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下去但是要记住
内容
内容推荐
文学以其独特的方式既立足于又面向着时代与社会。本书选取史铁生、薛忆沩、梁鸿、韩寒及何怡等人的代表作品,以哲学的视角给予观照,从跨越20世纪50—80年代的阅读经历当中,感受时代变迁的脉络,更借以捕捉那些横亘在心灵深处永不褪色的话题:时代的碾压、现实的束缚、生命的抗争、希望的追逐、善意的救赎……
作者简介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学、中西伦理思想史。主要学术专著:《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历史与理性》、《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等;主要译著:《伦理学概论》,[美]梯利著、《道德箴言录》[法]拉罗什福科著、《沉思录》[古罗马]马可·奥勒留·安东尼著、《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美]诺齐克著、《伦理学体系》(主译)[德]包尔生著、《正义论》(主译)[美]罗尔斯著等。
目录
五零后
向死而生,面史而思
平等的进展与困境——《平等二十讲》序言
送铁生远行
上帝与政治
一个人怎样进人历史?——重读史铁生的早期小说
命运与爱情——重读《务虚笔记》
活下去,但是要记住——莫言作品中的乡土历史与生命记忆
六零后
寻求永恒的最初那一段路程一《遗弃》修订版代序
“世纪末少年”的意识苏醒一《不肯离去的海豚》序
为何失望,以及可以抱有何种期望?——《与故土一拍两散》序
七零后
贴地飞翔——从梁庄到吴镇
八零后
韩寒想和这个世界谈些什么?
生长着的写作——何怡《旧欢如梦里》序
后记
导语
本书是作者近年间阅读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些文章选编。书中以历史与文学为切入点,寻找关于生命存在的样态。对于作者而言,关注和阅读那些有影响力或生命力的文学作品,是进入时代和社会,尤其是进入其中生活着的人们的心灵的最好途径,但仍然要从思想,尤其是哲学的角度关注文学,且其中时间与生命的概念是恒久的。
后记
这本文集主要是收录我近四五年来阅读当代中国文学
的笔记。不过,要在这里说明一下的是,虽然我很有兴趣
用学术之余的时间去关注和阅读那些有影响力或生命力的
文学作品,并认为这是进入时代和社会,尤其是进入其中
生活着的人们心灵的最好途径,但我也毕竟不可能像在年
轻时候那样去关注了。而且,我更多的还是从思想,尤其
是哲学的角度关注文学,且最为注意的是其中时间和生命
的概念:从时代、历史一直到永恒。由于接触到某些作品
常常会有某些偶然的机缘以及个人的好恶取舍,又由于我
从艺术的角度关注较少,不免会漏掉一些同样值得阅读的
作品。所以,本文集只能是一种带有个人眼界特点和局限
性的阅读,虽然我希望它或还能算一种可“管中窥豹”的
深入细读。
本书的编排大致采取了一种按作者生年的时序,分为
“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和“八零后”四个
时段。但我阅读最多的还是我同龄人,即50年代出生的作
者的作品,而史铁生又是重中之重。我希望通过对这些从
“50后”到“80后”作家的阅读,我们还是能相当清晰地
看出当代中国时代与社会变迁的一些重要线索,尤其是其
中生命和心灵的展开和仍然受到的限制。
何怀宏
2013年7月30日初写于乳山
2016年9月6日修改于尔湾
精彩页
向死而生,面史而思
20世纪的世界和中国都曾卷起过巨大的风暴,但临近世纪末的时候,看来却基本上趋于平息。一位致力于倾听的音乐家梅纽因曾总结20世纪说,这个世界曾经唤起了人们的最大希望,最终却毁掉了理想和幻想。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在世纪末静静地思考。他在他“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于是很早就脱离外在喧嚣的集体行动,而努力向自己的内心深掘。然而,他的思考仍然深深地反映和折射出这个时代和民族的命运。他甚至就像是代中国而病,为中国而思,其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对整个20世纪中国的一个思想总结。这位作家就是史铁生。几乎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生”如此长久地被“死”的阴影紧“贴”;也没有谁像他那样——生命始终像坚硬的“铁”一样地顽强。史铁生的一生是贴近地向死而生,而他的思考也是紧密地向史而思。这一“史”既包括个人的心灵经验史,也包括社会的激烈变迁史。本文在此仅涉及他面向20世纪对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历史哲学最核心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平等与差别
