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伦勃朗/艺术之约
内容
试读章节

第1章 童年:做命运的主人

磨坊主的儿子

提起今日的荷兰,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油画:遍地的郁金香竞相开放,河畔的风车悠悠转动,一切静谧美好。然而,今日荷兰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却是经历了历史上很多次艰苦卓绝的斗争才得到的,发生于1568一1648年荷兰人民争取独立的“八十年战争”就是其中色彩浓重的一笔。时光回到16世纪中叶,西班牙愈来愈残酷的统治激化了其与荷兰的民族矛盾,荷兰人民在奥伦治家族的带领下奋起反抗。16世纪末,反抗西班牙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荷兰共和国成立了,由此荷兰进入了“黄金世纪”。社会经济日趋繁荣,文化艺术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我们今天要说的艺术家就生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年代,他就是荷兰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

1606年7月15日夜晚,莱顿。

莱茵河水静静流淌,密布在河边的风车吱吱呀呀地转着。这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夜晚,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经围坐在餐桌旁,谁也无法预料这里将要降生的生命日后会流芳百世。一阵清脆的啼哭让焦虑的磨坊主赫尔曼·孟里斯特·凡·莱因松了一口气,他的小儿子平安降临。到教堂受洗的时候,给孩子取名——伦勃朗。

磨坊主的妻子、伦勃朗的母亲柯莉里亚·凡·苏德布鲁克是个面包师的女儿,她体格健壮,面色红润,温柔可亲,与伦勃朗的父亲一起,靠勤劳的双手置办起了位于库利克和雷耶多夫两个村庄之间莱茵河支流河畔上的麦芽磨坊家业。他们都是虔诚的基督教教徒,恪守加尔文新教伦理准则,他们崇尚劳动与智慧,对懒惰和行乞嗤之以鼻。母亲承担着向孩子们传授教义的责任,她教孩子们祈祷。每到晚上,孩子们围坐在摇曳的烛火边,簇拥着捧着《圣经》的母亲,听她讲《圣经》中的故事。这些简单但却蕴含着无穷道理的小故事成了开启童年伦勃朗心智的一把钥匙,他常常乖乖地依偎在母亲的腿边,聚精会神地听母亲讲述,思绪随着故事插上了翅膀,越飞越远。此时的母亲和伦勃朗都无法意识到,这样的启蒙是多么的重要,这些《圣经》中的故事成了伦勃朗一生取之不尽的宝藏。而母亲善良的性格、轻柔的声音更是深深地印刻在小伦勃朗的心中,成为他心底永远清澈的一汪湖水。

伦勃朗的父亲作为一家之主,除了要在磨坊忙碌,更是家里拿主意的人。他早早地为他的六个孩子(四男两女)谋划好未来的出路。伦勃朗在这六个孩子中早早地就显示出较高的天分,父亲决定尽全力培养他,让他上莱顿大学学习法律,将来做个律师,进入上流社会,成为凡·莱因家族的荣耀。而伦勃朗的兄弟姐妹们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们只能在父亲的安排下去学习一门技艺,或者继承父业做磨坊工,或者做铜匠、面包师,以谋求活路。然而即便如此,父亲下定决心栽培伦勃朗一个孩子已是很不容易,因为凭借磨坊生意的收入供伦勃朗读大学,意味着要倾尽自己全部的积蓄。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这世上没有比能看到孩子出人头地更让父母开心的了。

P1-3

目录

第1章 童年:做命运的主人

 磨坊主的儿子

 绘画天赋萌发

 选择人生之路

第2章 异地求学

 初闯阿姆斯特丹

 浑然忘我的作画者

 学会独立思考

第3章 青年得志

 《犹大的忏悔》

 杰出的肖像画家

 《杜尔普先生的解剖课》

第4章 被丘比特之箭射中

 莎士基雅·范·维林堡

 情场事业双得意

 “古董迷”与“犹太街”

