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
内容
作者简介
翟文铖,1970年生,男,山东曲阜人,博士,现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工作。在曲阜师范大学工作二十年,孔子文化研究院(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生活世界的喧嚣:新生代小说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参撰或入选《现代中国文学通鉴》《中国新文学家与现代文化建设》等著作十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争鸣》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多项;曾获山东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等。
目录
绪论
一、汪曾祺的简历及创作概况
二、汪曾祺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书的研究路径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 五四新文化的制导
一、平民主义的文化选择
二、人道主义的价值立场
三、个人主义的深度探索
四、国民性的审视与批判
五、五四思潮对文学选择的制导
第二章 存在主义的探索
一、自我价值的叩问
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省思
第三章 精神分析的审视
一、青春期的爱欲萌动
二、性爱与道德的边界
三、性变态与性错乱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文化的融入
一、时代浪涛中的身世浮沉
二、融入主流文化:自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文艺活动
三、对“文革”文化的批判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实践对“文革”后创作的影响
第五章 儒家风范
一、对“人情味”的倾心
二、群体意识的自觉
三、“知命乐天”的豁达
四、“游于艺”的迷醉
五、“思无邪”的向往
六、中和之美的持守
七、“诗教”的承续
第六章 佛禅滋味
一、佛教文化的熏陶
二、佛教艺术的品鉴
三、佛教风习的记录
四、僧人群像的塑造
五、佛学精神的渗透
第七章 道家人格
一、道家文化的谙熟
二、三重人格的迷恋
第八章 民俗风致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精神民俗
四、游娱民俗
第九章 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与批评
一、民族风格的文学理论
二、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
第十章 汪曾祺创作的文化价值
一、多重“价值参照系统”与生命体验的丰富性
二、“高层文化”与文化创造能力的生成
三、传统文化作为现代性的资源
后记
导语
《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依据汪曾祺创作的历时性变化,按照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化的文论的顺序,探讨汪曾祺文学创作的基本走向:平民主义的观念决定了他聚焦社会的范围及创作题材的选择,人道主义观念确定了他一生最基本的价值立场,个人主义观念一方面导致他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另一方面促发了他对于爱情、欲望等人性问题的探索。正是个人主义的这两个方向的引导之下,他进一步走向了西方现代非理性文化。前者促使他接受了存在主义文化思潮,后者把他带进了精神分析领域。
内容推荐
1940年代的汪曾祺深受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影响,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构成了他精神的两翼,作品在整体上可归入现代主义。此后,他逐步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创作上不断向现实主义贴近。自1980年代,他自觉地向传统文化回归,作品带有强烈的儒家文化和民俗文化色彩,对佛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亦兼收并蓄。他此时的文论吸收了传统话语,民族特色鲜明。汪曾祺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唤醒当代作家文化身份的自觉、强化民族认同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化视阈中的汪曾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翟文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20764
开本 16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20-06-01
首版时间 2020-06-01
印刷时间 202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02
CIP核字 2020067536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15:08