史铁生在他的写作和思考中敏锐地抓住了20世纪最激动人心和最具号召力的一个关键词——“平等”。作为一个残疾人,没有谁比他更切身地感受到人们事实上的差别,他当然渴望平等,甚至还渴望卓越,这样一个好汉子,不说思想和写作的才华,本来还是可以展示身体的矫健和优秀的。但是,他在长久的、并且今天仍在持续的抗争的同时,也深深地知道了自我的限度,知道了普遍需要的悲悯。
的确,“平等”是20世纪乃至整个近代以来的最强音,甚至在整个人类历史中也始终贯穿有这一斗争的主线,就像史铁生在《务虚笔记》结尾写到的:“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寻找平等,这样上帝就造就了一个永动的轮回。”多少运动和斗争都是围绕着平等而旋转,平等也的确在近代以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是否能够无限制地追求平等呢?追求平等是否又可以牺牲他人的自由乃至生命为代价呢?而且,这种无限制的平等追求最后是否恰恰会达到它的反面——比如说是某一个人和所有其他人之间的极端不平等(独裁)呢?以及我们是否就要因此对各种各样的优秀和卓越弃之如敝屣呢?或者说,我们只还保留一种卓越,那就是在带领人们追求平等中的卓越;我们只还保留一种英雄供我们顶礼膜拜,那就是在这一斗争中涌现的政治领袖。但这可能恰恰是“少数精英获取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在奴隶的欢呼声中他才能成为英雄,而且这是一个更为聪明的英雄。”
史铁生在“游戏平等墓地”一文中写道:“‘一切职业、事业都是平等的’,这恐怕只是一个愿望,永远都只是一个愿望。事实上,无论是从酬劳还是从声誉的角度看,世间的职业、事业是不平等的,从来也没有平等过,谁也没有办法命令它们平等。”然而,“在现实的舞台上虽不能消灭角色的差别,但在理想的神坛上必须树立起人的平等。”“唯当在理想的神坛上树立起人的平等,才可望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实(没理由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单送给某一个阶级,因为这是属于全人类的智慧和财富)。”他不希望事实上的平等,因为这不可能达到,甚至达到了将是一幅黯淡乃至可怕的图景。他指出比如爱情就永远不可能平等。但是,他希望法律的平等、权利的平等,并认为这是一种普遍的价值。
更进一步,史铁生深深体验到在20世纪中国那种持续不断乃至愈演愈烈、你死我活的斗争后面隐藏的“结”,乃至如何解开这个“结”的途径。他不仅看到社会、看到制度、看到肉身,也看到个人、看到生命、看到灵魂。新的结论不应当是“一个吃掉另一个”,而应是“仇必和而解”。他体会到人生的一种游戏和角色意识,把罪人不仅看作罪人,也看作是不幸者。于是,他主张:“当正义的胜利给我们带来光荣和喜悦,我们有必要以全人类的名义,对这些最不幸的罪人表示真心的同情(有理由认为,他们比那些为了真理而捐躯的人更不幸),给这些以死为我们标明了歧途的人以痛心的纪念。……我听说过有这样的人,他们向二次大战中牺牲的英雄默哀,他们也向那场战争中战死的罪人默哀。这件事永远令我感动。这才真正是懂得了历史,真正怀有博大的爱心和深重的悲悯。这时我才懂得,人类为什么要有墓地。此前我总是蔑视墓地,以为无用,以为是愚昧的浪费。现在我懂了,那正是历史的祭坛,是象征人类平等的形式。”
这至少对现代中国人来说是相当新颖的思想。所以,我们也许不必对埋葬了过去理想的废墟失望,新的希望、新的理想的幼芽可能又将在这废墟中生长。P6-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下去但是要记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怀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151855
开本 32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4
出版时间 2020-02-01
首版时间 2020-02-01
印刷时间 202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254
CIP核字 201924569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