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威尔历险记(4三脚机器人来袭)/科学惊奇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三脚机器人奴役了人类很久之后,人类几乎已经忘记了曾经有过的文明。孩子们一到年龄就要被强制戴上机器帽子,以控制正要萌芽的自由意识。威尔是个普通的男孩子,但他不想做奴隶。他在乔装成流浪者的自由人的指引下,向着自由人的基地——白色的群山逃去。一路上,他遇见了聪明、有创造力的竹竿儿,重新认识了以前讨厌的玩伴亨利。三个人竟发现了人类曾经历过伟大文明的蛛丝马迹,也在危难中经历了他们真正的成人礼。

约翰·克里斯托弗所著的《威尔历险记(4三脚机器人来袭)》是部历险小说,但更是关于人的成长的小说,威尔并不是完美的英雄,他莽撞、有些虚荣,会嫉妒。但他始终勇敢地面对着自己,思考着人类的未来。因此,它不是普通的历险小说,它是一套故事性强、文学性也高的难得的小说。所以,它才作为一套外国作品夺得了德国青少年文学大奖。

内容推荐

约翰·克里斯托弗所著的《威尔历险记(4三脚机器人来袭)》是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获奖作家最强作品!

《威尔历险记(4三脚机器人来袭)》讲述:在威尔所处的时代很多很多年前,人类刚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获得了暂时的和平。有一个英国的小男孩劳瑞,他的父母离婚了。父亲与一个瑞士女人再婚,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虽然一家人对他很好,但他仍然不快乐。一天,三脚机器人向地球派送了先遣兵,劳瑞死里逃生。他又逐步目睹了三脚机器人通过电视信号控制了人类的脑电波,人类疯狂地迷失了自我,地球几乎还没来得及陷入战火就被征服。劳瑞一家人开始了逃亡……而劳瑞在这种相依为命中,也重新打开心扉,找回了爱的力量。

《威尔历险记》前传第一次引进中国,圆30年来中国科幻迷的心愿!看作者以精确的想象力描述人类危机四伏的命运!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试读章节

爆炸的响声把我震醒了。那声音就像十几列火车要撞上这间储存农具的小屋。我在毯子里一翻身,想闪开,这时一道桔黄色的亮光照亮了几只箱子、几件农具和渔具。亮光中,一台老旧生锈的拖拉机被照得像一只大甲虫。

“劳瑞,什么声音?”安迪问。我看到他也坐了起来,挡在我和窗子之间。

“不知道。”

亮光不见了,巨响也消失了。一条狗扯着嗓子吠叫起来,听声音是条拉布拉多猎犬。我站起来走到窗边,屋里很黑,我的小腿砰的一声撞到了什么东西。外面也是一片漆黑,月亮和星星都被云层遮住了。几百米外的山脚下,一户农舍亮起了灯光。

我说:“没下雨,也没打雷。到底怎么了?”

“营地里好像有人说,野地里驻扎着一支炮兵部队。”

“可他们不在这附近啊!”

“他们开炮没瞄准,炮弹‘迷路’飞到这儿来了。”

我一边揉了揉撞疼的小腿,一边说:“不像炮弹的声音。再说炮弹爆炸的火光不是那样。”

“也可能是导弹。”他大声打了个哈欠,“反正现在没动静了。没事了,快睡觉吧。明天还要早起赶路呢。”

我在窗外又站了一会儿。最后,农舍里的灯光也熄灭了——或许那位农民和安迪的想法差不多。我摸黑回到“床”上,其实那只是一堆稻草,铺成床的样子而已。记得昨天晚上,我还以为这么睡会很舒服,可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一层稻草根本隔不住坚硬的地面。醒来后,我觉得浑身的肌肉又酸又疼。

安迪已经睡着了。我们落到这步田地,全是他的错——他先是撺掇我参加定向越野挑战赛,之后又坚持走左边的岔道,结果害我们多跑了好几英里的冤枉路。一开始,我以为只能在野地里过夜了,还好天黑以后,我们来到了这片孤零零的农场。按照比赛规则,我们不可以到别人家里求助,只能在储存农具的小屋里凑合睡一晚。

我浑身酸疼,对安迪一肚子闷气,翻来覆去睡不着。可我已经累得不行了。我们昨天一大早就从营地动身,跑了整整一天。我终于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半睡半醒间,好像又听到一声爆炸,只是距离很遥远。我太累了,这次没被吵醒——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晨曦的微光照进棚屋,安迪把我摇醒了。他说:“你听。”

“什么?”

