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胜局
内容
编辑推荐

继《大败局》之后,又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MBA式企业教程。

企业成长的历程,凝聚着智慧的结晶。本书用鲜活的事实、精辟的见解、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调揭开联想、盛大、国美等成功企业的神秘面纱,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业、成长,并逐步壮大的。翻开本书,细细品位,必有一章或一节会引起你的共鸣。

目录

联想:蛇吞大象,铸就lT老大 /l

第一桶金和汉卡问世 /4

从“平底快船”到“大船结构” /7

始于辉煌,终于辉煌的强大传奇 /10

打造“百年老店”和塔顶浪尖的新一代领军人 /12

从边缘黑马到中原逐鹿 /16

并购上演“蛇吞象”/18

联想大事记/21

葵花档案联想集团渐进创新的企业文化/22

个案研析联想国际化vS海尔国际化/24

世说新语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之10大担心/29

观潮者说可做的与该做的/31

阿里巴巴:中国式成功/33

偶遇互联网 /35

农村包围城市 /36

在互联网的冬天安然过冬 /38

“阿里巴巴C2C年内要做行业第一” /40

“会赚钱的公司”/42

阿里巴巴大事记/45

葵花档案做你想做和该做的事 /46

个案研析辉煌的失败 永远的8848/48

世说新语中国电子商务:我从独木看到了森林/50

观潮者说一中国电子商务之昨日今朝/52

观潮者说二中国企业:走出你的西方情结 ,55

盛大:传奇永不终结,61

才俊青年誓入网络世界 /63

启动盛大 开创IT神话 /65

游戏霸主期待创造历史 /68

并购新浪与“迪斯尼”蓝图 /70

盛大大事记/72

世说新语盛大陈董事长,你为什么不反微软垄断?/73

观潮者说伟大的公司与大公司 176

中集集团:走出去的美好179

从“小”到“美好” /81

征战东瀛 屡败屡战 /83

走出去的背后 /84

做大做强 永无止境 /85

内外兼修执著专注 /86

中集集团大事记/88

葵花档案麦伯良:走在全球化进程的路上/91

个案研析从中集看成功企业三要素 /93

国美:连“胜”诀/99

低价出击,连胜京、津、沪 /101

国美低价“低”从何来/103

现代化服务铸就硬品牌 /105

商界无域 相容共生 /106

国美明天更美好/108

国美大事记/109

个案研析国美Vs苏宁:家电连锁巨头品牌战略差异/11 2

世说新语一国美:永远的价格杀手? ,118

世说新语二国美:持续竞争优势何在? /120

红石:将“眼球经济”进行到底,123

玩转“经典”和“概念”房

(What——盖什么样的房子) /126

公关作秀与转危为安

(How——怎么盖房子) /128

“西游记”和从北京到海南

(Why——为什么造房子) /130

中国房地产界的“规则破坏者”

