姥姥婚后,她的母亲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生活无着,出于无奈,打算改嫁。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农村,妇女改嫁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姥姥虽然年纪不大,思想却极其封建,极其传统,她极力反对母亲走这一步。姥姥说:“只要有我一口吃的,就绝饿不着你们娘儿仨。”可是任凭如何劝阻,姥姥的母亲不愿意寄人篱下,执意要改嫁。姥姥最终没有拦住自己的母亲。这件事伤透了她的心,为了留下她们娘家的香火,她执意把五六岁的大弟弟带在自己身边,小弟弟则改名换姓随母亲嫁了人。临分手时,年仅十几岁的姥姥对她的母亲说:“你既然非走这一步,就别怪我无情,从此咱们母女俩互不相认。”母女分离,心如刀割,可是在姥姥心里,脸面、节操、尊严胜过一切,胜过亲情。以后的几十年里,她果然断绝了与母亲的来往,母女俩从未再见过面。后来,姥姥的母亲病重,十分想念她唯一的女儿,想在临终前最后见她一面。可是姥姥却咬住牙始终没有答应,母女俩真的一刀两断,成了路人。从感情上讲,姥姥的心里一定很苦,她不可能不惦记自己的亲生母亲,可是她表面上却心硬如铁,宁折不弯,眼泪都咽在了自己肚子里。姥姥性格的刚强、决绝由此可见一斑。
姥姥带着年幼的大弟弟和前房的儿子在农村的婆家生活,姥爷是独子,那时在北平、天津做生意,一个人长年在外,寄钱养家,日子过得还算富裕。婚后,姥姥生了两男三女五个孩子。她忙里忙外,终日操劳,含辛茹苦,忍辱负重。上有严厉而不宽厚的寡妇婆婆,下有相差十岁前房的大儿子,还要带着五个儿女和自己的娘家弟弟,一个年轻的农村妇女,独撑局面,养老抚小,那种处境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是在那种年代,妇女没有经济收入,地位低下,养着个娘家弟弟,即使婆婆、丈夫不嫌弃,感觉上也不会心安理得。据母亲回忆,姥姥那时经常是干完家里的活,把一家老小安顿好,等夜深人静人们都睡下了,这才敢背着婆婆给自己的弟弟做点针线活。
导语
张映勤,笔名梦石。山西汾阳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85年后在天津市作协工作,现任天津作协《天津文学》主编(执行)。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编审、文学创作一级、天津市签约作家。著有《佛道文化通览》、《世纪忏悔》、《话剧讲稿》、《死亡调查》、《寺院·宫观·神佛》、《中国社会问题透视》、《那年 那事 那物件——100个都市旧物》等作品集,另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报告文学数百篇散见于内地及香港几十家报刊。
本书是他的记人散文集。
内容推荐
《浮生似水》本书是一部记录城市小人物的散文集。书稿选取了作者记忆深刻又各具特色的城市小人物,文章对他们的行为、心理、语言及环境展开了细腻深入的描写,人物形象传神生动,创作风格新颖独特。
全书共收录三十余篇记人散文,笔法平实老道,抓住人物的特点娓娓道来,不虚饰、不美化,注重人物的独特与体验的独特。文章感情真挚,写别人的事,抒自己的情,具有一己的私人化叙事特点,文章公开发表后,多次被全国最佳散文选本收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浮生似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映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522090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402
CIP核字 2020162631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