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第一章 聚焦博士写作
第二章 文字工作与身份认同
第三章 把章鱼放入罐中
第四章 抓住文献的关键点
第五章 重新考虑人称
第六章 给导师的语言学工具箱
第七章 组织论点
第八章 论文之外的发表
第九章 院校与博士写作实践
参考文献
| 图书 |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给导师的教学法第2版)/教育教学与人才成长研究文库 |
| 内容 | 目录 导语 第一章 聚焦博士写作 第二章 文字工作与身份认同 第三章 把章鱼放入罐中 第四章 抓住文献的关键点 第五章 重新考虑人称 第六章 给导师的语言学工具箱 第七章 组织论点 第八章 论文之外的发表 第九章 院校与博士写作实践 参考文献 导语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不仅对学生是个挑战,对导师也同样是挑战。从与导师们的交流中我们发现,从学生通过资格考试直到毕业,写作都是个大问题。导师们常常把学生形容成两类:会写的和不会写的。常见的问题主要是行文松散、论点不清、文献冗长。导师有很多谜团:为什么我的学生不会阐述论点?怎样能让他们写得简明扼要?怎么做能帮他们写得有逻辑?为什么他们的行文缺乏自信? 指导学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实践。这项实践是熟手和新手之间的合作,是历经多年完成研究项目并把它变成学位论文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中,导师的起点是作为专家指导整个过程——必读的文献、田野调查或者文本调查的设计、论文写作。渐渐地,导师开始放手让学生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建立权威,“学生”的身份逐渐被“研究者,学者”的身份所代替。 成长为学者是写作博士学位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指南类书籍以讨论技巧为主,本书把写作与身份认同融为一体的特性作为博士生指导的核心。 内容推荐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给导师的教学法》2006年出版了第一版,2014年再版,得到了广大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广泛好评。本书与其他指南书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出发点不是直接告诉博士生怎么完成论文,也不是告诉导师应该怎么教,事实上由于学科差异这也很难办到;本书主要的特点在于提供了一种讨论和探究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的“语言”。著者多年的经验和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导师在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的时候缺乏讨论写作的恰当的“语言”,这种语言的缺失导致双方在交流上的障碍(一个直接的例子就是导师只能告诉学生某篇论文的学术水平不够,但为什么不够却很难用语言精确地描述出来)。本书用了大量的比喻,深入浅出地开辟了一个讨论如何辅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的有效空间。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博士生导师,但对于博士生和初入学界的青年学者都是难得的经典参考图书。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如何指导博士生学术写作(给导师的教学法第2版)/教育教学与人才成长研究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澳)芭芭拉·凯姆勒//(英)帕特·托马斯 |
| 译者 | 译者:陈淑华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22756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8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5 |
| 出版时间 | 2020-03-01 |
| 首版时间 | 2020-03-01 |
| 印刷时间 | 2020-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35 |
| CIP核字 | 2019283728 |
| 中图分类号 | H152.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2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40 |
| 宽 | 170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