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吴靖)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自我驱动的愉悦”:计算机通信的文化来源
第二章 浪漫主义与计算机:计算机反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被忽视的网络: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网络与社会想象
第五章 “连线”时刻
第六章 开放源代码、善于表达的程序员和知识产权问题
结论:资本主义、激情与民主
| 图书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 |
| 内容 | 目录 中译本序(吴靖) 致谢 绪论 第一章 “自我驱动的愉悦”:计算机通信的文化来源 第二章 浪漫主义与计算机:计算机反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被忽视的网络:20世纪80年代,微型计算机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四章 网络与社会想象 第五章 “连线”时刻 第六章 开放源代码、善于表达的程序员和知识产权问题 结论:资本主义、激情与民主 导语 这是一本关于文化在互联网技术社会建构中所起作用的著述。全书按时代顺序,清晰再现了上世纪下半叶互联网在美国从产生到繁荣的种种背景与景象,深刻展示了文化是如何影响互联网建构的,以及互联网又是如何在文化语境中发挥作用的。 内容推荐 计算机革命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吗?在争论今天的大数据、云计算将如何改变人类之前,我们更迫切的问题是,这些所谓科学技术的伟大突破、社会革命的风云突变,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吗?人类在那时贡献了怎样的社会理想、理性思辨、科技能力与符号观念环境?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计算机通信的浪漫史,关注社会与政治想象之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密切互动的过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历史发展轨迹表明,技术并没有固定永恒的本质,资本和权力也没有一劳永逸决定新技术的社会使用的绝对力量。参与历史进程的形形色色的人,将自己的梦想、愿景和希望,注入对新技术的研发、使用与普及之中,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浪漫主义与资本协商、合作、博弈的痕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网络效应--浪漫主义资本主义与互联网/批判传播学译丛系列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托马斯·斯特里特 |
| 译者 | 译者:王星//裴苒迪//管泽旭//卢南峰//应武等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9760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7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04 |
| 出版时间 | 2020-05-01 |
| 首版时间 | 2020-05-01 |
| 印刷时间 | 2020-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92 |
| CIP核字 | 2020039072 |
| 中图分类号 | I712.06,D097.12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8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52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