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诚信/中国人格读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道德观念,重视对自身人格的建设,重视诚信在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今天新的历史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散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又一次突显出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一个人没有诚信,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究竟该怎么培养自己的诚信呢?我们要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从今天社会的感人事迹中接受鼓舞,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朱宝元、高占祥编著的《诚信》针对青少年读者,讲述历史和现实中诸多诚信事迹,弘扬了诚信的精神,介绍了诚信在中华民族精神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论述了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

内容推荐

朱宝元、高占祥编著的《中国人格读库》系列图书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由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中学的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诚信》为其中一册,论述了诚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观念、重视自身人格建没的民族。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很早就开始对诚信的概念进行阐述和论证,几乎所有重要的思想家都对诚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今天再要提倡诚信,首先应当知道诚信的源流,明白诚信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诚信的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

目录

第一章  诚信是什么?

 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诚信的观念

 二、诚信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诚信有什么用?

 一、日常人际交往中的诚信

 二、社会活动中的诚信

 三、诚信的重要性

第三章  如何才能做到诚信

 一、诚信需要自觉的行动

 二、诱惑和考验面前不动摇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诚信的观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观念、重视自身人格建设的民族。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很早就开始对诚信的概念进行阐述和论证,几乎所有重要的思想家都对诚信有自己的思考。我们今天在要提倡诚信,首先应当知道诚信的源流,明白诚信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诚信的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样就需要追根溯源,了解诚信最初是什么意思。

在最开始的时候,“诚”和“信”是两个概念,后来因为它们之问有内在的联系,所以才慢慢联系在一起使用了。我们分别先来看看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看看它们合起来是什么意思。

我们现在可以追溯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和金文,在这两种早期的文字中,“诚”是一个形声字,它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左边是一个“言”,右边是一个“成”。中华民族的远古先民在造“诚”这个字时赋予了它“以行成言”的意思,也就是说:行动和说出的话相符,就是“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左边的“言”实际上就是一个“舌”字,表示嘴里说出的话就是。“诚”的这种意思代代相传,一直没有偏离它最初的意思,后世的学者思想家们强调诚信要“言必信,行必果”,也是根据“诚”最初的意思推导出来的。

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这听上去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是十分值得钦佩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很多这种人,他们为了信守诺言,做到“诚”,下了很大的功夫,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唐朝的鉴真和尚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时期,也是对外交流十分频繁的时期。鉴真是盛唐时期前往日本传播唐代文明和佛教文化的高僧,他历经磨难矢志不渝,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人物,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推崇。鉴真东渡日本,不仅传播了佛教。而且在建筑、雕塑、医药、文学、饮食等各方面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被日本人民尊敬地称之为“盲圣”、“日本律宗太祖”、“日本医学之祖”、“日本文化的恩人”等。而他六次东渡的壮举,最开始就是来自一句诺言。

鉴真和尚十四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精研佛教律宗学说,五十五岁时,鉴真成为扬州大明寺的住持,听过他讲法的人有四万之多。公元742年,扬州来了两位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他们久闻鉴真的大名,佩服鉴真的学问,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教,也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去日本只能穿越万顷波涛的大海,是一件万分凶险的事情。大明寺的僧人们一个个默然不出声,只有鉴真缓缓开口说:只要是为了弘扬佛法,我自己的这一条命又算得了什么呢。鉴真这一段斩钉截铁的话,开启了六次东渡的序幕,也用自己剩下的生命见证了一个“诚”字。

公元742年冬,鉴真和二十一位弟子、四名日本僧人开始了第一次东渡的准备。他们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建造船只,因为穿越大海的船建造起来十分复杂,所以需要地方官员的支持。幸好当时日本僧人手中有李林宗写的信,李林宗是宰相李林甫的堂兄,有了这一层关系,扬州仓曹李凑也来帮助他们准备东渡的事情。刚才说过“诚”字从“言”,与言语有关。鉴真大师的东渡是为了践行自己的话,也因为话语的缘故受到了阻碍。鉴真有一位弟子叫道航,他平时就好诙谐,在准备东渡的时候,他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听了这话,以为真的要把自己扔下,一气之下竟然跑到官府,向地方官举报说鉴真等人造船是要和海盗勾结在一起攻打扬州。扬州是著名的海港,海上贸易发达,因此海盗也十分猖獗。淮南采访使班景倩听到如海这样说,大吃一惊,派人把参与东渡的所有僧人都抓了起来,虽然没有多久事情就弄清楚了,鉴真等人也被释放,但班景倩还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鉴真大师第一次东渡还没有出发就失败了。

公元744年,经过更加周密的筹备,鉴真带领着十六位僧人,还有雇佣的各种工匠,一共一百多人再次出发。结果他们尚未达到大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被风浪打沉了船。在当地渔民的帮助下修好了船,刚一出海,又遇到了大风暴,风把他们的船一直吹到了舟山群岛,他们好不容易靠上了一座小岛,在岛上待了五天才获救,被安置到浙江宁波阿育王寺。转眼已经是春天了,绍兴、杭州、湖州、宣城各地寺院都来邀请鉴真去讲法,第二次东渡又不得不结束了。

结束在各地的巡回讲法之后,鉴真回到阿育王寺,准备第三次东渡。越州的僧人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们担心鉴真的安危,认为日本的僧人荣睿应该对此负责。因此他们向官府控告荣睿潜伏在中国,是为了引诱鉴真去日本。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将荣睿抓了起来,送往杭州。荣睿在押解的途中用装病的办法逃离。鉴真的第三次东渡之行也就没法继续下去了。P3-7

序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对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后记

讲了那么多关于诚信的故事,有一个故事不能不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曾经路过卫国的蒲邑。正好当时公孙氏在那里作乱,有几个参与的人害怕孔子把这里的消息传出去,就威胁孔子说:你必须许下诺言,不去卫国的都城,不把蒲邑的事告诉都城的人,我们才会放你走。不然的话,你就永远别想走了。孔子一口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与蒲人约定不去卫国的都城。

约定好后,蒲人就让孔子离开。孔子带领弟子往卫国都城方面就走,根本也没管之前的约定。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您是要去卫国的都城吗?”孔子说:“是啊。”子贡问:“您不是与蒲人约定不去卫国都城吗?”孔子说:“是的。”子贡问:“约定之后不去遵守,您不就成了不守信用的人?”孔子对子贡说:“不去卫国都城难道是我们愿意的吗?”子贡说:“不是,是蒲人强迫我们的。”孔子说:“强迫别人做出约定,是仁义吗?是明智吗?”子贡说:“当然不仁义、不明智。”孔子说:“那对不仁义、不明智的人,我们又为什么要守信用呢?”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道德观念、重视对自身人格的建设,重视诚信在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今天新的历史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又一次突显出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一个人没有诚信,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究竟该怎么培养自己的诚信呢?我们要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从今天社会的感人事迹中接受鼓舞,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与此同时,还要像孔子一样,由“诚”而“信”,在诚信这个问题上,言语很重要,行动更重要,而绝不能忘记忠实于自己的本心,只有这样,诚信才能从内到外地成为一个人固有的人格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诚信/中国人格读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宝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907445
开本 16开
页数 1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5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1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5318018
中图分类号 D432.6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8: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