(Who——潘石屹其人) /132

潘氏建筑别样红

(Where——在哪里建房子) /134

红石大事记/136

葵花档案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10大理论/1 38

世说新语潘石屹——无限风光在险峰/141

腾讯QQ:“聊出”个未来1145

从聊天中寻找商机/148

“玩也是一种生产力”/149

专注下的拓展/151

慎思后的整合/152

在整合与挑战中前行 /154

大事记/腾讯QQ156

个案研析一腾讯Vs盛大: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大神话? /156

个案研析二得与失的平衡——腾讯境外上市融资案例解析/161

蒙牛:品牌赢遍中国/163

乘着“大自然”的东风高歌猛进 /165

新一代“标王”的广告之战 /168

匠心独运的品牌战略 /170

蒙牛大事记/173

个案研析伊利:品牌软肋/174

世说新语煮酒论蒙牛/177

观潮者说“造名”无过,“概念”无罪/181

养生堂:概念出成功/183

“概念”饮用水:“天然水”+“有点甜” /186

“概念”饮料:混合果汁+“喝前摇一摇” /187

概念出成功之“概念制造”/189

概念出成功之“概念推广”/190

养生堂大事记/192

葵花宝典养生堂:画好营销的“圆”/193

个案研析养生堂vs金施尔康:巅峰对决/196

世说新语一养生堂:能否成为中国的宝洁/199

世说新语二养生堂如何走下去/20l

铜锣湾:在新业态的前端领跑,203

问世间,HALL为何物 /205

事事先行升级战 /206

接过中国商业维新的最后一棒 /207

第一座HALL的拔地而起 /208

在迂回中圈地扩张 /210

模式竞争力之一 /211

模式竞争力之二 /213

个性化生存的本土通路 /214

铜锣湾大事记/216

葵花档案一陈智:MALL带给中国的5大变化/217

葵花档案二陈智全方位剖析“铜锣湾”/218

个案研析体验盛大的寂寞 中国三大MALL各有难念的经/22l

观潮者说铜锣湾:能走多远? /228

试读章节

潘氏建筑别样红

(Where——在哪里建房子)

1987年,初闯北京的潘石屹找到北京市一轻局的局长,说想找块地盖房子。对方说,地多的是,咱们一起去转转看。大概看了十多块地之后,转到了东三环口红星二锅头厂这块地。红星酒厂的设备是解放初期的老设备,是市政府强令拆迁的对象。周围是一大片泥地,后面是淤泥腐臭的通惠河,门前正在修桥修路,乱哄哄的。然而,就是这样一块毫不起眼的地,潘石屹却一言敲定——咱们也别看了,就这地。朋友们都劝他说,潘石屹你出来自己做,第一个项目找这么块地,后面是个臭水沟。前面一个烂泥坑,行吗?潘石屹回答:“行,要看发展,最关键的是看发展。”

他在京东建起了“现代城”,这个项目在1998年获得首都建筑艺术委员会评定的建筑艺术创作优秀设计方案一等奖。

很快,现代城就成为概念成功的典范,开启了北京乃至全国房地产业的所谓“概念时代”。实际上,潘石屹的房子如果仅仅是贩卖概念,可能没有多少人理会,它真正的成功之处,源于它的前卫:将任意开间、智能化网络布线系统等写字楼概念引人居住领域,将简约使用到住宅布置上,利用位置优势及居家办公的潮流塑造出一个兼具两种功能的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因为红石推出的每一个概念都是经“前卫”、“另类”、“个性”等时尚词汇包装过的,因此。现代城卖得相当火,而后来,坊间开始留传一句话:潘石屹一开口。上帝就发笑。

随后几年,红石公司先后至少推出了四个概念:现代城公寓。S0HO现代城、建外SOHO以及建筑师走廊,当然还有潘石屹于2001年7月在解释自己为何重返海南建设“博鳌蓝色海岸”时推出的新概念——第二居所。这些概念房的魅力远远超过了那些真真切切的样板问,它们携裹着一种全新的产品设计,更代表着一种生活理念,使很多人因为抵挡不住概念房的诱惑而去买现代城或“博鳌蓝色海岸”的房子。潘石屹心中最理想的中国建筑是与时俱进的,绝非一成不变的。房子的功能永远适合是不可能的,把灵活性留给未来,把可能留给明天。房子的生命才会长久。

紧随SOHO现代公寓之后建成的建外SOHO现代城,位于北京长安街上、国贸中心正对面,居于北京的商业中心地带。这座总占地面积为12.28公顷(东西长约760米),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建外SOHO,不仅仅沿袭了现代公寓在居家或办公空间上所提供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顺应了当前中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小型私营公司迅速增长的大趋势。

如今,具有现代的、高效的、年轻的、有生命力的、灵活的、知识型的等建筑精神的建外SOHO,和SOHO现代城一起,成为了北京城的一道风景。

现在,当人们夜晚经过北京建国门外大街上的国贸时。相信没有人会错过路边的“建外SOHO”,它像灯塔一样点燃了北京的黑夜,正如潘石屹每次推出的房产新项目一样,吸引了世界各地媒体的眼球。

