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影像背后(Ⅱ2005-2014吕克·达内电影手记) |
| 内容 | 作者简介 吕克·达内,达内兄弟中的弟弟,比利时著名电影导演,与英国导演肯·罗奇、迈克·李等齐名的欧洲社会电影杰出代表。 1970年代开始联合执导纪录片与剧情片,但直到1996年,才凭借影片 《一诺千金 》在世界影坛崭露头角,并奠定自身的独特风格:影片多描述移民、失业者等社会底层人士的生活状态,其视觉语言简练、直接,与内容完美切合。之后的 《罗塞塔 》(1999)、《儿子 》(2002)、《孩子 》(2005)、《罗尔娜的沉默 》(2008)受到国际影展和评论界的一致认可,而《罗塞塔》和《孩子》在戛纳电影节上两度夺得金棕榈大奖——达内兄弟由此成为比利时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导演组合。近几年,其作品《单车少年 》(2011)和《 两天一夜》(2014)也荣获多个国际奖项。2019年,《年轻的阿迈德》获得第7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目录 影像背后之谜思——法国左翼哲学及文化(代译序) 影像背后II(2005—2014) 剧本 单车少年 两天一夜 导语 《影像背后》一书收录了多次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比利时著名导演达内兄弟的电影创作手记和两部获奖电影的剧本,不仅有助于电影爱好者更好地欣赏达内兄弟的电影作品,更可供导演、编剧乃至电影学者进行研究、讨论和借鉴,作为“作者电影”的第一手文献,甚至是研究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切入点。 内容推荐 《影像背后II》一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电影创作笔记,记录和分享了达肉兄弟在构思创作《罗尔娜的沉默》《单车少年》《两天一夜》等知名影片过程中,对于剧本方方面面细节的思考、修改,对于演员的选择,对于机位的运用,以及对于电影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思索等等。其中亦包含了面对观众、媒体意见的反思,以及创作过程中汲自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各领域的灵感源头。 第二部分是笔记中提到的两个剧本:《单车少年》和《两天一夜》。第一部分的思考与探索在这一部分中得以具体呈现,即便没有观看过影片,读者也不难通过剧本文字,感受到达内兄弟的影像魅力及艺术造诣。 本书不仅有助于电影爱好者更好地欣赏达内兄弟的电影作品,更可供导演、编剧乃至电影学者进行研究、讨论和借鉴,作为“作者电影”的第一手文献,甚至是研究欧溯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切入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影像背后(Ⅱ2005-2014吕克·达内电影手记)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法)吕克·达内 |
| 译者 | 译者:王恬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00597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40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90 |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 首版时间 | 2020-08-01 |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32 |
| CIP核字 | 2020108776 |
| 中图分类号 | J90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185 |
| 宽 | 116 |
| 高 | 20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