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敦煌艺术十讲(精)/敦煌艺术书系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敦煌艺术的很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一个代表,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体现,它在美术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至今仍然焕发着艺术生命力,感动着一千多年后的现代人。所以,怎样看待敦煌艺术在中国美术目前的价值?怎样继承这些富有生命力的美术遗产从事现代中国的美术创作?这些问题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本书分十个专题,从美术发展史的角度系统探讨了敦煌艺术在中国绘画史、雕塑史、书法史乃至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此外,还涉及了敦煌壁画、彩塑、敦煌写本书法以及敦煌艺术与中靠前地以及中亚、印度的比较研究。 目录 讲 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 交流促进繁荣——敦煌艺术的产生 二 中国传统文化对佛教艺术的渗透与改造 三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古代文化 第二讲 敦煌壁画与中国传统绘画 一 中国传统绘画两大系统的形成 二 佛教艺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冲击与拓展 三 从敦煌壁画看中国佛教美术的成就 第三讲 敦煌壁画风格 一 来自印度或西域的样式 二 魏晋以来的中原绘画风格 三 中原风格的变化与敦煌壁画风格演变 四 隋代的新风格 五 人物画成熟的时代 六 青绿山水的原相 七 吴带当风寻迹 第四讲 敦煌彩塑艺术 一 早期彩塑的外来风格与中原风格 二 隋代——风格的转变期 三 走向世俗化的唐代 第五讲 飞天艺术新探 一 天人、诸天与“飞天” 二 古印度关于阿卜莎罗及乾闼婆的传说 三 印度古代艺术中的飞天 四 飞天与中国的神仙 五 双飞天——从印度到中国 第六讲 故事画的艺术 一 单幅构成的故事画 二 长卷式连环画的兴起 三 隋代故事画的承先启后 四 连环画的成熟 五 全景画面的构成 六 屏风画的兴起 七 小结 第七讲 敦煌壁画与中国画空问构成 一 故事画的解读 二 叙事性的经变画 三 净土图式经变画 四 经变画中的建筑及其空间表现特征 五 佛国之景与人间之景 六 小结 第八讲 从敦煌艺术看大唐气象 一 雄强的开拓精神 二 盛唐之音 三 华丽时尚 四 胡风东渐 第九讲 敦煌写本书法艺术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写卷书法 二 隋代的敦煌写卷书法 三 唐代的敦煌写卷书法 四 敦煌书法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十讲 敦煌艺术与中国现代美术 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画坛及对美术发展的思考 二 敦煌艺术与20世纪中国艺术家 三 常书鸿及敦煌艺术研究所对敦煌艺术的研究与推广 后记 再版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敦煌艺术十讲(精)/敦煌艺术书系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赵声良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物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05774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01 |
| 版次 | 1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 首版时间 | 2020-01-01 |
| 印刷时间 | 202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838 |
| CIP核字 | 2018233618 |
| 中图分类号 | K879.21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