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信睿周报第二十二期 |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对新冠疫情的溯源,再次引发人们对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存这一话题的讨论。本期《信睿周报》“起点”邀请了四位作者,分别从动物行为学、伦理学、人类学和艺术的角度谈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内容简介 对新冠疫情的溯源,再次引发人们对如何与野生动物共存这一话题的讨论。本期《信睿周报》“起点”邀请了四位作者,分别从动物行为学、伦理学、人类学和艺术的角度谈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研究与思考。 目录 从未被正视的羁绊:在城市,与野生动物共存/王放 规范伦理学视角下的动物保护/刘玮 人类学的“动物他者”:物种间民族志的疑点与可能性/周雨霏 动物的诗性再现:解析郑马勒实验电影/装置《贝壳里的一季》/龙缘之 “新金石学计划”:拓片的跨时空对话/魏离雅专访 机器人是人吗?/邱仁宗 社会性昆虫如何应对同伴的死亡?/孙倩、王新国 作者简介 王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曾任美国美国史密森学会博士后,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种间关系和适应性等。王放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教育、政府沟通和推动政策落地的工作。从2019年12月起,包括他在内的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发起了“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邀请公众在上海参与以貉为代表的城市野生动物研究与保护工作。 文摘 野生动物保护从业者往往认为他们在保护这个世界的本质,甚至认为人类和野生动物应该有平权的一天。他们保护的是野生动物作为生命的存在,而非它们的“价值”。 ——王放 我们虽然有相对清晰的规范理论,但是在应用伦理学领域,依然有很多模糊的边界需要澄清。然而不管怎样,我相信,在这个时代每一个有道德意识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刘玮 跨物种人类学家向“人类他者”学习,也向“动物他者”学习,并将两种他者知识结合。而就像“教育”或“学徒制”一般,一种逼近“真实”的、具身性的物种间知识,只有通过长期、深入的参与观察才能获取。 ——周雨霏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信睿周报第二十二期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王放 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CN11-0281-202022 |
| 开本 | |
| 页数 | |
| 版次 |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0-04-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