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都市地理小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大都市。凡是中国人,几乎没有一个不知道上海的。因为上海是全国工商业和金融的中心;人们尽有不知道中国的首都叫什么名字,但却没有人不知道上海是一个最大的城市。在各种商品以及文化宣传品上,处处刊印着“上海”的字样,向全国内地各处散布开去。就是生长在穷乡僻壤的村夫乡老,虽然没有亲临上海,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也会听到或想像到上海的繁华,而把上海构成一个奇异的梦想。

上海,诚然是繁华的,在全中国可说是时代先驱的一个都市。我们假如把它比喻作一个有性灵的东西来说,那么它的确是感觉最敏锐的一个。一切新的思想,新的文化,新的习尚,新的潮流,从世界各方面传播过来的,上海总是最先最敏捷的接受了下来,再向全国各地转布开去。它是造成中国近代物质文明最主要的机关。它非但在全中国占了首要的地位,就是以世界的观点来说,它又是沟通东西洋文明的总枢纽。另一方面,又是世界各国对华贸易的根据地,变成了世界的贸易市场,占有世界第五大都会的重要位置。在远东,除了日本的东京以外,上海便要算东亚首屈一指的大城了。

在中国的各大都市中,上海是年代最近而繁盛最速的一个,可以说是“后来居上”的一个新进。自开辟商埠到现在,还不到一百年,在这短短的时期中,突飞猛进,超出全国任何都市之上。上海所以会繁盛得如此神速,完全是因为世界的潮流所趋。二十世纪机器工业的勃兴,大量的生产需要大规模的市场去销售,而生产落后的中国,正是欧西先进各国最好的销售市场;而上海因为地理形势的优越,适于商业上的种种条件。因此不数十年,便成了一个繁华的商港。

我们如果把这中国第一大都市已往的历史作一追考,那末这繁华的十里洋场,在八九十年前,还只是一个滨海荒寂的渔村而已,它的臻于繁华,不过是近百年内的事,所以在历史文化上,上海是没有什么记载的。在一世纪前,人们是谁也不知道有上海这个地方的。

在有史之初,所谓上海,还只是一片茫茫的白水。北部的长江,自上游挟着流沙向海口奔流,日积月累地,这些流沙便在海口淤积起来,慢慢的高出水面,冲积成一个沙洲,那时自镇江迤向东南,经苏州折西南而至杭州,成一折角线,在这线以东和长江以南的一片地,通称为江南三角洲,只是一片荒沙而已。而上海一带,因为近海的缘故,所以更形荒凉。

在周朝初年的时候(距今约三千余年前),上海那一带是属于吴国的领域,那里地势非常低洼,而且终年潮湿,不适于耕稼,只是聚居着一些野蛮的渔民,在海上的烟波里,往来捕鱼。当西安、洛阳等大城最兴盛的时期,上海却还是一块被人遗忘的荒蛮之地。到了春秋时代,吴越两国屡次发生战争,最后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上海也连带的入了越国的版图。当战国时,诸侯兼并愈烈,越国又被南部强雄的楚国所灭,于是上海又转入了楚国的领域。这正是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三三四年)的事。

楚国灭了越国以后,便把旧日吴国的领域,完全划做宰相春申君黄歇的封邑。那时如现今的无锡、苏州、松江、上海一带,都在黄歇的封邑以内。这位黄歇便是战国末期的四大名人之一,和信陵、平原、孟尝君等齐名,同以豢养食客、仗仪疏财名于世,他有的是人力和财力,所以当时在他的封地以内,的确曾做过一些建设的工作,上海在那时期内,便藉了这位春申君的力量,渐渐的开发起来。相传现在扼上海水路交通总纽的黄浦江,就是当时春申君所疏浚。所以黄浦江原名黄歇浦,又名春申江,原是纪念春申君而命名的。而上海,至今还简称为“申”,也是纪念春申君的意思。可见春申君在当时对于上海的建设,是的确有很大的功绩的。他的疏浚黄浦江,便是成了上海日后繁荣的主要条件。