长城脚下的公社(又名亚洲建筑师走廊)是红石在北京延庆县水关长城附近投资开发的高档生态住宅。项目占地8平方公里,潘石屹旨在此创建一个当代建筑艺术博物馆,收藏当代建筑艺术并为中国的建筑时代留下精品的“建筑师走廊”。一期共有12栋建筑,包括一个俱乐部和11栋别墅,分别由12位亚洲著名建筑师设计建筑师走廊。代表了崛起后亚洲的建筑思想和建筑艺术。

9月7日,在威尼斯双年展第8届国际建筑展上,来自中国的张欣凭借长城脚下的公社(亚洲建筑师走廊)获得了“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获奖之后的亚洲建筑师走廊,再次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无疑。捧回这样的大奖对再次提升公社知名度是件好事。谁都知道把钱搁在自己兜里最踏实,可潘石屹却说,公社是建筑博物馆,是用来收藏的,谁给钱也不卖,只能租。  对此,潘石屹的解释是:“新鲜的东西不怕卖不出去,我常跟员工说。要做就要做得像日本的索尼一样,千万别做成松下和三洋。索尼第一个把黑白电视推向市场,别人都看黑白电视,索尼又生产彩电。现在的市场上,只要是最新款的数码相机准是索尼的。”这,又是潘大师的精明之处了。

从北京南下转战海南之后,潘石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博鳌镇开发建设博鳌蓝色海岸。

博鳌蓝色海岸是红石在海南岛的博鳌投资开发的大型现代风格的别墅群。博鳌蓝色海岸位于海南岛琼海市博鳌镇,这里自然风光秀美,既有烟波浩渺,潮汐起落的南中国海,也有湖光山色,明净如镜的万泉河,加上众多椰林葱郁,植物茂盛的小岛点缀其间,宛如一处人间仙境。

去过博鳌的人都说,应当在博鳌水城门前树立一个牌子,上书:前方100米就是天堂——这是一片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水边别墅群。115栋2—4层的白色建筑静静地卧在水边,四面落地的玻璃窗让房子的每个角落都能得到阳光的抚摩,视野中有水,有伸进水中的木甲板,有植物繁茂的院子和自己的露台……如今,博鳌已经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永久会址,在论坛规划区内,五星级酒店、别墅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高科技智能化通讯设施、一流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已经玩转“概念”、“经典”房的潘石屹,正在他追求“纯粹的商人”——大师的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我们希望,他能在建设过豪华富贵之后,真正造出一系列属于穷人的经典——那种“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理想国境界,能成为潘大师的下一个经典。P.134-136

序言

从A到A+:寻找中国式成功路径

在中国企业界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人到野外郊游,忽闻野兽尖利的嚎叫声。千钧一发之际,一个人赶快从背包里拿出运动鞋,手忙脚乱地换上鞋准备逃跑。另一人不解,问他:“野兽跑得比人快,你换运动鞋有什么用?”

换鞋的人答道:“我不需要跑得比野兽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说完那人登上跑鞋一溜烟跑了。第二个人则不慌不忙,蹲在地上把鞋脱了,爬到树上去。野兽不会爬树,于是往前追,危险再次留给了换上运动鞋的人。

“对手来了,硬拼是不行的,惟有创新才能求生。”这是经济学家厉以宁在2004年11月28日召开的2004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上所说的一句话。

2004年,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年,许多国内企业选择在这一年的年底之前争相上市,以募得更多的资金,储备更强的实力,以应对WTO后风头强劲的外国企业的入关冲击波。而且,即使仅仅出于自身的做大做强,中国的本土企业也不能一直在老路上狂奔丧命,而应该努力寻找各自“上树”的办法。

