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祖(1776-1866),自号青玉山房居士,清代士绅。年少时随父亲去云南,归乡后将这段经历整理成册,取名《南随笔记》。青年郑光祖因科考屡试不中,遂潜心治家、著书,至晚年完成《一斑录》,其内容驳杂,从天地、人事、物理至方外、鬼神,无所不谈,记述了其日常生活、乡居见闻、出游会友及经历过的水旱饥荒、兵乱民变。此外,郑光祖还编写了《虞东郑氏家乘》,搜集、整理、编印了游记作品集《舟车所至》。
| 图书 | 清末民初文獻叢刊:舟車所至(全二冊)(精装) |
| 内容 | 作者简介 郑光祖(1776-1866),自号青玉山房居士,清代士绅。年少时随父亲去云南,归乡后将这段经历整理成册,取名《南随笔记》。青年郑光祖因科考屡试不中,遂潜心治家、著书,至晚年完成《一斑录》,其内容驳杂,从天地、人事、物理至方外、鬼神,无所不谈,记述了其日常生活、乡居见闻、出游会友及经历过的水旱饥荒、兵乱民变。此外,郑光祖还编写了《虞东郑氏家乘》,搜集、整理、编印了游记作品集《舟车所至》。 内容简介 本书为清道光二十三年琴川郑氏青玉山房刊本。全书含十八种地理类史料:宁古塔纪略、朝鲜志、随銮纪恩、出塞纪略、塞北纪闻、西域旧闻、伊犁日记、维西见闻、纪闻、容美纪游、海国闻见、中山传信录、采硫日记、番境补遗、海上纪略、台湾地区使槎录、海录等,包含了四域边疆、周边邻国的记录,意在方便当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边疆的风土人情。书中作者的注释和评语,以及他对于收录游记的选择,都是结合自己曾经的从军游历经历所作,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内容推荐 本书为清道光二十三年琴川郑氏青玉山房刊本。全书含十八种地理类史料:宁古塔纪略、朝鲜志、随銮纪恩、出塞纪略、塞北纪闻、西域旧闻、伊犁日记、维西见闻、西藏纪闻、容美纪游、海国闻见、中山传信录、采硫日记、番境补遗、海上纪略、台湾使槎录、海录等,包含了四域边疆、周边邻国的记录,意在方便当时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边疆的风土人情。书中作者的注释和评语,以及他对于收录游记的选择,都是结合自己曾经的从军游历经历所作,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清末民初文獻叢刊:舟車所至(全二冊)(精装)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淸 鄭光祖 |
| 译者 | |
| 编者 | (清)郑光祖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朝华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5442924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册(886页) |
| 版次 | [影印本] |
| 装订 | 精装 |
| 字数 | 228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1144 |
| CIP核字 | 2018151625 |
| 中图分类号 | K928.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8.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18 |
| 宽 | 153 |
| 高 | 22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