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书 | 庄子百句 |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撷取《庄子》百句精华,准确把握核心旨趣。 作者简介 陈引驰,文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道家、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专家,著有《无为与逍遥:<庄子>六章》《佛教文学》《文学传统与中古道家佛教》等多种学术著作。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陈引驰教授凭借多年来道家研究之心得,择取《庄子》中深富智慧、极具启示意义的段落百句,精心选释。以贴近现实的视角与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庄子精义加以阐述引申,将经典中的智慧引入现实生活,使读者得以轻松进入庄子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中华先贤的思想表达,进而寻找到经典与内在生命的共鸣。 目录 引言:庄子能和鱼说话吗 精彩书摘 “有用”有什么用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 注释: 自寇:寇,采伐。自寇,自取砍伐。 膏火:用来点燃照明的油膏。 桂:桂皮,可供食用。 译文: 山中的木材,是因为长得好而自取采伐;油膏,是因为可以照明而自取煎烧;桂皮可以食用,所以被人砍伐;漆树有用,所以被人割皮取漆。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物的用处,而没有人知道无用之物的用处。 庄子非常喜欢以树为例来讨论人生大问题;这里且提及“漆可用,故割之”,据记载,他曾任“漆园吏”,有一种解释这是管理漆园的官员,或许有些道理吧。 山木之所以被砍伐,因为在世俗的眼光中,它是有用的;正因为有用,所以丧失了自己的生命。生长得笔直成材的树木先被砍伐,甘甜的水井先为人饮用,以致枯竭(《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因而,庄子以为是山木自己招致祸害。油膏、桂漆都是如此。 庄子警告人们,不要以为通常所谓有用、无用是永远有效的,不能以此为标准来估价所有事物。他给出了不少反例,《人间世》记载,南伯子綦到商丘,见到一棵大树,非常之大,足以荫蔽千乘车骑,仔细一看,树枝弯曲不可以承担栋梁之重任,而树下面的主干则中心裂开无法做棺椁,尝尝叶子,唇舌都将烂伤,闻一闻,能让人晕三天。于是南伯子綦感慨道:这树真是不成材啊,因此才长得如此高大(“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这样以“不材”而得享天年的大树,庄子率弟子在山中行走时也曾见过,庄子的观感与南伯子綦一样:“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山木》) 然而,这些大树果然是世俗所谓的无用吗? 那就得看在什么意义上来说有用和无用了。这些大树,从成材的意义上说是无用的,而从保全生命、尽其天年的角度则确实行!反过来,那些栋梁之材,固然被人认为有用,但生命都失去了,站在它们自身的立场上,这些“有用”有什么用呢? 庄子站在生命本位的立场上,提出了与世俗所谓有用、无用不同的判断。这有理论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与那个生命时时刻刻处在危险中的时世有关。现实是残酷的,宋国有一个叫荆氏的地方,那里树长到手可把握的大小,就有人将其砍去做栓猴子的木桩;长到三、四围粗,被砍去充当栋梁;长到七、八围粗,就可以做整体的棺材了。真是无有孑遗啊!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庄子百句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陈引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6657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81 |
| 版次 | 1 |
| 装订 |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 首版时间 | |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23.5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