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山/百万市民学科学江城科普读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李舜贤教授领导的写作团队撰写的《山》一书,经过3年多艰难奋斗终于成稿了。该书以“山”命名,简明生动地突出了该书的主题——识山、登山和探山。通俗地回答了人们很好关注的问题,诸如山是怎样形成的,山为什么在这里出现,特别是世界上很重要的山和山脉为什么都集中分布于近南北向的环太平洋造山域和近东西向的古地中海造山域,造山作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构造运动、地震、火山作用、成岩成矿作用等的动力来自何处,我们相信广大读者朋友们一定会感兴趣。这是地质工作者运用本学科的知识大胆地探讨相邻学科有关山的问题,也是一次很好有益的尝试。 目录 篇 识山 章 山之风采 节 自然的山 第二节 群山争艳 第三节 各洲翘首的奇峰 第二章 山与生态环境 节 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 山的生态和谐 第三章 山与资源 节 传统资源的风采 第二节 资源开发 第四章 山与人文史观 节 文化与文明的简要解析 第二节 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 第三节 山承载的文明与文化 第二篇 登山 第五章 现代登山史话 节 现代登山运动史诗 第二节 受元帅表扬的女英雄 第六章 北坡首登珠峰顶 节 北坡登顶风云变幻 第二节 北坡登顶 第三节 最后的采访 第七章 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登山与科考 节 沉寂与复苏 第二节 登山科考者的情怀 第三节 登山新纪录 第四节 难忘的插曲 第八章 “双子星”与中国风 节 历史渊源 第二节 不一样的登顶 第三节 宏志的源泉 第四节 光辉的实践 第九章 跨世纪的传说 节 升起的新星 第二节 感恩 第三节 跟着王队长完成“7+2” 第四节 2008年震惊世界的珠峰圣火传递 第十章 新世纪的风采 节 出色代表 第二节 登上珠峰 第三节 面向世界——地大“7+2”登山暨科考活动 第三篇 探山 第十一章 探山史话 节 粗犷的旅程 第二节 中国地质学家对山的探索 第三节 “板块构造”学说是海洋起家,难登大陆 第十二章 新全球构造观探索 节 传统的风采 第二节 开合构造:新全球构造观探索 第十三章 传承与创新 节 优秀的传承 第二节 创新 第十四章 各洲首峰新探 节 珠峰成因新解析 第二节 各洲首峰的共性 第三节 弧形构造各具特色 第四节 各洲首峰成山特色 第五节 简评开合构造 第十五章 护佑山灵 节 护山从源头做起 第二节 护山就是护水、护气候、护生物 第三节 护山就是护人类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山/百万市民学科学江城科普读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舜贤//张志坚//曾佐勋//次落//刘锐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254353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39 |
出版时间 | 2018-06-01 |
首版时间 | 2018-06-01 |
印刷时间 | 2018-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48 |
CIP核字 | 2018157043 |
中图分类号 | G88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