楚国灭亡以后,始皇建立了统一的政府,于是旧日的封建势力,也随之崩溃,春申君的封邑,又重夷为无人过问的地带,渐渐地又荒落起来。在秦朝,上海是属于会稽郡的一块荒地,为杭县所管领。汉朝时,曾改属娄县,娄县即现在的松江县。后汉时又改属吴郡;三国时,吴主孙权封陆逊做娄侯,上海便又做了娄侯封邑的属地。

P2-6

目录

一 中国第一大都市

二 上海形势概述

三 上海交通概观

四 建设中的新上海

五 上海市四大要区

六 特区一瞥

七 上海园林志

八 上海名迹

序言

20世纪30年代的民国文坛,群星闪耀,著名作家如鲁迅、巴金、丁玲、张恨水、林语堂者不胜枚举,著名作品也自不必赘言。然而有这样的一个青年才俊,他和他的作品在那个时代里名噪一时,却因为英年早逝,尘封达70余年之久,不为现代人所知晓,他名叫倪锡英。

倪锡英,1911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镇长大厦村,系元代大画家倪瓒(倪云林)21世孙。少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当时的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因成绩优良而留校任教。不久,由宋美龄女士推荐至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任教。1931年,他来到江苏徐州民众教育馆。1933年,倪锡英同李可染、陈增善、杨法熊等五人在徐州民众教育馆馆长赵光涛的带领下,开辟中原及西北地区的社会教育,筹办洛阳民众教育实验区。1942年中秋,年仅31岁的倪锡英先生因染肺疾在重庆去世。

倪锡英先生是一位爱国人士,更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儿童文学家。他留下的唯一一套散文集便是“都市地理小丛书”,由当时最为权威的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31年,年仅20岁的倪锡英先生就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散文集《泰山曲阜游记》,甫一发行,便声名远播。之后至1939年间,又陆续出版了《杭州》《南京》《北平》《广州》《上海》《西京》《洛阳》《济南》《青岛》九本。在这套丛书中,倪锡英先生抛开了“地理”给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仅用真实、简明、生动的笔触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记载了这些城市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交通、名胜、古迹等方面,对这些城市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着颇为细微、贴切的描写,从而给我们留存下那个时代这些城市各自的特色与印记。

倪锡英先生撰写的“都市地理小丛书”作为民国年间影响颇广的一套文化旅游丛书,在众多的民国图书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南京出版社本着挖掘、整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决定重新整理、出版这套经典性的丛书。此次重新出版,考虑到这是一个“悦读”的时代,所以我们一方面采取了原大影印的形式,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民国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在影印件的两侧,配上横排简体字,以方便年轻读者。

时至今日,我们身边的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总有那么几处建筑,仍伫立在历史深处,向我们款款走来,展示着它们一如当初的模样;总有那么几声吆喝,艰难地穿过时空,追寻着现代人的耳膜,诉说着当初的生活;也总有那么几样美食,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寻常巷陌人家的饭桌上,提醒着人们“传统”如斯。我们希望各位读者忙里偷闲,能够随着我们的书,去探寻你身边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思考我们与身边这座城市的共同未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本丛书在出版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倪锡英先生的女儿倪冰如女士、女婿顾宪龄先生和外孙倪红缨先生的鼎力帮助,在此谨志谢忱。

南京出版社

内容推荐

“都市地理小丛书”近日由南京出版社重新装帧设计后出版,作为中国最早的城市旅游丛书,其以简洁优美的散文式手法记录了民国都市的风貌。

“都市地理小丛书”是民国著名散文家倪锡英的作品,全套共有十本,此次出版的是其中五本,分别是《南京》《北平》《上海》《杭州》和《广州》。书中网罗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十个城市民国时期的都市风情,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当时城市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和交通等方面的风貌。

本书是其中的《上海》一书,内容包括: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形势概述,上海交通概观,建设中的新上海,上海市四大要区,特区一瞥,上海园林志,上海名迹。

编辑推荐

上海原来是一个荒寂的滨海渔村,它的繁荣与发展,只是百余年的事。但老上海究竟是什么样的,由南京出版社年前出版的“民国史料工程·都市地理小丛书”中的《上海》(倪锡英编著)一书,向我们作了详尽的述说。

《上海》这本书,对上海的沿革、形势、交通、园林名迹和社会生活,都有十分细致具体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老上海昔日的风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都市地理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民国)倪锡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88476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3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6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