“仔细听!”

我竭力赶走睡意。声音是从农舍的方向传来的,但在更远处,响起一连串巨响,声音很大,像是某种机械。  “是农用机械?”我问道。

“听着不像。”

仔细一听,我觉得也不像。砰砰声每次间隔不到一秒,声音越来越近了,就连脚下的地面仿佛都在跟着颤动。

“有东西朝这边过来了。”安迪说,“是个大家伙,声音是它发出来的。”

我们挤到这间储存农具的小屋的小窗前。太阳还没升起,但在东边,农舍的轮廓已在微明的天边浮现。烟柱从烟囱里直直地升起——农民总是早睡早起。天色不错,很适合长途跋涉返回营地。这时,在农舍的另一边,一个东西进入了视野。

第一眼看到的是顶部,一个巨大的半球体机体,颜色灰绿相间,平底朝下,乍一看好像飘浮在半空中。但它可不是在飘——一根古怪的长腿在空中划过一道长长的弧线,稳稳地立在农舍右侧。长腿刚一着地,第二条腿又出现了,它跨过房子,站在农舍和我们的棚屋中间。接着,我看到了第三条腿,如果它也像前两条腿一样跨那么大,就很可能踩到我们这个棚子旁边,甚至直接落到我们头上。可就在这时,它停下了。这个庞然大物有二十多米高,正好立在农舍的上方。

在半球体的侧面,出现了一排闪着绿光的平滑面板。看起来就像一排大大的眼睛,还像一张露齿而笑的大嘴。只是那笑容很不讨人喜欢。

“是不是有人在拍电影?”安迪的声音有些发颤。我看着他,他和我一样害怕。“没错。他们在拍科幻电影。”

“可是,摄像机在哪儿?”我的声音也不对劲儿了。

“他们大概先让摄像机就位了。”

不管他自己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半球体下面有个东西在动,它扭曲着、翻卷着,越伸越长。那东西很像大象的鼻子,又像一条蛇,不过它是金属的,还闪着银色的光泽。它沿着一条螺旋线向下蠕动着,轻轻地搭到了房顶上。接着,它朝烟囱滑去,触手的顶端缠紧了烟囱,一用力,砖块如五彩纸屑一般簌簌滑落,敲打在瓦面上,声音清晰可闻。

我吓得浑身发抖。农舍里有个女人尖叫起来。后门突然被撞开,一个男人冲了出来,身上穿着衬衫和长裤。他抬头瞪着半空中那个阴森森的机器,然后撒腿就跑。第二条触手马上伸了出来,这一次它目标明确,迅如闪电。男人还没跑出十米,就被触手追上了,腰被紧紧缠住,人也被提离地面。这一下,男人也尖叫起来。

触手把他举到那排“眼睛”前,男人的尖叫声变成了模糊的呜咽。过了一会儿,触手缩了回去。半球体的底座上开了一道圆圆的口子,触手朝口子伸去,把男人扔了进去。这一幕就像是一个人用叉子戳起了食物,塞进嘴里。我差点儿吐了出来。

触手完全缩回了半球里,口子关闭,男人的呻吟声消失了。房子里的女人也安静下来。可这阵寂静比刚才还要瘆人。这台机器的三条细腿都一动不动,活像一只大虫子正在消化肚中的食物。我想起昨天夜里看到的废旧拖拉机,如果说它是虫子,那面前这台三脚机器就是金刚。

好一会儿,再没有事情发生。那台机器没有一丝动静,房子里也没有声音,更没人跑出来。一切都静止了,连鸟儿的鸣叫声都消失了。一根触手悬挂在半空,仿佛死了似的,纹丝不动。

