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进神奇的纳米世界(科技)/青少年科普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为什么说最早发明火箭技术的是中国人?为什么林德曼受中国两句谚语的启发而发现“食物链”?为什么英国工程师学会要选举詹天佑为该学会会员?在清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要在中国大办学校?为什么中国活水杉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本书将从科技史话、现代科技这两个方面,为你一一解答,带领我们走进神奇的纳米世界,感受科技的神奇!

内容推荐

本丛书按学科门类设计框架结构,分为10卷。是一部从中小学生的知识结构,课外阅读需求和学习心理出发,着眼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全面素质而编撰的课外科普读物。

本套丛书是广大青少年朋友进入知识王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把钥匙,为广大青少年的探索科学之旅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书为《走进神奇的纳米世界》之“科技”。

目录

科技史话

 为什么说在中古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远远高于西方

 为什么说现代物理学是建立在中国道家哲学的思维模式之上

 为什么中国古代科学家常采用一种直观外推的思维方式

 中国清代的乾嘉学派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吗

 为什么说最早发明火箭技术的是中国人

 为什么林德曼受中国两句谚语的启发而发现“食物链”

 为什么说最早提出生物进化思想的是中国人

 为什么说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战国历法的最大成就

 为什么说我国战国时的甘德可能是最早发现木卫三的天文学家

 为什么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却没提出地心说

 为什么说《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工艺的百科全书

 为什么说凿井技术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为什么坎儿井是新疆人民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灌溉技术

 为什么说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伟大杰作

 为什么说中国人开挖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

 为什么说最早发现大熊猫的不是法国人而是中国人

 为什么说炼丹术孕育了中国古代的化学科学

 为什么说中国农业的历史既悠久又辉煌

 为什么说中国的传统农业并不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体系

 为什么英国工程师学会要选举詹天佑为该学会会员

 中国铁路的铺设是封建中国从古代迈向现代步履维艰的写照

 为什么说《金刚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为什么说“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为什么说火药的发明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

 为什么说中国长城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为什么把寺院、佛塔和石窟称作中国佛教三大建筑

 为什么说我国古代建筑在宋元时期进入成熟和高度发展的阶段

 为什么商周时期又称青铜时代

 为什么说我国冶铁技术曾领先世界两千年

 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

 为什么中国的丝织技术对世界的纺织技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中国的麻织技术已有近6000年的历史

 为什么说毛毡和丝絮是中国最早的无纺织布

 为什么说蜡染和绞缬染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

 为什么说世界纺织史上的两次飞跃之一发生在中国

 为什么中国的棉花与棉布在鸦片战争前能够自给及远销

 为什么说黄道婆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什么中国曾被称为“赛里斯”

 为什么英文“瓷器”的发音与英文“中国”的发音相同

 为什么说周朝是我国酿酒业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没有作出“地理大发现”

 为什么说徐霞客的家庭环境在他的地理考察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说由康熙领导的全国地图测绘是中外测绘史上的创举

 为什么说最早发现新大陆的是中国的佛教徒

 为什么说徐光启是西方科学与中国传统学术结合的划时代人物

 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打开了西方科学进入中国的大门

 在清代为什么有那么多外国人要在中国大办学校

现代科技

 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要率先研制“两弹一星”

 为什么说反西格马负超子的发现是我国学者的一项世界级成就

 杨振宁为什么称中国准晶体研究“是世界少数几个中心之一”

 我国学者为什么要花20多年时间进行浅海声场研究

 为什么中国活水杉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试读章节

科学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就在于通过它认识未知世界。如果一碰到直观外推无效的未知领域,就用不可证伪的思辩作出自圆的解释,那么,这种理论还有什么科学价值呢?古代科学家不但用阴阳来解释火药爆炸,而且还可以解释电、磁场、地震等一切自然现象。似乎“阴阳相感”成了不受时空变化的影响、能解释世界万物、“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实际上这种理论已经走到了尽头,失去了科学理论存在的活力。这样的理论结构常常会导致两种结果的产生,一种结果是坚持了直观性,保卫了科学中朴素的唯物论倾向,但大量的自然现象并不能用直观外推来解释,坚持直观,就会在理论上牵强附会。第二种结果是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认为“天道渊渊,人不可知”,或者用思辩的天人感应来附会自然现象。

中国古代科学理论就是在上述两种结果中回旋,往往是脱离出一种,马上又陷入了另一种。东汉时期的伟大思想家王充,对董仲舒以来愈演愈烈的“天人感应”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王充在很多场合是用直观外推来批评“天人感应”的,这使他具有很多杰出的见解,同时又带来了一些错误的认识。他认为天是个具有硬壳形状的实体,“夫天者,体也,与地同”,像地上的房屋列于地表一样,天上的星宿也是附着于天壳之上。“宅舍附地之体,列宿着天之形。”这种看法是用房子比天,是直观外推,看来是“平天说”,即天与地是两个无限大的平面,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比浑天说落后,甚至比古代已有之的盖天说还不如。更为荒唐的是,王充对日月是否是圆球形的也表示怀疑。他举例说古人看到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不是圆的,其看上去所以圆,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的缘故。实际上,大地是什么样的,最终应从天文观察中抽取理论,仅靠直观外推是不行的。王充的失误并不是他个人的错误,而是由中国古代科学家思维模式的共性决定的。正因为这种认识模式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理论上没有建立逻辑构造型体系。

直观外推法不灵的领域太多了,所以很多哲学家喜欢把自己的科学理论搞得模棱两可,甚至自相矛盾。这样任何时候都不会错,比如作为理论大家的朱熹,有些观点就是自相矛盾的。在朱熹的宇宙模型里,天地白天时自左向右旋转,夜间又自右向左旋转。同时,朱熹还同意张载的天地均左旋而有迟速不同的见解。他甚至还用张载的这个学说来解释七曜运转和制定历法。作为一个大哲学家,居然可以容忍自己的理论模型中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学说同时并存,这是任何一个逻辑构造型理论体系中不能允许的。这种情况,在我国古代的科学理论中是极其常见的。

中国清代的乾嘉学派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吗

在明朝晚期,一些讲求“经世致用”,不满空谈理学的学者,在研究古典著作方面,投人了极大的热情,越研究越感到读懂古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对于古代的名物、典章、制度以至文字声韵、训估等都下了一番求实考证的工夫。从此开创了考证学这门学问,这里面的名家有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后来,到清朝初期,由于屡兴文字狱,人们的思想和学术研究受到了极大限制,迫使学者们多去选择考证古典文献这条比较保险安全的道路。再加上朝廷为了控制和笼络一批士大夫,康熙年间,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等大型类书和工具书。乾隆、嘉庆年间开设了四库全书馆,网罗各门学问的专家学者三百多人,把所著录的古籍一一加以校勘注释并作了提要。于是考证学就大为兴盛起来。乾嘉时期考证学派在学术界占绝对优势,所以又称乾嘉学派。

虽然乾嘉学派在学术界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研究方法对科技发展有一定的贡献,乾嘉学者在古典文献的考证方面做出的成绩确实非常出色。但是,问题在于整个清代的学术都以考证为主,而且大兴考证学,这显然使得学术风气流于繁琐,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规律的探讨研究,从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种结果与欧洲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和促进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乾嘉学派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曾把乾嘉学派与欧洲文艺复兴进行了比较,他说:“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内容,皆与欧洲文艺复兴绝相类,而欧洲文艺复兴期经过以后所发生之新影响,则我国今日正见端焉。”这一对比,既可说明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又可促使我们更深入探索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外因素。P11-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进神奇的纳米世界(科技)/青少年科普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000805
开本 16开
页数 1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