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访谈录/陈应松文集
内容
内容推荐
《访谈录/陈应松文集》收录了陈应松访谈记载,包括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底层叙事”中的艺术问题、灵魂的守望与救赎、我沉溺于我的文学创作中、文学要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存在、我不想虚构虚幻的幸福、收回我们的文学故土等,帮助读者更加了解陈应松的文章。
作者简介
陈应松,生于1956年,祖籍江西余干县,生于湖北公安县。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为新世纪“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现为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
出版有长篇小说《猎人峰》《到天边收割》《魂不守舍》《失语的村庄》,小说集《陈应松中篇小说自选集》《无鼠之家》《一个人的遭遇》《陈应松小说》《陈应松作品精选》《呆头呆脑的春天》《暗杀者的后代》《太平狗》《松鸦为什么呜叫》《狂犬事件》《马嘶岭血案》《豹子最后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星空下的火车》,随笔集《春夏的恍惚》《灵魂是囚不住的》《所谓故乡》《世纪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镇逝水录》,诗集《梦游的歌手》《中国瓷器》等50多部:《陈应松文集》6卷:《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选》4卷。
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小说学会大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选刊》小说奖、中国环境文学奖、上海中长篇小说大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梁斌文学奖、华文成就奖(加拿大)、湖北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等.2014年获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湖北文化名家”称号。曾7年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的“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十佳。
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波兰、罗马尼亚、日、韩等文字。
目录
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
“底层叙事”中的艺术问题
灵魂的守望与救赎
我沉溺于我的文学创作中
文学要在更宽广的世界中存在
我不想虚构虚幻的幸福
收回我们的文学故土
每个人都是乡村的守灵人和夜哭者
还是孤独地战斗吧!
作家应该有起码的诚实
守住自己的底线
“底层叙述”的当事人
与语言和灵魂之灾搏斗
陈应松:硬山柔水冷笔温情
关注乡村的疼痛
爱泥土,更爱石头
与基层作者站在一起
一部让人心痛的作品
寻找大地上的真理
人是大地的一种植物
在大地上索取营养
人兽博弈的思考
写作对我意味着生活
写作是一种冒险
一吼落繁星
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创作
文学创作与生活
感言与问答
导语
本书是陈应松对其参与的访谈录的记载,包括《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创作》《文学创作与生活》等。每一次访谈均是一场交底的对话,在访谈中读者不仅更加了解陈应松的文章,对其写作的初心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书评(媒体评论)
陈应松用极富个性的语言,营造一个瑰丽多姿、充满
了梦魔和幻觉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建立在神农架上但又
超越了神农架,这是属于他的王国,也是中国文学版图上
的一个亮点。
——著名作家莫言
陈应松的创作个性及为明显,他的小说总是直面人生
的种种惨淡相,以疯狂的心理折射出社会发展中的某种让
人感到震撼的痛苦。
——复旦大学文学院博导、著名评论家陈思和
精彩页
在大地和时代深处呼喊
乡愁·自然情怀
张艳梅(著名文学批评家、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春天了,校园里满眼繁花似锦,每天走过那些花香弥漫的校园小径,我的心里总有一种奇怪的感动和感伤,感动是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美好,感伤是这些美好并不能让我们忘却时代的病痛。那我们就先从大自然谈起,可以吗?在我心中,您是纯真的大自然之子,是大地的守护神。读到您写恩施大峡谷,写油菜花田、天涯听海、神农架的秋天,还有天山、向日葵、胡杨林、戈壁滩、雪夜的静谧、深冬的料峭、三月的春意,我都非常惊叹,那种奇美幻美之境,已经达到汉语言的最高境界了吧。自然之美与人生之境,在您的文字里,彼此光照,这种光,曾经瞬间温暖我的生命,并且长久地令我为之深深感动。能说说您为什么对自然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吗?作为神农架的代言人,您常常说起北纬30°的奇观绝景,神秘莫测,“高山藏幽谷,深海隐玄机”,您如何看这些大自然中的未解之谜?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是否如自我认知一样,存在着太多的局限?您对大自然的爱延伸出来是怎样的人文关怀?
陈应松:我其实是个野孩子,跟所有乡下的孩子一样,是在露天生长的,在忍饥挨饿,在风雨雷电中摸爬滚打长大的。我十六岁看见电灯,十四岁见到长江。冬天下雨下雪上学打赤脚提着布鞋去学校。后来又在水运公司干过五年。到了武汉大学求学时,我除了冬天穿鞋袜外,其余三季都是拖鞋,去地动道玉先生也是拖鞋。我以为这是正装,从没意识到是教养问题。他们您是教养,我说是习惯,因为我从小到大就是这样生活的。我从小性格内向,关注的东西不是入,而是沉默寡言的动植物,前年春天我还在小区看过半太的蚂蚁斗殴。两边的兵蚁出动了数百万大军混战,我想阻止这场战斗,我想动它们不要打了,但它们不听我的。我听说蚂蚁怕蜂邮笔画圈,于是买来了婚娜笔,画了几条线让它们各自回巢,但杀红了眼的蚂蚁根本不怕蜂邮笔,依然杀得天昏地暗。第二天早上我再去看,厂横遍野,估计伤亡百万。后头我到了神农架,重新唤醒了我的关注,如果不从事写作,我依然会热爱山野,依然会经常跑山里去。再后来我又到家乡州挂职,每天田间地头,简直太开心了,把我童年少年的记忆全唤醒了。一个人去哪儿,完全是小时候兴趣的驱使。所以我的作品中大量出现自然山川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写字人,我比许多写字的幸福,因为我不仅认识还能书写野草和其他庄稼植物,我的作品中有大面积的自然气息,这只能说是老天对我过去乡下贫苦生活的补偿。我写自然山川是非常投入的,有一套自己的表达方式。
大自然的生生死死十分神秘,也十分热闹,生与死很近的例子是我们那儿出门就是坟垄,许多棺材是开裂的。我们上学路上要经过一座乱葬岗子,男孩子们越是不能做的事越要做,越是恐怖的地方越好奇,比如我们就干过用相子去棺材里捣死人。到了晚上,没有电灯,四野漆黑,鬼火遍地。没见到鬼的人很少,不谈鬼的人没有。在我们那儿,没有鬼的世界是寂寞的,人和鬼混居在一起。所谓敬天地敬祖宗,就是敬鬼神,你敬鬼神才能爱亲人爱世界。楚人好巫鬼,说的就是荆州人。荆州人对巫鬼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写作者的来路不同,我所谓喜好的神秘感,不如说是我心底的恐惧感作祟。我如今依然没有走出我少年时对世界整体的认知。比如,我出差一个人住时,必须开灯睡觉,必须放一把刀子在枕头下。我特别恐惧黑夜。我还有一整套退鬼的办法,是小时候大人教的。这也许是出生在北纬30°人的可笑宿命。写作就是表达你对世界的看法,我这些年,老感到我笔下有一种恐惧感在左右着我。
P1-2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访谈录/陈应松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应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9441218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88
CIP核字 2019231607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0
15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