大约一分钟之后,触手动了,它抬了起来,仿佛敬了个礼。它在空中又悬了一两秒,然后猛地向下一蹿,屋顶被砸穿了一个大洞。瓦块飞溅,房椽子都露了出来。女人的惨叫声再次响起。

触手从容不迫地拆毁了房屋,在瓦砾间有条不紊地翻找着,好像一个拾荒者在垃圾桶里找东西。惨叫声戛然而止,只剩下房子倒塌的稀里哗啦声。另一条触手也伸过来帮忙,接着是第三条。

三条触手都伸进了破屋里翻找,抓起各种东西举到“眼前”,其中很多东西被丢到一边——比如说,几把椅子、一只餐具柜、一张双人床、一套浴缸,上面还挂着被扯断的金属水管。另外有些东西会被送进半球体——一只电热水壶,还有一台电视机。

最后,它终于收手了,尘埃落定,三条触手缩回了半球体机身。

“我想咱们应该快点跑。”安迪说。他把声音压得很低,我几乎听不到。

“你觉得它能看多远?”

“不知道。如果我们跑快点儿,绕到后面……”

P1-7

序言

写给小读者

不远的未来,外星人入侵在即。短兵相接,胜负难分。

战斗中人们发现,地球人的神经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无法跟外星人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相抗衡。除非,能找到那些“亿里挑一”的精英……

这是一场“安德”的游戏,对,是终结者的游戏!

无论成功与否,人类都不再能独享宇宙。

……

时间流逝,在安德之后的许多年,三脚机器人征服了地球且实施起他们长达几百年的统治。

所有成熟的男女,都要像孙悟空一样戴上脑箍。那是一种高智能探测和驱动设备,它掌握你的思维且控制你的行动。除非,你能像威尔那样借助勇气和智慧逃出厄运,周旋于控制之外并伺机收复地球失地。

……

上述这些故事片段,全部来自你正在阅读的这套“科学惊奇故事丛书”。

科幻小说的历史可以上溯200年。在呼吁思想解放、人性启蒙,积极探索未知的那个时代,科幻小说应运而生。被一些人称为世界上第一篇科幻小说的《弗兰肯斯坦》选择了“哥特文学”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把故事放置在哥特式古堡中,让四周一片漆黑,散发出潮湿且激动人心的气味。

反对立《弗兰肯斯坦》为始祖的人更喜欢把《乌托邦》或《新亚特兰蒂斯》这样的作品当成科幻的开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到达陌生的国度,看到跟现实差异明显的“完美世界”,惊羡那里的富足和繁荣。

在中国,科幻小说也有超过百年的历史。第一本中国“科幻”出自梁启超的笔下。它讲述的是中国脱离贫困,成为世界上最强国家的艰难历程。

遍读了海内外科幻小说之后,我发现,科幻作品最大的特点其实不是包含了怎样的科学知识,令人惊奇是这类作品第一引人入胜之处。当然,这种惊奇一定要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要么是科学原理产生了惊奇,要么是科技变化造就了惊奇,总之,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氛下,科幻超越了魔法故事,接触到了今日生活的核心。

我从事科幻创作、研究、教学、评论和推广工作超过30年,我深知科幻作品能给成长中的少年带去多少好处。

首先,阅读科幻可以满足青少年期待想象空间的愿望。由于年龄的限制,青少年的经历相对较少,知识也相对贫乏,但对未知、玄秘,对明天充满了期待和想象。这些想象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常常无法找到满足的空间。唯有科幻作品,才能带来些许满足。有人说,那奇幻作品呢?恕我直言,奇幻作品没什么想象空间可言。因为作者在作品中常常把玄秘的出现归结为魔法,但魔法是什么?它就是魔法,不容你继续探索。科幻作品与此不同。当一个新的秘密或未知出现的时候,你可以不断探索。全世界寻找聪明的孩子到底为了什么?每天不断地游戏通关又为了什么?剿灭了外星人的舰队,又会怎样?一层又一层,你可以跟着作者想象、设计,可以寻找。所以说科幻作品的想象才是真的想象,是引导你真正发展想象力的文学空间。

