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科技史话丛书——天文史话
内容
精彩书摘

星官与星图
由于对星空的不断观测,人们对星星逐渐熟悉起来。为了方便观测和记忆,人们逐渐把它们划分成群,各群的星数多寡不等,多到几十颗,少的只有一颗。把一群之内的星用各种假想的线联系起来,可以组成各种图形。于是很自然地,人们用生产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物品对这些图形进行命名。这样的群,古代称为星官。例如,连接北斗七星,构成一只长把的勺,和古代的酒斗——“斗”很相似,所以就取了“北斗”这个名字。又如箕宿四星,可连成一个簸箕的形状,所以起名为“箕”。古代的诗歌中就有对这些星群的形象比喻: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一般来讲,一些早期命名的星官,大都和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中较多接触的事物有关。例如,箕、定之类农具;弧矢、毕之类猎具;车、船、斗等生活用具;龞、狼等动物;老人、织女等人物。
据统计,在先秦着作中所记载的星官数大约有38个,包括的恒星数目大约有二百余颗。战国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石申(又被称为石申夫)所撰的《天文》八卷虽已佚失,但是,在唐朝瞿昙悉达编的《开元占经》中摘引有“石氏曰……”的条文,这个石氏应该就是石申及其学派。这些“石氏曰”的条文中涉及的星座,连二十八宿在内共有一百二十官,组合星数五百余颗,现在一般认为,这些星官中至少有一部分是石申时代留下来的。
司马迁着的《史记·天官书》是□早系统地描述了全天星官的着作。司马迁写该书的时候请教过当时的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同时也参考了当时还留存的战国时期甘德、石申、尹皋、唐昧等星占家的着作。
把全天的星按照某种投影原理,画在平面上就是星图。古代刻画星图的载体有丝帛、纸张、石板等。许多星图发掘于古代墓室。隋唐时期出现了以赤极为中心的圆形星图,这种星图中,赤道当然是个正圆,而不与赤极等距的黄道则是一个扁圆。
由于圆形星图存在着投影上的缺点,即星图上赤道以南的星官的形状变形程度很大,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在隋朝前后出现了一种用直角坐标投影的卷形星图,称作横图,横图对赤道附近的星官可以表现得比较好,但是,表现赤极附近的星官又发生了困难。为了避免这个困难,后来就分开来画,把赤道附近的星画在横图上,而把赤极附近的星画在另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圆形图上。星图的优点是形象,使人容易辨认星官。但是星图复杂,难以记忆。于是人们便开始借用带有韵律的诗文、歌诀来描述全天星宿。
……

目录

第一章三垣、二十八宿 / 1
星官与星图 / 1
《步天歌》 / 2
二十八宿 / 4
第二章星表与星图 / 6
石氏星表 / 6
星图 / 7
第三章异常天象的观测 / 11
中国古代对日食、新星及超新星的观测 / 11
关于1054年的天关客星 / 13
彗星的观测 / 14
中国古代对太阳黑子的观测 / 16
流星雨、陨星及极光的观测 / 17
第四章天球坐标系与黄赤交角 / 18
赤道坐标系——“入宿度”和“去极度” / 18
黄道坐标系 / 19
黄赤道坐标系的变换 / 20
地平坐标系 / 21
黄赤交角 / 22
第五章冬至时刻的测定和回归年长度的确定 / 24
冬至时刻的测定 / 24
中国古代对回归年长度的测定 / 25
第六章历法的安排 / 28
阴阳历 / 28
历法的制定 / 28
第七章二十四节气 / 32
第八章时刻制度 / 35
日的划分和记法 / 35
时刻 / 36
第九章圭表 / 40
定方向 / 40
定节气 / 41
定时刻 / 44
定地域 / 44
定回归年长度 / 46
第十章中国古代漏刻 / 47
单壶泄水型沉箭漏 / 48
多级补偿型浮箭漏 / 49
秤漏 / 50
漫流型浮箭漏 / 51
漫流补偿混合型浮箭漏 / 51
其他漏刻 / 52
小型民用漏刻 / 53
第十一章中国古代日晷 / 54
明朝以前的日晷 / 54
明清时期的日晷 / 58
第十二章浑仪与浑象 / 60
浑仪 / 60
浑象 / 63
第十三章论天三家——盖天说、浑天说与宣夜说 / 65
第十四章岁差的发现 / 70
第十五章刘焯与《皇极历》 / 74
第十六章一行及其《大衍历》 / 78
第十七章唐朝的中印天文学交流 / 83
第十八章沈括的《十二气历》——一部中国自己的阳历 / 87
第十九章郭守敬与《授时历》 / 90
第二十章元朝的中阿天文学交流 / 95
第二十一章利玛窦与徐光启 / 98
第二十二章明朝的历法改革 / 102
历法改革的背景 / 102
《崇祯历书》的编撰 / 103
从历法改革中取得的一些思想成果 / 104
《崇祯历书》的重要影响 / 106
第二十三章清初天文仪器的制造 / 108
黄道经纬仪 / 110
赤道经纬仪 / 111
地平经仪 / 111
象限仪 / 112
纪限仪 / 113
天体仪 / 114
第二十四章《谈天》的翻译 / 116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形式介绍中国古代到20世纪的科学知识,有故事,有知识窗,使读者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增加读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增加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书有大量精美图片,对了解相关知识有辅助作用,同时也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加直观。

编辑推荐

天文学是古代中国主要的自然科学之一,也是古老的科学之一,论述了中国古代天文从丰富翔实的天文记录、独树一帜的天文测量、自称体系的天文历法,巧夺天工的天文仪器、绵延千古的天文星占,到成就斐然的天文学家等内容,生动地呈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史及其成果。
《天文史话》中国古代天文学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先民观象授时的科学历史,是我们理解中国文化的一把有益的钥匙,有故事,有知识窗,使读者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了解,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以增加读者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增加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书有大量精美图片,对了解相关知识有辅助作用,同时也使所介绍的知识更加直观。

内容推荐
本书共二十四章, 内容包括: 三垣、二十八宿; 星表与星图; 异常天象的观测; 天球坐标系与黄赤交角; 冬至时刻的测定和回归年长度的确定; 历法的安排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科技史话丛书——天文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邓可卉
译者
编者 编者:邓可卉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78126
开本 16开
页数 120页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1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10
CIP核字 2018298945
中图分类号 P1-092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70
23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