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比较研究
内容
内容推荐
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文学研究领域,回到神话、回到史诗,重新开始与古人对话,用现代的眼光,以异文化作为参照来解读史诗,可以帮助我们回溯民族文学的源头,引导人们重新思考文明的发生、发展与传承。蒙古族史诗和印度史诗因其对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和文学建构真实地记录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轨迹,成为各自民族文化的精髓。本书从史诗的文学发生、史诗主题与民族精神、史诗与宗教的关系、史诗的文学功能、史诗的原始思维特征、史诗审美、史诗人物,以及诗学等方面对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进行了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王艳凤,女,1962年出生,蒙古族,文学硕士。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生导师,东方文学研究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1984年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到内蒙古师大文学院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工作至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文学,重点对蒙古史诗与印度史诗、荷马史诗进行比较研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内蒙古高校重点项目,自治区“外国文学精品课程”等。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研究成果曾多次荣获内蒙古社科成果政府奖二、三等奖。
目录
绪论
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文学发生
节 独特的地缘环境是史诗发生的土壤
第二节 个体觉醒和社会转型催生了史诗的创作
第三节 民族融合与文化互渗引发了史诗的分化
第四节 神话是史诗形成的文化质料
第五节 史诗的流变加剧了史诗的发展和变异
第二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宗教文化
节 萨满教、婆罗门教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三界”文化
第三节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自然崇拜意识
第四节 史诗人物的宗教文化色彩
第五节 史诗讲唱中的宗教仪式与宗教祭祀
第六节 宗教文化比较之困惑
第三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文学治疗和禳灾功能
节 文学人类学理论与史诗阐释
第二节 史诗文学功能的生发土壤
第三节 史诗的文学治疗功能
第四节 史诗的文学禳灾功能
第四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原始思维特征
节 史诗的直感形象性思维
第二节 史诗的整体性思维
第三节 史诗的神人互渗性思维
第四节 史诗的原逻辑性思维
第五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故事主题和民族精神
节 史诗中的战争及其展示的战争观
第二节 史诗中的婚姻及其反映的伦理观
第三节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体现的民族精神
第六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人物形象
节 英雄形象比较研究
第二节 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第七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审美意识
节 史诗的自然审美意识
第二节 史诗的生命审美意识
第三节 两个民族史诗审美意识异同的原因
第八章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的诗学研究
节 史诗的分类问题
第二节 史诗的叙事与构篇
第三节 史诗的隐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蒙古族史诗与印度史诗比较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艳凤//阿婧斯//吴志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62399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494
CIP核字 2020059493
中图分类号 I207.22,I351.07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