的确,从A到A+,中国企业必须走一条立意创新的成功之路。

这里的A是指优秀,A+是指卓越。

如果中国的企业及企业家们于匆忙前行中偶然回首,一定会惊异地发现,不知不觉间,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已经悄然走过了27个年头,在这近30载光阴中,在不断探索发展向前的过程中,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度沉睡的东方雄狮终于清醒,并进发出了第一声怒吼。27载光阴流转,中国也已经从一个政治大国逐渐转型为一个经济强国,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一次次证明了中国巨龙再次进入了一个影响世界的年代,曾经的经济落后国家正一步步挺进世界经济的核心。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前进的脚步,也活跃着一群斗志昂扬的企业家,他们凭着卓越的智慧、超前的眼光、坚韧的意志,引领着中国的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中国狂潮,取得了无数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无论是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所上演的一出“蛇吞象”的好戏,还是阿里巴巴成功跻身于全球最大、最好的电子商务网站;无论是盛大在互联网的游戏天空中所铸就的财富神话,还是腾讯QQ在聊天中所开拓出的成长天地;又或者国美从一家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店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电器连锁;又或者蒙牛借船出海,凭借自己的品牌冲击,成功位列中国乳业三甲,并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中华民族一向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如今的中国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优秀者辈出,这里,我们不能一一列举,只能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企业,揭开他们成功面纱的一角,看看隐藏其后的或辗转曲折、或一路阳光的成功路径,以期给后来者以借鉴,给失败者以警醒,给成功者以启示。

创新不一定成功,但不创新则可能灭亡

回眸新中国56年历程,中国已经经历过两次创新浪潮。

第一次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其特征为“封闭状态下自主创新”,国家是此次创新浪潮的主体。

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其特征为“开放状态下全面引进”,企业成为此次创新浪潮的主体。此次创新走向成功的历程中,以市场换技术方式的全面引进,使得中国企业走上了一条捷径,缩短了技术与能力的差距,但并未真正获取自主开发原创性技术的创新能力。

现在,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借助全球产业格局调整的重大机遇,中国企业悄然开始了第三次创新浪潮。

这次浪潮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获取了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充分利用全球开放市场的条件,通过掌握“构架性”软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快速进入产业分工的高增加值环节。

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大的经济转轨国家,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市场。

中国企业的成长,在经历了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后,一批优秀企业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此番迈向成功的路,将变得更加宽广开阔。

在创新驱动阶段,中国企业在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状态下,可以凭借原创性的“产品与服务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为己所用”的技术和资源。形成“自主品牌”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行销和服务于全球市场。

同时,在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共性技术和产业生态支持下,中国企业通过能力积累最终实现原创性技术创新,更进一步接近成功。

也就在三五年内,中国必将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再多一些时间,中国必将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多变时代,正处于一个巨变世界。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幻中,中国企业能够与时代俱进,能够与世界俱进。因为创新能把一种潜能变成一种优势,而优势必将缔造成功。

从A到A+,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决定性的行动、一个伟大的计划、一个杀手级创意构想、一个好运气,或灵光一闪而造就。相反的,转变的过程好像无休无止地推动着巨轮朝一个方向前进,轮子不停转动,累积的动能愈来愈大,终于在转折点有所突破,一跃而过。

从A到A+,从优秀到卓越只是一个过程,企业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基业长青。能够基业长青的企业必须拥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心只想赚钱,而是一方面保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刺激进步。换句话说:就是“从优秀到卓越的观念”——“保持卓越的绩效”——“基业长青的观念”——“永续卓越的企业典范”的树立。

创新是一种永恒,蜕变是一个过程。这种永恒与过程。不仅是一个话题。更是一种追求。而成功将是这一话题与追求的最好注解。

纵观中国的优秀企业,在如今的鲜花与掌声、光环与荣耀之外。他们大多几经沉浮、数度辗转,许多同行或大众在看到了他们成功的光环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之前的辗转曲折:他们在创业之初,曾经走过了怎样的艰辛困难?他们又如何从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小企业。成长为一个极具世界影响力的超大企业集团?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方法。从而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里,我们将用鲜活的事实、精辟的见解、独到的视角、犀利的笔调揭开这些成功企业的神秘面纱,看看他们是如何创业、成长,并逐步壮大的。

希望这本书能给那些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打拼、奋斗的企业家。以及所有关心中国企业命运的人,以一定的启示,这也是我们编撰这本书的根本用意和最大欣慰了。

当然,我们的经济还在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国家还未真正的强大,我们广大的正在奋斗拼搏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或者正在积极发展的企业,能够扬长避短,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辉煌。终有一天站在世界经济的中心,扬眉吐气,龙梦成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胜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慧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847691
开本 16开
页数 2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3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9: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