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北朝通语语音研究 |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以北朝通语语音为研究切入点,结合从三国、西晋到北朝时期的语音变化,深入探讨了南北各地方音的特点以及它们与通语的关系。作者从方言的角度解析了重纽问题、泥娘是否合一以及南北朝通语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的成分等问题。本书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切韵》性质及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序(竺家宁) 序(李开) 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历史的回顾 三、关于研究材料的说明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章 北朝时期声母系统研究 节 《颜氏家训》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南北声母差别 第二节 史籍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北朝声母特点 第三节 《齐民要术》音注材料反映的北朝后期声母特点 第二章 北朝时期阴声韵的发展变化 节 鱼虞模尤侯幽歌戈麻九韵的关系 第二节 支脂之微齐佳皆灰咍九韵的关系 第三节 萧宵肴豪四韵的关系 第四节 祭泰夬废四韵的关系 第三章 北朝时期阳声韵的发展变化 节 东冬钟江阳唐六韵的关系 第二节 庚耕清青蒸登六韵的分合情况 第三节 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十四韵的关系 第四节 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九韵的关系 第四章 北朝时期入声韵的发展变化 节 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十二韵的关系 第二节 质术櫛物迄月没曷末鎋黠屑薛十三韵的关系 第三节 缉合盍叶怗洽狎业乏九韵的关系 第五章 子史材料反映的北朝时期韵部情况 节 《颜氏家训》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南北韵母差异 第二节 史籍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北朝韵部特点 第三节 《齐民要术》音注材料反映的北朝后期韵部情况 第六章 北朝时期声调方面的一些情况 节 北朝时期诗文用韵异调通押情况分析 第二节 《颜氏家训》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南北声调情况 第三节 史籍中语音材料反映的北朝声调情况 第四节 《齐民要术》音注材料反映的北朝后期声调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代典籍类 二、学术论著类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北朝通语语音研究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刘冠才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1122367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37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410 |
| 出版时间 | 2020-01-01 |
| 首版时间 | 2020-01-01 |
| 印刷时间 | 2020-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556 |
| CIP核字 | 2016251685 |
| 中图分类号 | H17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4.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5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