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峰, 1978年出生于武汉市,长江航务管理局新闻中心主任记者。2001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水运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曾派驻上海、青岛记者站工作。参加了重走长征路、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2010年世博会、长江黄金水道等全国性重大采访活动。有新闻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记者》和《新闻前哨》杂志,为中国运报社记者。
| 图书 | 长江文明之旅-山高水长:引航救助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周永峰, 1978年出生于武汉市,长江航务管理局新闻中心主任记者。2001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水运报社工作。历任记者、编辑,曾派驻上海、青岛记者站工作。参加了重走长征路、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2010年世博会、长江黄金水道等全国性重大采访活动。有新闻理论文章发表于《中国记者》和《新闻前哨》杂志,为中国运报社记者。 内容简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依水而居、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危险。引航救助与航运形影相随,既是江河运输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驾船人趋吉避凶的本能选择。本书在参考和吸收前人和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引航的萌芽、引航从业者的诞生、引航职业的特性、引航的演变作了来龙去脉的追溯;对引航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向读者呈现了长江引航这个职业的艰辛与荣耀。并从长江天险导致的船难事件说起,通过对涉及水上人命救助的历史事件、人物、史料记载、诗词歌赋等资料的整理与取舍,描述了长江流域古代民间救助、官方救助的史实,探索了这些救助方式形成的原因、发挥的作用及其对长江航运的影响。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巡航救助体制的建立、发展与现状的描述,将长江流域*上人命救助的前世今生全景似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们依水而居、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危险。引航救助与航运形影相随,既是江河运输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驾船人趋吉避凶的本能选择。本书在参考和吸收前人和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引航的萌芽、引航从业者的诞生、引航职业的特性、引航的演变作了来龙去脉的追溯;对引航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向读者呈现了长江引航这个职业的艰辛与荣耀。并从长江天险导致的著名船难事件说起,通过对涉及水上人命救助的历史事件、著名人物、史料记载、诗词歌赋等资料的整理与取舍,描述了长江流域古代民间救助、官方救助的史实,探索了这些救助方式形成的原因、发挥的作用及其对长江航运的影响。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长江巡航救助体制的建立、发展与现状的描述,将长江流域水上人命救助的前世今生全景似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长江文明之旅-山高水长:引航救助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周永峰 |
| 译者 | |
| 编者 | 周永峰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265275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59页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43 |
| 出版时间 | 2019-07-01 |
| 首版时间 | 2019-06-01 |
| 印刷时间 | 2019-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04 |
| CIP核字 | 2019105227 |
| 中图分类号 | U675.98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湖北 |
| 长 | 240 |
| 宽 | 168 |
| 高 | 24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