其次,在想象之中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会层层剥笋的认知方法,是科幻作品的第二个好处。科幻作品通常会给出许多生活、技术难题,甚至人类面对宇宙时的难题。怎么应对它?读者会开动脑筋跟作者一起前进。有人说,我读的时候,从来不想,我就跟着作品走。我学到什么了?科学研究表明,任何人在阅读中都有某种期待。这种期待潜移默化地伴随着你。这就是为什么读书多的人,能猜到故事如何发展。其实,这就是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推理方式。科幻作品能让人增进推理能力,学会更好地预测事情的发展。

第三,科幻作品让我们对当前重要的科学和人类问题感兴趣。大家都知道今天联系着未来,但这种联系是怎样的?我们今天的吃喝,跟未来有联系吗?今天的上学放学,跟未来有联系吗?今天的看电影逛商场当志愿者下地劳动,跟未来有联系吗?当然是有联系的。人类今天所做的一切,都会导致明天的改变。为了拯救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企业开工不足,国内许多省市提出要加强国内市场的开发,但他们找到的市场存在问题。比如大量生产和销售汽车,这看起来满足了人们出行快捷的需求,但从长远来看,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空间拥挤、微环境改变等,使随后的许多问题变得无法处理。但在科幻小说中,早就有了这样的故事。我就记得两个写于20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讲,由于太依赖汽车,人类都不会走路了。只有一个人,也就是最后的长跑者,他还在走。故事写得很悲壮,大家都不理解他。有车不坐,干吗走路。但这篇故事让我认真思考起汽车问题。另一个故事是讲,有个人在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中变异了,他每天必须把鼻子凑到汽车尾部的排气管去吸废气,才能感觉舒适。小说看着令人恐惧,但反向刺激我们认识了污染问题。与此类似,科幻对战争、环境、能源、食品以及各种新事物的想象,让我们觉醒。

第四,科幻让我们能从现实的困境中解脱,更好地学习应对个人生活中的问题。大家都会在学校、家庭中遇到问题,有些问题还会使你抓狂、悲伤,甚至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愤恨或想逃避的情绪。我觉得这是任何成长中的人都会遇到的,但如何应对,确是有学问的。常常,有的同学不会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长期停留其间,甚至越想越坏,这对一个人的生活毫无好处。我觉得,科幻作品由于面向未来,给人许多期待和渴望,更能使你跳出那种低落情绪,在幻想世界中得到舒缓。等情绪完全平静下来,你又能从科幻作品和科幻英雄中获得力量,再回到现实,常常会更好地应对。所以,我把科幻当成正能量的发生器。但有人说,他看过的科幻是悲剧的,最后,世界还毁灭了,这怎么获得正能量啊?我说你没有把阅读跟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看问题。小说中的世界可能毁灭了,那是由于小说中的人们进行了不当的选择,但放下书本,看到生存的世界仍然在运行,你就知道你仍然有机会、有能力去阻止这种毁灭的到来。作为比你大一些的过来人,我们对你有着很大期望,我们等待着你迅速成长起来,战胜自己的情绪回归乐观心态,以便能更好地拯救我们的未来。

当然,在所有这些之外,你能得到阅读的乐趣、历险的乐趣,能熟悉过去几百年中,科技怎么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还能知道未来千万年中人类和宇宙的旅程。时代感、想象力、对人类能力和缺陷的感叹、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都将涌向你。难怪美国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经说,少年人一定要读科幻,而且要从小开始。9岁,10岁,不能晚于11岁。我倒没觉得非要这么严格。好东西,任何时候接触都不算晚。

有关这套丛书的序言就写到这里。

赶快开始你的惊奇科幻之旅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和  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

吴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威尔历险记(4三脚机器人来袭)/科学惊奇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约翰·克里斯托弗
译者 晓旻//邹运旗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66690
开本 16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2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84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4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皖登字12121164号
版权提供者 Baror International, Inc., Armonk, New York, U.S.A.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1: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