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声音博物馆(附光盘)/民歌中国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民歌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民歌也是几千年来人们歌唱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很多经久流传的民歌都伴随着我们从小长大。《民歌·中国》丛书是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相配合的、记录原生态民歌的图书。

  《声音博物馆》记录了近百首年代弥久、价值珍贵的民歌的声音及文字资料,其中您可以听到《茉莉花》、《小河淌水》、《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耳熟能详的民歌的首唱,还可以了解到这些歌曲背后的故事(附赠CD一张),完全值得你去聆听,阅读和珍藏。

目录

北京

迎春曲/20

绣手巾/22

天津

根治海河谱新篇/30

河北

小放牛/36

新剪窗花/39

踩高跷/42

娘娘庙会/44

妈妈好糊涂/46

孟姜女哭长城/49

绣灯笼/53

山西

割莜麦/58

内蒙古

辽阔的草原/62

诺力格尔玛/64

乌和尔图灰腾/65

辽宁

翻身五更/68

俺是公社饲养员/70

吉林 

贫汉五更/76

梁山泊思五更/78

阿里郎/80

小看戏/82

送情郎/85

黑龙江

哈腰挂/90

五朵花儿开/95

生产忙/96

青年参军/100

谁也不爱她/102

江苏

茉莉花/106

孟姜女过关(四季歌)/108

浙江

对鸟/114

安徽

凤阳花鼓/120

牛蛙山歌/122

福建

灯红歌/128

采茶歌/130

江西

打支山歌过横排/136

山东

沂蒙山小调/140

玉娥郎/141

太阳出来满天红/146

河南

石榴烧火/152

姑嫂赶会/168

湖北

幸福歌/174

叫歌子/177

小曲好唱口难开/182

湖南

打硪号子/186

广东

对花/190

龙眼开花坠倒枝/194

鸟豆子枝打枝/195

广西

扬州有个鲤鱼岩/198

我家住在龙潭边/200

四月杨梅红似火/203

重庆

重庆山歌/208

川江大河号子/210

四川

曲拉色穷/236

栀子花开顺墙栽/237

尖尖山/239

川江船夫号子(节选)/241

贵州

花开放幸福来/254

太阳出来石榴红/257

侗歌向着北京唱/259

苗岭连北京/263

桂花开放贵人来/266

云南

绣荷包/270

小河淌水/272

弥渡山歌/274

西藏

阿玛嘞火/278

逛新城/281

陕西

四大对/288

脚夫调/289

翻身道情/291

走西口/298

拥军花鼓/299

九连环/301

解放区十唱/304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306

甘肃

刮地风/314

农民小唱/316

青海

花儿/320

上去高山望平川/321

在那遥远的地方/323

草原情歌/325

黎明之歌/326

宁夏

哥是阳沟妹是水/330

一心想着个你了/332

幸福的花儿漫四方/333

红牡丹红得破呢/335

新疆

古娜泰/340

牡丹汗/342

草原之夜/345

台湾

一只鸟仔/350

序言

  发现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太熟悉的歌词与旋律了,好像从孩提时懂得在穿衣镜前偷偷地自我欣赏时就会哼唱这首歌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将它编人《民歌·中国》栏曰播出时,才知道早在两百多年前这首民歌的歌词就有了记载,是最早传到国外的一首中国江南民歌,非常遗憾的是最早的声音记录没有了……

"历史--声音--记录"当把这几个词连在一起时,是在2004年2月,一个又黑又冷的晚上。我们几个朋友坐在一起做着即将开播的《民歌·中国》的栏目策划,夜阑人静,仰望没有星星的夜空,寻找着有些迷茫的灵感,不知是谁先哼起了这首《茉莉花》。在黑暗的夜空中显得那么的遥远又有些许的暖意……忽然一个灵感像颗流星似地闯入我的脑海:"历史--声音--博物馆。"天啊!多让人眩晕的创意啊,我一脱口而出,栏目策划、著名的撰稿人朱海老师立刻说出:"声音博物馆!"那-晚着实让我们无比兴奋了一回……人醉在酒里,酒醉在歌里……

流星创意,要把那令人炫目的光辉留住,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直至今日,我依然没有勇气完整地看一遍和听一遍已播出的这26l期"声音博物馆"的馆藏内容。没有勇气,是因为这些资料太历史、太厚重了。在电视台一个日播栏目中每天一首、系列地播出这么多珍贵的民歌声音资料,在不失历史年代感的同时,还要有视觉效果。我在感谢那颗流星的同时,也多了几分惆怅,因为做起来才知道,困难比我想像的还要多!

首先是声源--博物馆的资料来源,原来说好的几家因价格过高而被迫放弃了,人家宁肯放在资料库里摞着也不愿拿出晒晒太阳……饱一饱成千上万电视观众的耳福。

其二就是怎么包装这些因年代久远而带有历史残缺感的声音,甚至很多都听不出原有旋律的美感了,然而这就是这些资料弥足珍贵的理由,可观众能接受吗?我们又能用现在的电视语汇使这颗流星创意完美吗7

记得第一期播出的是1950年录制的青海花儿王朱仲禄演唱的《青海花儿》。观众反映如何我不记得了,我只知道播出的那天,我落泪了……第二期、第三期,快一年了,"声音博物馆"有了260多期的珍贵馆藏了,仅这些资料的搜寻、查找过程的艰难就够出本书了。从最早的中国音乐学院资料库、中国唱片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到后来我们深入到各地的市、区、县文化馆,甚至到民间收藏者手里去找、去寻,越走越远,越寻越丰富。当近300首民歌目录摆在我面前时,我似乎听到了那没有了泛音的干干的却有着很强生命力的声音远远地飘向我的耳际。那是你不得不站立起身子去听的声音,那是你不得不努力躬身聆听的声音。今天,我才知道,这种站立的姿势是对声音历史的崇敬,是对记录历史声音的那些忘我的健在和已故去的民歌采集者、演唱者由衷的敬意!

王冼平

2004年l0月10日

  

 于中央电视台

后记

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电视栏目《民歌·中国》这四个字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以中国民歌为内容,通过电视展示一个民歌形态的中国。  民歌是民风,是民魂,是民髓,是最原朴、最自然的民心的洞开和拓放,是最挚切、最本真的民族的吐纳和呼吸。从文化的意义上说,民歌应该是乳水,是精血,是一个民族的体温和气息。这就是民歌原生态的价值。  哲人睿智地说:诗言志,歌咏言。民歌平实地说:饭养身,歌养新。两者性比,你很难掂量出,究竟其中哪一种说法回稍逊一筹。  民歌最本质的生命意义就是它的人民性,民歌最生动的文化意义在于它的活态性。  从活态中采撷,到电视中展现,再到图书中集结,这是一种寻找、发现、收获的亲历体验,这是一种资源、形态、规模的文化整和。《民歌·中国》的成书出版,把这种体验和整和记录在这里;但它应该没有句号,对于《民歌·中国》来说仅是一个开始。  民歌是听的,是给心听的。说多少其实也说不明白,还是去听吧。  以此感受,权作后记。                  任卫新          2004年10月30日           于中央电视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声音博物馆(附光盘)/民歌中国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冼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25979
开本 16开
页数 3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3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6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42.2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