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实甫是他的字,大都(今北京)人。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解读人:张燕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西厢记》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 图书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西厢记(平装) | 
| 内容 | 作者简介 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实甫是他的字,大都(今北京)人。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解读人:张燕瑾,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西厢记》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内容简介 《西厢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剧”之一,作者为元代王实甫。其创作本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叙写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层层阻挠和礼教束缚,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体制宏伟,结构精整,文采斐然,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西厢记》由著名学者张燕瑾先生解读,内容包括导读、全剧文本及注解、篇章点评和旁批四部分。通过解读,导引读者深入了解并研究《西厢记》故事,欣赏《西厢记》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 内容推荐 《西厢记》故事本于唐代元稹《莺莺传》,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极具诗情画意。《西厢记》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西厢记(平装)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元] 王实甫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36789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48页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5 |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 首版时间 | 2019-12-01 | 
| 印刷时间 | 2019-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618 | 
| CIP核字 | 2019111394 | 
| 中图分类号 | I23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2.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40 | 
| 宽 | 171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