 性格抵牾:不能取悦于世

第5章 命运之轮转向

 《城市自卫队群画像》失败

 莎士基雅病重

 保姆基尔洁的纠缠

 受难的基督

 《浪子回头》

第6章 苦难历程

 不被承认的婚姻

 破产的打击

 创作的鼎盛期

第7章 最后的打击

 新市政厅的绘画订件

 亨德里治病逝

 再画《浪子回头》

 最后的自画像

附录 伦勃朗年谱

知识窗 “伦勃朗光”

参考书目

序言

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代序)

绘画是人类天生的艺术。人们从孩提时代,便懂得用简单的线条勾勒眼中的世界。

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有人却能用画笔将一刹那定格成永恒;平凡的事,平凡的物,有人却能带人们发现它的美好,赋予其新的生命;有形的景,无形的情,有人却能将情感挥洒成动人心魄的色彩,唤起深深的共鸣。

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它们永恒地铭刻在人类文明史上,深植入我们的头脑,构成我们基本的常识。这套书,便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它讲的是美术家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们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他们其实不是艺术圣坛上那一张张用来膜拜的画像,而是跟我们每个人一样,有血有肉,有哀有乐。米勒有一个温暖快乐的童年;雷诺阿生了一个成为20世纪著名导演的儿子;高更最先是一位从事金融业、收入丰厚的绘画“票友”;梵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年才卖出一幅画;毕加索情人无数,80岁时还迎娶了35岁的妻子;蒙克一生在亲人去世、病痛、烟酒、精神癫狂中度过,却活到81岁高龄……每一幅经典画作,不再是展览墙上的木框,而是与鲜活的生命相联系。你从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线条与色彩是由怎样的双手来勾勒。

当这许多位美术家汇集到一起,又串起了一部美术史,他们是美术史的链条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本书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应,他们是自己的传主,同时又是其他传主的背景。有时,几位名家同时出现或前后承接,你会发现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竟如此相近。你仿佛徜徉在巴黎的卢浮宫,漫步在枫丹白露森林,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你看到他们在塞纳河畔背着画夹写生,在学院的画室研究着比例与笔法,在街角烟雾缭绕的酒馆进行着思想的争鸣,在为参加各种沙龙而忙着选画、贴标签、装箱、布展……

你的美术素养不再停留在知道几幅画作、几个名字上,你与艺术的联系更加紧密。你会在一场美术展览中关注画作的派别和技巧,你会在子女接受美术教育时找出最经典的画作,你会在某个地方旅行时说出哪位美术家曾与你走过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艺术的美好。面对安格尔的《泉》,你是否为少女洁白自然的胴体而赞叹?面对米勒的《晚钟》,你是否为农民的虔诚、宁静、纯洁而感动?面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你是否听到阳光在树叶的空隙中欢跃喧闹?面对梵高的《向日葵》,你的双眼是否被那火焰般的明亮点燃?

林锜

2015年6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这套《艺术之约》,是一封跨越世纪的邀请函,翻开它,来赴一场艺术之约。

音渭、金诗蕴编著的《伦勃朗》讲的是美术家伦勃朗的人生,同时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处绝妙的风景,也就是伦勃朗的作品。他的生命从哪里开始,他有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童年、怎样的爱情、怎样的病痛,又怎样成长、怎样探索、怎样谋生,那些伟大的作品又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你会在这里一一找到答案。

编辑推荐

音渭、金诗蕴编著的《伦勃朗》描述了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天才绘画大师伦勃朗悲情的一生:艰难挣扎的艺术生涯,曲高和寡的生活窘境。虽然作品被践踏,人格受攻击,但他仍然痴迷于艺术,甚至到了“迂腐”的地步。他相信自己的绘画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艺术将带给他前所未有的自由。100年后,蒙尘的珍宝终于得到世人的青睐,伦勃朗——这位荷兰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被人们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诸巨擘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相提并论,凄凉离世的大师终于可以含笑九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伦勃朗/艺术之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音渭,金诗蕴编
译者
编者 音渭//金诗蕴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61605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2015054129
中图分类号 K835.635.72=41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0
13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