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轴心时代的中华礼乐文明传播/中国大传播系列丛书 |
| 内容 | 作者简介 田杰,1979年11月生,安徽毫州人。北京印刷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教授。={匕京师范大学博士。主要从事传统文化传播、文化创意等学术领域的研究。近些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专著3部。主讲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中国文化史等课程。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古典礼乐传播制度与中华文明传播 第二节 经学与古典礼乐传播制度 第三节 作为文化传播仪式与典礼的古典礼乐传播制度 第四节 古典文献辨正:扫除近代成见,尊重古典文明 第二章 传疑时代:古典礼乐传播制度探源 第一节 何以从伏羲开始:温情与敬意的文化观 第二节 八卦、嫁娶、礼乐:伏羲之礼乐传播 第三节 教稼穑、明医药、设明堂:神农之礼乐传播 第三章 尧舜时代:古典礼乐传播制度肇兴 第一节 钦思文明,光被四表:帝尧之礼乐传播制度 第二节 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帝舜之礼乐传播制度 第三节 “中国”初现:中道之礼乐传播思想 第四章 前轴心时代:夏、商、西周时期礼乐传播制度的因循损益 第一节 “立教以忠”:夏之礼乐传播制度 第二节 “立教以敬”:殷商之礼乐传播制度 第三节 “立教以文”:西周之礼乐传播制度 第五章 轴心时代:晚周古典礼乐传播制度之崩溃与重生 第一节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崩溃 第二节 士阶层:“学在民间”的载体与固化 第三节 孔子:古典礼乐传播制度之“再造父母” 第六章 中国古典礼乐传播制度对后世教育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古典礼乐传播制度之核心精神 第二节 中国古典礼乐传播制度之优越性及其对后世之影响 第三节 中国古典礼乐传播制度对当前教育之启示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作为文化传播固定仪式的古典礼乐传播制度,成功塑造了整个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又顺利地使中华文明一代代传下来。本书研究了轴心时代作为文化传播固定仪式的古典礼乐传播制度,探讨了古典礼乐制度的起源、肇兴、因循损益、崩溃与重生,旨在促进中华古典礼乐制度的继承与重建。本书还探讨了古典礼乐制度对后世的教育与影响等,进而得出对我们当代教育有帮助的启示。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轴心时代的中华礼乐文明传播/中国大传播系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田杰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306881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0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80 |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18 |
| CIP核字 | 2020062310 |
| 中图分类号 | K892.9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3.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