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 |
内容 | 作者简介 田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兼美国唐研究协会会长。大学时代立志于中国文学研究,曾赴台湾学习中文。199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师从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1998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获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道教研究专家柏夷(Stephen Bokenkamp)教授。毕业后,曾任教印第安纳大学、马里兰大学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五代文学,除本书外,还著有《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情与文士文化》(One Who Knows Me: Friendship and Literary Culture in Mid-Tang China)。 目录 中文版序 致谢 导论 为友谊写真 第一章 中唐文学文化语境中的友谊 友谊的话语 历史范型 社会与文化语境 第二章 建构网络:友谊、恩主与名望 寻求恩主为知己而写作 “推销”孟郊:友谊与襄助 成为白居易:友谊与名流 第三章 同声相应:友谊与诗歌酬唱 中唐时期对于诗歌酬唱和友谊的看法 合作与竞争:韩愈与孟郊的联句 争辩过去:元白之间的怀旧唱和 第四章 知与被知:友谊的认识论 致友人书的认识论层面 理解:运用对友谊的认知 误解:调和批评与争执 尾声:认知的缺席 第五章 同慰死生:友人去世之后的友谊践履 友朋之铭 祭文与友谊践履 韩愈生死书写 结语 同与异 参考文献 译后记 导语 《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在中唐文学革新的大背景下,总体上论述了中唐的文化新变对文人友谊和文学产生的影响,又从文化史的脉络透视了中唐文人在安史之乱之后新的历史空间中如何利用友谊在科场上夺取功名,在文场上相互竞合,从而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文人共同体,创造出中唐独特的文学表达。 《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是近年来北美汉学界“文学文化史”研究系列的新著,从一个新的角度呈现了唐代文学的内在肌理。 内容推荐 《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意在讨论友谊与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中唐文学如何表现友谊的,文人友谊对中唐文学革新产生的影响。全书五章围绕着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切入友谊与文学的互动,第一章考察了中国古代传统中的友谊话语,以及中唐友谊形成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唐科举文化、文人文化的“去中心化”、中唐文人的责任感与改革精神对中唐友谊文化形成的影响。第二章则讨论了中唐文人两种类型的友谊,即文人与恩主(或座主)、文人之间的友谊。后面三章,则分别从唱和诗、书信、祭悼文的角度切入文学如何表现友谊,甚至是文人去世之后的友谊。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知我者(中唐时期的友谊与文学)/中国中古学术思想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田安 |
译者 | 译者:卞东坡//刘杰//郑潇潇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西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51677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3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94 |
CIP核字 | 2020141811 |
中图分类号 | I206.42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