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孟子全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内容
亮点展示

5a66f783N0cf1e09a.jpg

编辑推荐

论理雄辩气势充沛的语录体哲学巨著,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儒家经典,激励万千之士的儒家学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自古以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势磅礴的雄辩智慧《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受益一生的处世智慧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孟子所谓的学问,不只是知识的学问,也包括生命的学问。对于人心的陷溺、迷失,如何自救?归根到底,就是要把放散的心找回来。“我心安处是吾乡。”如何才能求得一颗安定的心,是人生最为重要的课题。读懂《孟子》,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内容简介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目录

卷 一/ 梁惠王上
卷 二/ 梁惠王下
卷 三/ 公孙丑上
卷 四/ 公孙丑下
卷 五/ 滕文公上
卷 六/ 滕文公下
卷 七/ 离娄上
卷 八/ 离娄下
卷 九/ 万章上
卷 十/ 万章下
卷十一/ 告子上
卷十二/ 告子下
卷十三/ 尽心上
卷十四/ 尽心下

前言/序言

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在他去世一百多年后,由于孟子的继承和发展而变得更丰富,更系统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苑囿里,终于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孟子》作为中国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而又有较大发展。他的“仁”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主张通过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保民”,只有施行“仁政”才能无敌于天下。这种主张在当时未能行得通,但却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因此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统治者多为人民的生存条件着想,对残害百姓的君王,他痛加指斥,认为可废可弑。这旷古未有的议论,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是闪现于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道强光。孟子不但讲“仁”,也强调“义”。“义”的本意是行为合理适宜。孟子把“义”作为人的行为选择的最高标准。利义相比,应轻利取义;生死关头,也要舍生取义。“义”的内涵各时代当然有所不同,但义利选择问题,永远存在。因此孟子的义利观影响深远,对我们民族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性善”、“性恶”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孟子是“性善”论者。他说:“人性之善也,人皆有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把“性善”具体阐述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心”,认为对应这“四心”的仁义礼智不是外加的,而是“我固有之”的,但他又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即要自觉地向自身内心去追求,才能得到。这就是“反求诸己”,是宋明心性之学的先导。其实,人之初无所谓性善性恶,在长大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作用,才有了向善向恶的变化。性善虽是孟子的理论预设,但他在分析人的实际道德状况时也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孟子的“人格”论影响深远。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地位。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怎样蓄积“浩然之气”?那就是:一要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二要“动心忍性”,有意识地在逆境中磨砺意志;三要“存心养性”,就是要清心寡欲。孟子的这些主张和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贡献。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自古以来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诚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从以上对孟子及其主要思想和影响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历史地位。孟子阐述的一些关于人类社会、关于人自身的带有普遍性的道理,即使在今天也仍然富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对于《孟子》的解读,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读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需要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今天,我们需要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而要了解传统文化,必须了解儒家思想,了解孟子的思想。为此,我们精心编著了《孟子全集》一书,力求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接近《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沐浴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权威注译版本,在编撰体例上不惮繁琐,对《孟子》七篇凡260章逐一从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集式的解读。原文以杨伯峻版《孟子译注》为主,参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四书章句集注》。译文部分以直译为主,为了行文的顺畅我们还兼用了意译,但力求不背离《孟子》的思想精神。注释部分主要是针对一些较为难懂和有争议的字词进行重点阐释,广搜博采各种注译本,汇同比较,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力求做出最合理的解释,在前人误释或难解之处,我们不因袭旧注含混而过,而是重新考证,作出新的解释。书中所设的“历代论引”,意即引用历代名人经史典籍中的相关篇章对《孟子》进行进一步阐释,以期起到经史互为佐证,帮助理解的作用。评析部分,以简短有力的文字,或对原文内容及背景知识进行介绍或提要,或就其思想内容进行阐释,或结合当下现实生活加以发挥,力求在清晰隽永的话语中还原先哲的博大和深刻,给其心灵注入鲜活的生命力,从而指导人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史例解读”是以经典的实例故事对《孟子》语句或篇章意旨进行阐解与再认识,是一种延展、联想阅读,故事的趣味性、生动性以及强烈的现实感,能够激发读者的发散思维,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先贤孟子思想的理解,以期收到曲径通幽、触类旁通之效。本书版式新颖,设计精美,一改以往古典著作的沉闷风格,读来有古雅、轻松、蕴藉的感觉。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著者注入了些许认识和感悟,但更多的还是参考了他人的一些著作,在这里,向这些著作的作者和编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学识水平所限,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孟子全集—中华传统文化核心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品主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23966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4-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