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金冲及文丛
内容
亮点展示

c569609317588128.jpg

编辑推荐

作者是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其《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等被评为“中国好书”。该书稿详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本书诞生的过程:中共建党、大革命、土地革命、长征、延安整风、七大、三年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到胡乔木和胡绳如何对重要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定性,小到一字一句的斟酌使用,一次次的讨论,一遍遍的推敲,作者对这些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旁注。另外还有主要参与者的日记,以及本书作者所作的旁注等。

在该书中,我们将看到杨尚昆、胡乔木、胡绳、薄一波、邓力群等先生为党史书写提出的各自观点性的意见。我们也将知道,原来我们往日所熟习的党史观点是这样成形的,具体而微。

作者简介

金冲及,1930年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史和中国近现代史专家,原中国史学会会长。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复旦大学团委书记、教务部副主任、教学科学部副主任,文物出版社总编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复兴文库》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俄罗科学院外籍院士。主编有《毛泽东传》《刘少奇传》《周恩来传》《朱德传》《陈云传》《邓小平传略》。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刚出版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仍保持着很大影响。而系统地看看胡乔木、胡绳两位那么多次的讲话,对读者了解这本书的脉络线索和一些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写,对提高党史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能力,都是有益的。

胡乔木、胡绳讲话时,大多只有四五个人在场,并不是准备发言的。由于长期的职业习惯和训练,我对他们的讲话始终做了详细的记录。

目录

前 言

一 编写任务的提出

二 编写大纲的拟订  

三 上玉泉山修改初稿(上)  

四 上玉泉山修改初稿(下)  

五 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批准本书出版  

六 举行出版座谈会  

附 录  

附录一 胡乔木:写党史要有三个新的态度   

胡乔木:从大革命到抗战时期党史的若干问题   

胡乔木:关于《毛泽东思想概论》   

附录二 胡 绳:在毛泽东研究述评会上的讲话   

附录三 金冲及:忆胡绳同志

精彩书摘

序言

我在1990年和1991年参加了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本书的全过程,有幸听过先后主持这项工作的胡乔木、胡绳两位同志许多次讲话。

说“有幸”,不是例行的套话,而是由衷之言,因为这种机会并不容易得到。第一,胡乔木和胡绳是公认的中共党史研究的大师。他们是党的历史中许多重要事件的亲历者,又长期领导党史研究工作,有着很高的理论思维能力,在随便谈话中也往往能对党史说出一些常人没有想到的重要看法,可以启发人们去思考。第二,因为要编写一本简明的中共党史,反复讨论,工作时间持续近一年,胡乔木始终极为关心这本书的写作,胡绳更在大半年时间几乎全力以赴地主持这项工作。他们在这过程中,一直在认真地思考,不断提出许多问题来探讨,所以谈话的内容几乎涉及这七十年党史中的各个重要问题。如果没有这种特定条件,很少能听到他们这样系统地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意见。这实在是十分难得的。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后,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刚出版就发行了五百多万册。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仍保持着很大影响。而系统地看看胡乔木、胡绳两位那么多次的讲话,对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思路和一些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写,对提高党史工作者的思考和研究能力,都是有益的。

他们讲话时,大多只有四五个人在场,并不是准备发表的。由于长期的职业习惯和训练,我对他们的讲话始终做了详细的记录。有两个有利条件也便于我能够详细地做好记录:一是他们讲话的速度都比较慢,常常是一面思考一面讲,有时还有些停顿的间隙;二是他们都是江苏人,说话带有口音,而我的祖籍也是江苏,尽管他们说话的声音有时很低,我也能听清楚。所以,自信能把他们讲话的绝大部分内容记下来。

这些记录在我的笔记本中搁置了二十多年。现在我也八十四岁了。记的时候,为了图快,字迹相当潦草,不易辨识。有些话对不了解当时语境的人来说更不容易看明白。将来成为废纸也实在可惜,心里总觉得欠了一笔账,一直想把它整理出来,对后人还有点用。

当然,要整理也有顾忌:他们两位都不在了,我不敢肯定整理的记录是否百分之百都符合他们的原意。记录的字迹太潦草,有的地方连我自己也认不清了。还有,这些讲话当时在场的几乎都只有几个人,所以他们说话比较随便,有些是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未必都是考虑成熟的意见,把它发表出来好不好?但想来想去,这些记录下来的讲话中包含着很多珍贵的精神遗产,可以给人们以启迪。只要说明这只是记录稿,不是他们字斟句酌后写定的文章,整理出来总比变成废纸好,所以还是硬着头皮做了这件事。至于记录和整理中难免有少数同原来讲话有出入的地方,现在也无法再请他们自己核校了,如果有错误,只能由我负责,我想读者会谅解的。

因为大多数场合参加谈话的人很少,讲话比较随便,只要听的人明白就行了,所以有些地方他们的话讲得很简单,甚至有说半句的。为了便于读者明白,少量地作了些注,用不同字体来排印。

还要考虑这些话是二十多年前说的。历史的实践发展得很快,人们的认识也发展得很快,有些问题,他们后来的看法也会有变化,但这是历史记录,不能拿后来的认识去修改他们在二十多年前所说的话。只要读者把它放在二十多年前的历史条件下来读,就不会有什么误解了。

整理的工作量不小,我年纪大了,又不会用电脑打字,确实有点望而生畏,所以采取由我拿着记录本子读,金以林录音、整理,再经我多遍根据原记录仔细核校的方式定稿。这是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其中有一小部分,即五、六两部分,附录一的(三)和附录二,是我直接根据笔记本整理的。

书中还有三个附录。一个是在这前后胡乔木有关党史的三篇讲话。前两篇谈的是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有关问题。内容和稍后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直接有关。因为胡乔木指定我对这本书第二编(也就是大革命时期那部分)做了一遍修改,所以参加了那两次谈话。参加的人很少,记得只有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沙健孙、郑惠和我三个人。这两篇在《胡乔木谈党史》一书中收入了经过整理的记录稿,这次我又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仔细核校后做了修改和补充,也收入本书。后一篇是胡乔木同逄先知和我的谈话,谈的内容都是有关毛泽东的,没有发表过。附录二是胡绳在该书出版后不久在毛泽东研究述评会上的讲话,记得也没有发表过。另一个附录是我写的《忆胡绳同志》,曾刊载在《党的文献》上,内容大多是记录了胡绳有关党史研究的议论,也附作参考。

书稿整理完后,忽然有一个感想,书名也可以称作《一本书的历史》,因为它是依据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来写的,是一本历史著作怎样写成的历史,特别是讲讲胡乔木、胡绳这两位大师为它付出了怎样的心血。这对后人可能会有启迪。

最后还得再重复一遍:书中这些话是胡乔木、胡绳他们在二十三年以至二十四年前说的,有当时的历史背景,一些问题正在思考中,记录也不敢说绝对没有记错的地方。这些,相信读者是可以理解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金冲及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冲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67241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9
出版时间 2020-03-01
首版时间 2020-03-01
印刷时间 202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438
CIP核字 2019269177
中图分类号 D23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3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7:0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